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收藏 > 書畫 > 正文
 

2006年:藝術品傳奇仍將繼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8日 08:23 人民網-市場報

  

2006年:藝術品傳奇仍將繼續
    王沂東的《深山里的太陽》在嘉德秋拍中以506萬元成交

  藝術品投資魅力有多大

  真正靠藝術品投資來賺錢的是在流動性最大的拍賣市場。這是有錢人“投機”的游戲
。讓我們來看看今年拍賣市場中的幾個簡單數據,或許可以感受到藝術品投資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在翰海公司春季拍賣會中,一件明代永樂年間的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臺以2035萬元創下國內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而此物于2001年在上海拍賣時,以880萬元成交,時隔4年,竟飆升了2.3倍。著名畫家謝稚柳的《青綠山水通景八屏》,1979年被上海文物商店以1萬元購得,在今年中貿圣佳春拍會上以1760萬元的高價成交,26年價格漲了170多倍。另外,大師齊白石的作品也是逐年穩步增長,如在榮寶公司秋拍中,其作品《守護神》以319萬元成交;《柳牛圖》以286萬元成交,比4年前的同類作品價格高出15倍之多……

  以上只是信手拈來的幾個例子,至于畫家個人作品紀錄不斷被刷新,幾乎在每場拍賣會上都在上演。藝術品投資這種高額的回報率無疑將會吸引更多的熱錢流入。

  熱錢為何砸向藝術品市場

  熱錢為何如此青睞藝術品投資市場?首先,投資回報率高是主要原因。

  金融投資、房地產投資和藝術品投資被公認是世界三大最重要的投資渠道,從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相繼經歷了股票熱、房地產熱后,近兩年來又掀起了一股藝術品投資熱,而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遠遠高于前兩者。

  舉例來說,10年前上海價值200萬元的房產,當時可以購買100到200張陸儼少的山水作品,目前此房產的價格上升至約300萬元,而如果購買成陸儼少的作品,其價值約增至1億至2億元;另外,藝術品較房產投資更為靈活。房產不可轉移,無論你多么喜愛,你無法將此房產從上海移至北京。

  其次,也與投資大環境有關。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國家的穩定,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藝術品市場的繁榮,也使投資者看好這一市場。

  第三,大量企業進入拍賣市場,使資金含量驟增。有些企業的老板自身喜愛書畫,而投資藝術品既可以塑造企業形象,又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南京天地集團以6930萬元的價格購買《陸儼少百開冊》藏入集團主辦的長風堂博物館就是一例。

  第四,投資渠道狹窄也將迫使一些游資轉向藝術品市場。目前在投資渠道上,儲蓄呈負利率;債券利率低、存期長;股市雖在改革中,但依舊低迷;基金凈值大多低于本金;房地產價格虛高,泡沫成分太多;黃金飄忽不定,讓“金評家”也連呼“看不懂”。一些中小投資者也必將看好收藏市場,把它作為新的投資渠道。

  藝術品市場仍將升溫

  判斷2006年藝術品市場仍會進一步升溫,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近年來的收藏熱潮使得拍賣市場產生了“溫室效應”,收藏藝術品也被眾多投資者看做是升值最快的投資渠道,進入這個市場的人數激增,成交額急速放大,紀錄不斷被刷新。無論是古代的書畫、文玩,還是近現代藝術家的作品都出現了大幅增長趨勢。齊白石、張大千等名家作品繼續被看好;中青代畫家作品也被認為具有升值潛力;尤其是近兩年中國的油畫作品價格迅速飆升,瓷器、古木家具等也全線飄紅,國內藝術品市場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高速發展時期。

  藝術品數量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將使一些拍品有更大的增值空間。據業內人士講,拍賣會上經常見到一些老面孔。本來名家名品就這些,購買兩三年再拿出來拍,價格可能就漲了兩三倍。有些“投機商人”炒藝術品就像炒股票一樣,也設置了曲線圖分析行情,進行短線投資。

  “投機商人”介入將使拍賣市場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當然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渠道,低買高賣本是無可厚非的,但也不排除人為的炒作,如請人做托蓄意炒作一些小有名氣的畫家;購買自家拍品以哄抬價格(盡管這是拍賣法所禁止的,但監管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些雖然不是拍賣市場中的主流,但它也可能會使拍賣品價格虛高,加大投資者的風險。

  此外,國際買家的進入也會對拍賣市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國際買家對有些拍品志在必得,出手闊綽。在今年中國嘉德秋拍會上,畫家陳衍寧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就是被一位歐洲收藏家以1012萬元的價格收入囊中的,當時打破了中國油畫拍賣的最高紀錄。

  因此,2006年中國拍賣市場依然會火爆,藝術品價格還會飆升,許多紀錄將被打破,拍賣公司還將取得更加驕人的業績。

  《市場報》(2005年12月28日第五版)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