不支持Flash
|
|
|
舊貨商苦候國博搬家 近千內部資料驚現收藏市場(4)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11:41 南方周末
眾說紛紜 就這些資料的性質及價值,4月2日,記者采訪了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孔祥星。現已退休的孔曾于1965年至2000年在國家博物館(合并之前在歷史博物館)工作,其間兩次擔任副館長。 當他看到記者出示的“牛皮小口袋”時,馬上認出了它們。他說,這些小口袋里的照片和底片應該是歷史博物館保管部資料室翻拍的。早在1959年歷史博物館建館之初,就有5個人專門從事收集文物圖錄和資料查找工作,目的是為陳列和研究之用。同時他也不排除個人研究收集的資料,并說他自己就有很多這樣的小口袋,里面的照片有的是從出版物上翻拍的,有的是直接拍的文物。當這些圖片公開發表出來,或者出了圖錄,“對我們來說它們的價值就不那么大了。”孔說。 至于這些小口袋的出處,孔用推測的語氣說:“可能是這次搬家整體清理時,覺得發表過了或者多是翻拍的,就不再保存了,或者現在已經有了電子的保存方式,可能另一個版本搬家時已經帶走了。” 而據4月3日《新京報》報道,“國家博物館藏品保管一部工作人員張燕燕稱,國博與其他博物館做交流項目時,就會出借一些文物照片,連同那些專用袋也會‘走出’國博,因此專用袋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對于記者出示的那本“外復文物帳目”,孔祥星說可以確定它是一個帳本,從所登記文物推測,可能是革命博物館第三庫房的。他向記者解釋說,國家博物館經常向其它博物館、單位、個人調、借文物,這樣就需要將文物復制一份交給被調、借文物者,“外復文物帳目”就是革命博物館對外制作的文物復制品帳目。 記者就《博物館藏品保管辦法》中關于復制品紀錄的規定征詢孔祥星,孔解釋為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復制文物時的工作帳,另一種是復制品帳目,前一種是工作過程中產生的,保留價值不大,但后一種是需要長久保存的。孔說,盡管現在有了電腦帳,但手抄本的帳目是應該保留下來的,它的作用不可替代。 不過,對于記者就這本“外復文物帳目”究竟屬于哪種情況的提問,孔先生沒有做出直接回答。 關于記者買來的6本“入庫通知單”,孔說完全是工作過程的登記,沒有保留價值。博物館提取文物進行復制的時候必須填報嚴格的通知單,“30年前的老通知單是我們工作嚴謹的見證。”孔驕傲地說。 孔祥星向記者表示,記者向他出示的材料里,沒有夠得上“檔案”或“文獻”一類的東西。至于國家重要機構對不夠檔案、文獻級的文書、資料應該如何處理,孔先生表示,這方面目前沒有明確規定,基本是空白。但他認為,盡管有些東西對博物館來說價值不大,但流入市場是不妥當的,應該直接銷毀。特別是“史樹青的五七干校登記表”、“陳大章、傅振倫住房申請”等有涉個人隱私,處理時更應該慎重。 記者截稿時,秦杰又打來電話稱他已經匯過款的一筆交易“滑單”了,對方在收到錢后沒有準時將貨郵到。秦說這批貨是“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文物底片近200張,古代漆器照片90張、古代陶瓷家具照片100多張”,“對方已經36小時不開手機了”。 北京的舊貨市場里到底有多少“貨”?將來是否還會有更多更重要的東西冒出來?假如這些東西真如秦杰所說是從國家博物館里流失出來的,那么是怎樣流出來的? 國家博物館宣教部黃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判斷這些東西就出自國家博物館,他認為謹慎、客觀的做法是收藏者將藏品拿到國家博物館進行專業鑒定。 記者從潘家園市場了解到:本周五潘家園市場將舉行一個連環畫收藏的新聞發布會,秦杰已要求市場給他五分鐘的時間向記者通報有關情況。記者也從秦杰處得知,屆時他會將他收藏的文物照片、文書、資料等在記者會上展示。 “我會當著記者的面撥110報警的,需要警方調查搞清真相,盡快制止流失。”秦杰說。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