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園林頤和園中的鎮庫之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3日 11:45 北京娛樂信報 | |||||||||
昨天,故宮游客數量已超過其最大容量的兩倍。頤和園作為京城特色旅游點,其旅游熱度也絲毫不遜色。因為在這里,同樣保存著很多誘人的文物,還有文物后面神秘的故事。 2000年8月27日,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北京頤和園內大型文物庫館——文昌院落成開館。文昌院位于頤和園東宮門南側,面積5660平方米,兩層結構。地下一層是文物庫房,面積近3000平方米,用于收藏園藏的4萬件珍貴文物;地上一層是文物展廳,用于園藏文物的展
完璧歸趙——紫石雕插屏 出處: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在《東坡志林》中曾經寫過一個神話故事。大意講的是3個老神仙有一天閑聊中用自己的歲數來吹牛的故事。其中一個自稱年齡最長的老神仙說:“每當我看滄海變成桑田,就往屋子里扔一根小木棍,現在這些小木棍已經堆滿整整十間屋子了!”雖然這個老神仙是在吹牛,但是他的比喻卻夸張得可愛!而這個名字叫“海屋添籌”的神話故事也因此經常被人用做壽禮上的裝飾題材。 故事: 在清朝乾隆年間,有工匠用紫檀木和紫石制作了這樣題材的屏風。在屏風的主體上,工匠利用石頭紫色、黃色、綠色的過渡部分,用淺浮雕手法刻劃出深淺不同顏色過渡自然的山巒、天外飛來的仙鶴、三位“吹牛”的老神仙,讓人感覺整個畫面延伸到整個屏風的外面,給人的感覺是屏外有畫、畫外有景。而用名貴的紫檀木制作的邊框與底座,雕滿了繁縟的卷草紋。用高貴的白色象牙雕刻的四條草龍鑲嵌在有木雕山景的紫檀底座上,烘托出紫檀木的深沉穩重。 而這件有如此高藝術價值的屏風珍品,也沒有逃過英法聯軍的掠奪……此后,這件屏風就一直“流浪”在遠離祖國的海外。后來,它一直被英國哈丁家族收藏。1975年,哈丁家族的后人——我們稱她為哈丁女士,她輾轉數次,終將這件文物捐還給頤和園。 直到今天,如果你來到頤和園最大的“藏寶地”——文昌院,還可以看到這個屏風下部有記述它坎坷身世的英文銅牌。 乾隆御題——青玉七佛缽 出處: 晚唐時期有位詩人叫皮日休,曾寫道:“開元寺佛缽,帝青石作綠冰姿,曾得金人手自持。”描繪的是藏在開元寺中一個用帝青石制成的佛缽,也就是用青色寶玉制作的佛家用的器皿。 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丁丑年(1757年),乾隆皇帝得知有這樣一個寶物,大喜之余更是借南巡機會親自到開元寺。可是,他發現此寶物雖然完好地被保存在開元寺中,但卻不是如皮日休描繪的那般用帝青石制成。 乾隆皇帝惋惜之余,命工匠用伽楠木重刻佛號。直到丙午年(1786年)乾隆皇帝還是令工匠精選美玉重新雕刻,并親自就此寶物的來歷題字,由工匠們刻在佛缽的內壁,作為供奉。 乾隆年間,國力強盛,作為東方大國君主的乾隆皇帝如此對待一件寶物,可見他對這個佛缽的喜愛程度。而今天,我們仍舊可以在頤和園文昌院看到這個乾隆皇帝曾經愛不釋手的文物,真是榮幸! 實習記者 舒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