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小可和他的水墨家園(圖)(8)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 14:32 新浪財經
我先后閱讀過李小可大量的繪畫作品和創作雜記,他在創作中對“人”的存在所給予地自覺而清醒地關注程度,是我在很多風景畫家中所少見的。他的作品最讓人心醉不已的就是蘊育在筆墨深處的以人為載體的抒情細胞,盡管他的畫作中往往并不直接畫出人物,即使畫也非常朦朧,卻讓人毫不懷疑他是站在人的立場上去面對一切物質的存在和自然的事物。從早期完成的佳作《雞公山夕陽》《雞公山村舍》到近年創作的《北京胡同》《徽州雨》《街》等作品雖然在筆墨運用上依然流動著可染先生的影子,但在繪畫語言和精神語匯的結合上,李小可找到了自己的獨門表現,即他確立了以人為邏輯底蘊以情感為中心的表現方式。這在他的以水墨家園為母題的系列創作中,都得到了有力的佐證。他的創作實踐體現了自己的美學理想:一切歷史都是人在的歷史,一切自然都是人居的自然,一切藝術都是人化的藝術。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人的永不缺席”。他的描繪今昔北京的作品,默不作聲的畫面其實處處有聲,來自人間、來自民間、來自心間的京腔京韻成為所有自然景色和古街古巷的畫外音。2003年創作的作品《古都老屋》、《家園》,被認為創作了中國畫表現形式的突破性作品,別具新意的韻律感讓畫面渾然生成一種能夠窺見老屋深處歷史塵煙的X光。我相信李小可心中永遠有一個夢幻的北京,一個讓他的靈魂獨來獨往的北京。這幅《古都老屋》與其說是對昔日老屋的驀然回首,不如說是他對逝者如斯的老時光的美學挽留或頗具本土精神的文化捕捉。很少有畫家能像李小可這樣,用并不煽情的灰色調,將如今已體無完膚的北京老屋刻畫得如此激情又如此理性。他創作的《宮墻》,在我看來就是李小可的思想語言在繪畫中的積淀。威嚴、肅穆、沉重的宮墻,是皇家的經典,也是傳統的象征,小可以幾枝春風楊柳就打破了宮墻的禁錮,打破了平衡和平庸以及平靜。這幅作品,不僅表現的是線的透視形態的視覺張力,而是濃縮了作者藝術思考與精神判斷的文化性和思想性。正如德國哲學家阿爾多諾所說:“精神使得藝術作品有所表達。” 李小可的國畫創作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天地,但從題材、素材、形式、角度、內容都還正處在以選擇與探索為特征的發展時期。成長永遠不等于那種甘于成熟的狀態,成長恰恰就是為了保持清醒、減少成熟、加速突破、迎接崛起。在我看來,他所畫的西部風光、北京風情、南國煙雨都已經進入了單純和諧的境界,具有了深入內心和靈魂的抒情氣魄。在不斷滌蕩了筆墨雜質、純凈了感受與精神視野之后,他不僅能夠以多姿多彩的筆墨投影出大自然的萬象和個性化的心像,而且能夠將生命之力鍥入涌動的宣紙上的剎那與永恒里。 附:李小可簡歷 李小可,1944年生,江蘇省徐州人,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繪畫,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73年,開始隨父李可染學習山水畫。1979年進入北京畫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并參加日本畫家加山又造先生舉辦的短期研修班。八十年代先后十幾次到西藏、青海、長江源頭、黃河源頭等西部地區寫生體驗。 作品在受李可染影響的同時,注意研究傳統并吸收外來藝術的營養,直面生活,從對生活的強烈感受中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在重體驗的基礎上重表現,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作品受國內外美術界和收藏界的關注,并多次到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韓國、日本、德國、臺灣等地參展,其中多幅作品被海內外收藏家收藏。 現為北京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李可染基金會副理事長。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