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董繼寧山水畫:蒼山如海(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 17:38 中國收藏交易網
邵劍武 就那些個性強烈的藝術門類而言,一個藝術家本來就擁有一個或大或小的自由王國,沒有他人置喙的份。然而,一旦以作品示人,一旦以作品參展,一旦以作品求售,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領域的擴大,其強烈的個性就自然而然地外化、物化,進而轉化為社會性,具備了公共性,而聽人評說,任人臧否了。 因此,優秀的藝術家常常在確立、表現自己的藝術個性之時,不是一任天性的發揮,也不會一意孤行地執著,而如老農種地一般,在豐富的經驗之上,確選良種,適時播撒,繼而夜觀天象,晝察苗情,隨風云而調整,緣陰晴而變化,如此而有五谷豐登。鄭板橋之“一枝一葉總關情”、李可染之“東方既白”即是他們在中國畫創作領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緣由。 所以,我比較推崇如董繼寧這樣的藝術家:創作肇始,即有明確的大度的文化選擇。 董繼寧喜歡“獨步”。他說:“我喜歡在黑夜里獨步,人說是孤獨的象征,而我認為是自我反省的良機。細雨蒙蒙,人們早已沉睡,我卻在這人與自然的夢境里漫游,享受著宇宙的哺愛,時空的吻。” 同是智性,同為思考,哲學家在獨步中依靠靈感,獲得異端思想;科學家在獨步中依靠靈感,獲得嶄新發現;藝術家則在獨步中依靠靈感,獲得愛意與美感,別開生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董繼寧藝術的個性是“獨步”時尋找到的。 董繼寧在作品中常署“燈下”。他說:“寧靜的冬夜,擁擠的人群、繁雜的俗務漸漸遠去,捧上一杯清茶閉目凝神,享受這難得的閑適,整理整理紛亂的思緒。”當所有的名山大川為游人占據,當所有的江河湖海有游船橫行,當所有的古寺大殿被吆喝搖撼,離開了熙熙攘攘旅游大軍的山水畫家能獲得夜半靜思,就十分難得了。那時,一縷茶香,淡淡的,幽幽的,通透四體,神馳四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董繼寧藝術的個性是“燈下”推敲出來的。 喜歡雨夜獨步,喜歡燈下沉思,在一番反省之后,董繼寧獲得了人與自然同時擁有的“夢境”,獲得常人不曾得到的更廣博的關愛。以臥游天下、心造萬象為傳統的中國山水畫家,完全可以揮舞著趕山鞭,喝令三山五岳齊列麾下,而無需為茅棚擔憂,更不為山亭所障目。所以,在中國歷代優秀山水畫家的筆下,總是江天廖廓,總是風起云涌,而不是這些年我們所常見的:種不完的一畝三分自留地,繞不過的三拐兩折舊門廊。因此,董繼寧無論是回到有生養之恩的湖北那個偏僻山城咸寧,重溫兒時鄉情;還是走向西北大漠,遠眺唐古拉山,感受異域風情,他都不是亟亟乎速寫抓拍,較多地則是平心靜氣地把握山之大勢,感悟山之靈性,或者與山民痛飲,在吆五喝六中與山之脈動同律。所以,在他的筆下,小景不多,“一瞥”難得,多題“生命從此”、“滄桑之悟”、“歲月滄桑”之類的詩語或“血色高原”、“史詩中的三峽”、“夕陽山外山”之類的大題。即使是 “牛鈴響起的地方”、“蟋蟀園地”、“金色池塘”等地點明確、取向單一的作品,也是山重水復,密林叢莽,一派寥廓。即使是“和爺爺同齡的老樹”、“古老的村落”、“月光下的茅屋”、“駱駝草”、“江梅引”等存在特指對象的作品也沉浸在哲思與詩意中,斷難從自然與生活中找尋與比對。 作為一個山水畫家,生于多山的中國,可謂得天獨厚。千百年來,炎黃子孫與華夏山川彼此感動,彼此映照,從而有了獨具個性的山水文化。一般而言,中國山水文化的個性有這樣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山水通靈,也即自然的人性化。中國的藝術家在科學家、哲學家難以企及之處,一任想象的翅膀拍打,賦山川萬物以情思妙想詩意。中國的自然風物因此而靈性十足,姿態萬千;其二,“坐忘”“心齋”,也即人與自然的同化、幻化,而同化幻化的前提便是人之喪我,心之虛靜,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整體藝術化。在這種山水文化的觀照下,中國藝術家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的自由。然而,中國藝術卻時而一路高歌,輝煌無比;時而苦唱沉吟,在艱難中跋涉。究其因,就在于中國山水文化要求中國藝術家“坐”于山水之間,而“忘”掉一切——一切的存在與一切的聯系(物質的、知識的、思想的、情感的等等)。實際情況則是,中國藝術家在物質的引誘下,在知識的引導下,在思想的沖擊中,在情感的沖突中,常常連“坐”都難,何談“忘”,何談“虛”,何談“靜”!由此,我們來考察一下董繼寧的山水畫創作。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董繼寧的藝術觀,以及從中透露出來的自然觀并不是傳統中國山水文化的正宗——天人合一,而是中國社會文化的正宗,也即天下大統。進一步地說,在影響中國社會與文化的三大思想文化體系中,董繼寧主要選擇了“儒”,但不排斥“釋”與“道”,尤其不排斥“禪”。其畫面的純凈與墨韻的充分,是佛家的“清靜無為”之境界;其彩墨的塊面流轉與筆力轉折的靈動,是“禪”的機鋒所至;其把握、組合天地物象的能力與表現的歡快通達,無疑是一種高度的“暢神”,是道法自然的例證。但是,董繼寧不是相忘于江湖的隱士,也不是在家出家的居士,其人生態度是入世的、進取的,其藝術觀是“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