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經典油畫市場是怎樣興起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16:3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文/謝柯 孫國勝 在中國早期油畫家如常玉、吳大羽、朱沅芷等人作品的發掘及經營上,臺灣地區的畫廊走在了學術和市場的前端,扮演著鋪路人的角色!盐/謝柯 孫國勝 臺灣畫廊以經營帶動學術 20世紀早期到中期,第一代老油畫家顛簸于異國與本土,老油畫損失慘重,畫家后代或者低調行事,或者不諳藝術,國內老油畫資源在20世紀末的中國國內幾近荒蕪,更談不上市場。 而在中國臺灣地區,很多商業頭腦活絡的畫廊經營者首先發現了老油畫的市場潛力,經過多年收集和推廣,一批被歷史湮沒的老油畫家浮出水面。商人重利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開掘老油畫學術價值的是這些臺灣畫廊追逐商業效益的手段。但正是他們啟動了老油畫市場。 商業利益推動臺灣畫廊開掘老油畫市場 索卡的蕭富元1991年開始系統經營大陸藝術家,逐漸發展了周碧初、孫云臺、戴秉心、黃顯之、李超士等曾經有名氣,但市場沒有完全啟動的藝術家。除了從家屬手中收購,90年代初蕭富元還在上海、北京的古董店淘畫。當時這些作品上海最多,價格非常便宜,當時蕭富元在上海購買的丁衍庸只要100塊錢,而如今市場上這些老藝術家作品連連翻倍。 敦煌畫廊1983年就在臺灣開業,主要推廣第二代老油畫,包括關良、沙耆、李青萍等藝術家作品。1993年年底,敦煌在國內的顧問,上海畫商徐龍森找到半瘋顛的沙耆,以3000塊一張的價格買了70多張油畫作品,之后幾年又陸續收到200多張,徐龍森把其中一部分轉給另一家畫廊卡門,敦煌花費幾百萬為沙耆組織學術研討,沙耆為臺灣市場接受。去年敦煌落戶上海五角場800號,繼續延續經營老油畫。 臺灣商業畫廊開拓老油畫家市場,追逐新的資源的目的趨使他們花費多年的時間探尋美術史脈絡,相比美術研究者,他們更有財力也更有切身的動力。無形中對美術史的梳理也起到重要作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