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董繼寧山水畫:蒼山如海(圖)(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 17:38 中國收藏交易網
這“浩然之氣”是對自然造化的整體把握,所以,董繼寧不苛求于自然的細節,不沉湎于那些鬼斧神工造就的險景。在他的筆下,是整匹河山,而不是那些邊邊角角、小情小境的特寫與放大;是大自然的脈搏律動與呼喚,而不是某種自然物象的啟迪。不是小橋流水人家,而是古道西風瘦馬。出生于山區的他,離開了山區的他,自然對山有著親切的體會與深情的回憶。如果說家鄉的山川在他的作品中較多地化為一種情愫的表達、化為一種詩意的提煉、化為一種哲思的認可的話,走出江漢,遠上西北,則讓他從本原上把握了山,或者說,他對于山的認識更理性了、更透徹了、更宏觀了。浩然之氣激蕩于群山之間。 這“浩然之氣”是對山川風物的深情投入,所以,無論是杏花春雨江南,還是鐵馬秋風冀北,董繼寧都是一往情深。正如他在許多年前所說過的:“大自然的寬廣博大讓我深深愛上了鄉村的一草一木,大山的凝重讓我學會獨立和要強,田野的曠達讓我體味到遼闊與淡泊,山泉溪流給我以生活的盎然情趣。山川草木,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這些年來,董繼寧對于大自然的關注雖然沒有貫注到“一草一木”的細膩程度,那份情卻是厚重的、博大的。 因此,他以相對統一的筆墨語言不僅表現了不同質山川風物的四時征候,而且體現了其中蘊含著的歷史文化信息,準確而又充分,深刻而又動人。浩然之氣貫穿于物我之間。 這“浩然之氣”是培養出來的,也是開掘出來的。出生于山區、而又離開了山區的畫家遠不止董繼寧一人,生活于中原、江南而遠走西北體驗大漠邊關的也遠不止董繼寧一人,何以董繼寧能駕馭古道長風而直驅天下呢?!。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浩瀚體系中,有一個字是系于各方的一個結,它就是“靜”。儒家說:“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也。”(《禮記》)道家說:“圣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天道》)佛家更是四大皆空,置身方外,著眼未來,連生命都在一片靜寂之中。細想起來,這“靜”字中的學問不小。佛家講靜,是無為。道家講靜,是無為而無不為。儒家講靜,則希望順勢而為。靜而無為,自然與藝術無關。靜而無為又無不為,其中的轉折需要大智慧,一般人難免忸怩作態,人格分離。因此,從心而出,順勢而作,必然化長途為捷徑,以四兩撥千斤。關鍵是:此情如何?此心如何?此理如何?董繼寧正是把自己的社會良心、歷史責任、江湖義氣、生活需要與藝術追求合而為一,觀山則情滿于山,情動于山,情系于山,而堂堂正正,浩然之氣充溢于筆墨之間。 由此,蒼山如海。 附:董繼寧簡歷 董繼寧,1955年10月出生,湖北咸寧人。湖北省美術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77年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1986年于湖北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課程助教班,1988年結業。 作品獲1990年首屆北京國際藝苑中國畫美術獎;作品獲澳大利亞“93雪梨”亞太地區水墨畫大賽金獎;作品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并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作品獲“自然與人——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油畫、風景展”藝術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中國畫研究院收藏;作品《秋水無際》被北京中南海勤政殿收藏;作品《黑山白水》入選“世紀之光中國畫提名展”;作品《月光下的茅屋》入選“百年中國畫展”。曾在北京、深圳、武漢、廣州、香港、臺灣、美國舉辦個人畫展。 出版《董繼寧畫集》、《董繼寧中國畫作品精選》、《魂系山情·董繼寧畫集》、《中國畫二十家·董繼寧》、《繼寧山水》、《繼寧速寫》作品集六部及《燈下獨語》文集。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