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見習記者 楊帆
以官本位來衡量一幅字畫并不能算是價格黑洞,收集名人字畫是中國書畫市場的一種傳統,但是發展到現在,一些炒家偏離藝術的軌道,以官本位來衡量當代書畫作品的價值,使得這個市場更加混亂。一些藝術價值很高的作品,由于作者的地位和影響力不夠,其價格往往很低,甚至無人問津。
流傳在書法界的一句話,只要在書協排上了位,拿毛筆刷兩個字都能值幾個錢。由于書畫官本位在人們心中作崇,一些在任書畫官員的字畫價格通常都很高,卸任或者離世之后便應聲而落,不久前書畫市場上劉秉升作品市場價格下跌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劉秉升先生生前的藝術成就、人品威望,讓很多人認為他是下一屆的書協主席,于是大量收購其作品,由于劉秉升先生作品存世量大,在他去世后,很多人對他的作品價格信心不足,于是紛紛拋售,成為其不升反跌的主要原因。
這一點在學院派書畫的投資上也同樣明顯,院長、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導師的價格都不一樣,職位差一級,價位就不在一個等級上。
事實上,一套成熟的價值評判體系需要時間的檢驗,而藝術價值本身很難衡量。分析一件藝術品的價值沒有標準尺度,這是最大的困難。
2005年以前,作品價值的構成主要是三塊:一是藝術水準,分量大概占60%;二是社會知名度,占30%;三是相關的職位,占10%。
而現在有點讓人看不懂的是,這三塊比重開始失衡,尤其在當代書畫收藏市場,比重反過來了,官職占了首位。這種現象說明藝術品市場的短期投機行為越來越嚴重,中國的官本位思想在當代書畫市場上表現得近乎赤裸。炒作者首先看的是官職,因為這樣可以最快得到回報。
“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一般人根本無法判斷一件書畫的藝術價值,對于要立刻得到回報的人來說,從這一點上看,在某種層面上,官本位也算是建立了一套可以迅速衡量的評判標準。”中國書法網CEO周明華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當然,這對我們的藝術肯定不是件好事!
日本的浮士繪在世界藝術市場,都可以作為“硬通貨”流通,而作為東亞文明的主流,中國的字畫卻不能,這里面存在一個對市場的信任問題以及成熟的價值評判體系能否完善。
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市場還會繼續火爆下去,但投機者眼中的價值體系又將遮弊多少真正的藝術精品,而一些藝術家也被迫偏離真正的藝術軌道去追求一些可疑的東西。在這樣的背景下,這種市場的火暴,對中國書畫藝術究竟是一種損害還是一種推動,這很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