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夏葉子在其出版的《藝術品投資》一書中,以大量樸實的個案透露了拍賣場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虛增成交價
有些拍賣公司為達成交易,會遷就買賣雙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虛增成交
價。具體做法是,委托方、買受方、拍賣方按事先約定“真實”成交價和“真實”傭金,比如約定拍品的落槌價為1000萬元,再加10%的傭金,最終成交價為1100萬元。此后,拍賣就進入了表演階段,拍賣師會再虛叫到1800萬元落槌,加上10%的傭金,最終成交價變成1980萬元。但是這個價錢是給別人看的,不會按這個價錢進行結算。
夏葉子說:“一些不規范的拍賣公司會這樣做,這會使得更好的藝術品和更大的買家會向拍賣公司集聚,如果買的和賣的都集中于此的話,那拍賣公司以后傭金就可以賺得更多。”
但這一虛高部分仍有一個限度,因為如果成交價過于離譜的話,就會引起買家懷疑而難以在以后吸引買家。夏葉子認為,炒作的虛價在現場可能會導致其他競爭者判斷失誤,從而以過高的價格參與競拍,“所以進入拍場之前,先要咨詢專家,給自己定一個價格上限,不能到了拍場上以后,看到情況臨時又變了,那樣就容易上當。”
委托方既賣又買
有時,場上的買受人與委托人雖然以各不相同的面目出現,其實是同一批人。他們策劃于密室,表演于拍場,其主要目的不外乎為拍品“定價”或者希望“釣”到更大的買家。近年來,某些未成名的年輕藝術家發現了一條成名的捷徑,那就是通過拍賣公司所舉辦的拍賣會進行市場炒作。他們到拍賣場上自賣、自買一番,或邀請朋友在拍賣會上哄抬自己作品的價格,以期獲得公認的“真實”價位,在今后的銷售之中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回報。還有一些人是為了評職稱、走后門等。
拍賣場上常常還有一些跟風的買家,他們察言觀色,跟著“大買家”上,他們極易成為委托方托價“釣魚”的獵物。
“黑槌”大行其道
拍賣場上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景,一位買家出了價錢之后,又有其他新的買家出價。但是,此時的拍賣師卻對其他新的買家熟視無睹,仍然一槌定音。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拍賣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監管機制不健全,拍賣師的“黑槌”大行其道;拍賣師與買家串通一氣,坑害賣家,坑害其他買家,坑害拍賣公司。
此外,按《拍賣法》規定,拍賣公司不容許拍賣屬于拍賣公司的物品,但還是有許多拍賣公司在拍賣之前,想方設法將藏品的所有權先歸到自己名下,這樣,拍賣公司可以差價、傭金一起賺。
有些拍賣公司接到整場的委托,上拍的是打著慈善旗號的所謂“捐獻”拍品。這些拍賣會可能一是真拍賣、假捐獻,即私下隱藏拍賣所得;二是打著慈善的旗號,拍賣贗品假貨;三是在拍賣的過程之中夾帶自己的“私貨”。
(徐明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