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說:“賺錢是藝術,工作是藝術,而成功的商業是最棒的藝術。”藝術和商業,相互抵觸也相互依賴
□ 本報記者 劉宜
藝術作品是需要市場的接受和承認來實現價值的,藝術家、畫廊、收藏家、策展人、
評論家、拍賣公司……都直接或間接地對藝術產生影響,而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或許是藝術品的最終歸宿。
今年5月的春季大拍可以說將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帶向了新的高度。香港蘇富比“中國及韓國當代藝術專場”率先將當代作品市場拉高,全場72件當代藝術作品的總成交價達4355。455萬元,遠遠超出預估。其中,宋莊代表畫家王廣義的油畫《大批判——安迪。沃霍爾》以高出預估價一倍的108萬元人民幣成交,也創出了他個人油畫作品的最高成交價。
緊接著,香港佳士得以華人油畫為主的“20世紀中國藝術及亞洲當代藝術”拍賣總成交額突破2億港元。內地拍賣市場的成績也不遜色,中國嘉德的“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總成交額近7698。46萬元,成交率高達93%;北京榮寶也初嘗甜頭,首次推出當代油畫專場,總成交額就達到2689。4萬元。縱觀整個中國當代油畫拍賣市場,可以說是全線飄紅,對此早有預測的業內人士也驚訝于速度和幅度的“難以想像”。
價格增長的典型神話現居宋莊的方力鈞的作品市場已經比較穩定和成熟。作為中國當代第三代藝術家,他一度成為西方藝術評論家觀察當代中國的典型參照。
方力鈞第一次大規模出售自己的作品是在“后89中國藝術展”。現在和朋友一起經營餐館的他或許天生就非常有經營頭腦,面對經濟上的誘惑,他沒有為了迅速改善生活選擇盲目出售作品。雖然當時年輕沒有經驗,但一方面“那個年代對商業有與生俱來的抵觸,覺得藝術和商業應該劃分界線”,同時要考慮“作品的量很小,放在什么地方效益會更高、看到的人更多”。
他說:“1996年之前我對作品的出售控制非常嚴,很少有私人收藏家能拿到我的作品,基本上都給了公共機構收藏,1996年才開始有了一些松動。”作品被私人收藏家買走后,不可能要求被更廣泛的人看到,雖然公共收藏意味著在經濟收入上要吃虧,但這更像一個放長線釣大魚的過程,對提高藝術家的知名度和作品地位非常重要。
“錢是一個附加的東西,核心的東西做得越好,經濟上的收益越大。在銷售方面我沒有經驗、也沒有膽量說我的作品要賣多少錢,只能自己這樣一步一步走,憑直覺。”
憑著這種直覺,他的長線沒有放太久就等到了收益。2000年,方力鈞1999年創作的一幅作品在嘉德春拍中拍出27。5萬元,同年嘉德的秋拍專場上,王廣義的《大批判——可口可樂》以33萬元成為當場拍賣的第5名,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第一次在國內拍賣市場的輝煌。前不久,北京榮寶也拍賣了方力鈞2001年創作的一幅作品,以41。8萬元成交。
當代藝術的四代雖然以王廣義、方力鈞、劉曉東等為代表的中青年油畫家開始在海內外市場拋頭露面,每幅作品達到幾十萬元人民幣的價位,但年輕一輩在拍賣市場上還只能遙望前輩。20世紀初,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關良等一代畫家的作品因為藝術和歷史的雙重價值,在拍賣市場占據主力地位。上世紀40、50年代留學海外的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大家的作品同樣炙手可熱,今年5月底香港佳士得“20世紀中國藝術及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中,趙無極的巨作《1985年6月至10月》以1804萬港元打破中國油畫的世界拍賣紀錄。而最早被市場接受的古典主義學院派畫風的代表畫家陳逸飛、陳丹青的市場也基本穩定。但是我們的拍賣市場不能總是張大千、徐悲鴻,要推出當代優秀的藝術家。中貿圣佳的總經理表示,今后每年都要力推一位當代畫家。
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第四代藝術家開始進入創造商業神話的鏈條。以尹朝陽、夏俊娜等為代表的年輕畫家開始成為新的投資收藏的潛力股。夏俊娜的作品早期價位只有一兩萬,去年華辰的秋拍中,她的《魔法盒》卻拍出了46。2萬元。今年5月在嘉德,她的《傲霜圖》又拍出63。8萬元,不能不說讓人咋舌。而尹朝陽預估價僅10萬港元的《廣場》在去年10月香港蘇富比的首場“中國當代藝術專場拍賣”上,最后以43萬港元成交。
與拍賣無關在外人看來,藝術家本人應該是最關注拍賣行情的人之一,但不論是王廣義,還是更新一代的畫家尹朝陽,對拍賣的看法都驚人地相似。或許是為了維護藝術的純粹,他們潛意識里在盡量遠離商業和金錢的交易。
拍賣數字的高低可能會改變他們的生活質量,但不是他們所尋找的方向。他們依然要沿著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所開始的那條藝術道路前進。
王廣義堅持認為拍出108萬元的那副作品在全部《大批判》系列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幅。“趕巧這幅作品拿去了,趕巧現場有幾個都感興趣。如果對你的作品感興趣的收藏家剛好飛機晚點了,很可能就流標了。拍賣有太多偶然性,不是真實的東西。學術對我更重要,一個比較恒定的指標,我比較在乎這種真實的價值體系,它不是偶然的。而社會、媒體恰恰對偶然性感興趣。”
“《廣場》不是我最重要的作品。它碰巧去了那個拍場,又碰巧是最顯眼的作品。拍賣有偶然性。”尹朝陽最初并不關心拍賣行情,身邊的人總會提,他也不得不有所注意,但內心對此卻有抵觸。“不能讓自己的腦子被這個占據。說一點影響沒有不可能,《廣場》一拍出來,今年所有的拍賣行全都上,會受不了。”
市場在哪兒1993年,宋莊的方力鈞、楊少斌和岳敏君等20位中國藝術家受邀參加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在獲得巨大的學術肯定后,“各方面都變好了,經濟上也好了”,每年他們都會頻繁收到國內外各種展覽的邀請。
他們這一代,可以說都是首先被西方認可、解讀,隨后才逐漸被本土受眾注意到,所以很多人認為中國當代作品的市場在西方。但作為西方收藏寵兒的王廣義認為他的作品并不是為了給西方看的,“他們怎么看對我來說不重要,他們看、研究、收購,那是他們的事情。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其實接軌不接軌并不重要,最起碼的出發點還應該是在我們自己本土文化背景下尋找意義。如果他在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具有意義,當然就具有國際市場。”
據說,中國新出現的收藏藝術品商人已開始頻繁拜訪倫敦和紐約等地的中國藝術品私人交易商,這種情況和35年前日本成為全球經濟大國時的情景完全一致。從近年油畫拍賣的成交記錄看,中國名家的油畫作品價格已開始直追國際市場行情,持續上升的華人藝術品市場以及活躍的內地買家,都刺激著國際收藏家們積極入市參與競爭。
“宋莊”的市場價值隨著王廣義、方立鈞、岳敏君、楊少斌等來自宋莊的畫家們的作品不斷以傲人的價格落錘,當全世界的收藏家都開始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側目的時候,人們也不得不注意到宋莊畫家這個群體的存在。
如果說宋莊的存在對藝術家的生存、生活方式,甚至藝術已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很少有人能說清這個群落是否對藝術家作品在市場上產生了某種作用或說聯動效應。“應該說目前還沒有看到人們在買一幅畫的時候考慮到它是否是出自宋莊作品,并因此而增加某種分數。”一位資深收藏者說,“不過,肯定也會有所影響。我想現在這個階段能看到的可能是在增加市場機會上,比如有海外的收藏家來北京,知道宋莊,到這兒到處看看,就增加了在這里的作品的曝光機會。更多地被買家看到是很重要的。”
在增加商業機會的同時,業內唯一的擔憂來自這個藝術群落是否會隨著商業化程度的不斷加大,摻雜進過多的俗世氣息,發展得更像一個旅游地,而不是藝術家休養生息的地方。就像798,現在更多地已經不是一個創作基地,而是成為了一個商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