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收藏 > 正文
 

庚申猴26年演繹郵市神話 8分錢郵票漲25000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5日 14:24 新京報

  

庚申猴26年演繹郵市神話8分錢郵票漲25000倍

“庚申猴”26年演繹郵市神話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自1980年我國發行第一枚生肖郵票“庚申猴”,當時8分錢的面值目前足足上漲了25000倍以上。

  由于“庚申年”猴票的帶動,生肖郵票成為了郵市的一個主流板塊。可以說,“庚申年”猴票不僅是整個生肖郵票板塊的領頭羊,也是整個郵市行情強弱的風向標。

  1980年的8分面值的庚申猴票已沖破2000元。這是自1997年連續低迷九年后,近期郵市上傳來的最令人振奮的消息。與此同時,今年的狗年生肖大版已從開盤85元跌至目前32元左右。郵市九年低迷之后,老票因何回暖,新票為何下跌?這其中折射出哪些信息,暴露出哪些問題?記者為此走訪了市場和相關專家。

  郵市傳言郵品銷毀

  針對老票回暖,馬甸郵幣卡市場郵評人楊曦將其歸功于近期市面上有關郵品銷毀的傳言。“此次郵品銷毀對于營造一個良性的郵品市場行為將會產生積極影響。老票回暖一定程度上受此影響。”

  4月份,來自郵品投資市場的消息人士稱,海南、上海和北京相繼銷毀了庫存積壓的1992年至2003年的郵品。

  這是自2004年大規模郵品銷毀行動以來的又一次大規模行動。這次銷毀的多為裝幀后的郵票冊。而目前郵政部門尚未公開發布這一消息。

  就此次郵品銷毀事件,記者五一前曾多次致電國家郵政總局,但均無果而終。昨日記者再次致電國家郵政總局新聞處,該處工作人員表示,這些都是網上傳言,他們目前不能就此事接收采訪。

  據了解,郵品銷毀作為大量發行帶來的弊端,相關信息一直未公開披露。在2004年大規模郵品銷毀的行動中,北京四達郵幣社總經理王國強曾以郵商、集郵者、集郵網站運營人的身份,作為業界惟一代表參與了郵品銷毀的監督工作。據其介紹,至今那次郵品銷毀的清單仍未公開發布。

  王國強說,2004年那次銷毀,國家郵政總局郵資票品管理司的人邀請他去做了見證,同時還有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那天銷毀的是天津局上繳的郵票。他特別留了個心眼,仔細看了紙質,確實是真郵票,都被切成碎片了。但是那次銷毀的過程為期一個月,他們只去見證了一天,到底后面的如何銷毀,銷毀了多少就無從得知了。

  曾在新加坡和美國都生活過的老郵人劉金珩對此頗為感慨,他說,“在國外郵票發行之前,都會把郵商、零售商和集郵愛好者的需求量做好預算,按比例發行。新加坡人少,使用量也不大,一般的發行量只有二三十萬。咱們現在一下就發行幾千萬,甚至上億。賣不掉再來銷毀,這太浪費了。”

  王國強還提醒郵人,盡管郵品銷毀會使郵票品種出現“重新排隊”現象,對部分持有者產生正面影響,但要系統看待銷毀,不能單單認為銷毀的就會走俏,以避免投資損失。

  郵品銷毀是否針對“炒新”?

  針對目前不少郵人認為此次郵品銷毀是政府對“炒新”重拳出擊的說法,北京四達郵幣社總經理王國強笑稱這說法“有些言過其實”。王國強表示,目前郵市復蘇最重要的推動力不在于銷毀多少郵品,而是如何恢復人們對郵政部門和郵市的信心。

  他認為,銷毀郵品對于“炒新”的影響并不大。銷毀郵品從根本上講只能是一種無奈之舉,是印刷過量造成的浪費。這項工作的積極作用在于通過銷毀減少庫存,可以說此舉正面回應了由于政策不當造成印刷過量的錯誤,使人們看到了管理部門積極糾正的姿態,有助于郵政部門重新樹立起誠信的形象。

  據了解,“炒新”和“新票打折”是中國郵市兩個怪現象,也是低迷郵市的直接體現。什么新就炒什么,開盤價高得離譜,隨著發行量增多,又紛紛打折出售。“炒新”和“新票打折”總是形影不離,新票總是“高開低走”,郵市如此在這樣的怪圈中持續低迷了九年。今年,狗年生肖大版開盤從85元已一路下跌至32元左右。

  王國強解釋說,這歸根結底是發行體制弊端所致,發行量過大,與市場需求不符。這其中也有個別發行單位貪圖利益,不顧

中國郵政的信譽違反政策操作的因素。王國強表示,郵票的發行應該滿足使用需要、集藏需要和投資需要,并且應在郵政窗口公開敞開銷售,不搞暗箱操作,不予限制,如此才能杜絕“炒新”現象的發生,規范市場秩序。

  不過,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樂觀預測,郵政部門曾多次表示要保護投資者利益、希望郵市健康發展,在其逐步采取利好措施的影響下,加上一部分擁有較大資金的理性投資機構坐長莊引導,在未來的兩年里,老郵票會繼續穩步上升,投資潛力巨大,“炒新”將會失去市場。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