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書畫 > 《藝術市場》 > 正文
 

市場觀察:齊白石書畫作品價格走勢分析(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1日 18:56 《藝術市場》

  

市場觀察:齊白石書畫作品價格走勢分析(圖)

齊白石貝葉草蟲圖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 文/田 亮

  無論是在美術史上,抑或是在藝術市場上,齊白石毋庸置疑都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自新中國建立以來,齊白石成為最公眾性的藝術人物,他的作品甚至被印在臉盆、暖水瓶上作為裝飾,由此奠定了齊白石在人們心中的美譽度和價值量。在資深收藏家、入行新人的共同追捧下,齊白石的拍賣價格從一開始就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且整體上一直處于不斷攀
升的價格通道中。截止到2004年初的統計,內地及香港臺灣地區的知名拍賣公司每次拍賣會都大約能夠持有齊白石的作品30至40幅,其中重要的拍賣公司如香港的蘇富比、佳士得以及內地的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中貿圣佳和上海敬華等,上拍的齊白石畫作可能會更多,甚至有能力舉辦“齊白石書畫作品專題拍賣”。

  我們以上述主要拍賣行的統計數據為參考,對近年來齊白石書畫作品的價格走勢作如下的梳理。

  1994年的春季拍賣會,上拍的齊白石作品數量達到28件,成交23件,成交率達82.14%。平均價格為5.2萬元/平方尺(本文中價格單位除特殊標明外均為人民幣),這在當時已經令人咋舌。至1994年秋季拍賣會時,齊白石作品的平均價格竟然飆升到11.1萬元/平方尺,總成交量接近2000萬元的規模,儼然形成了一個規模化的產業。

  1995年的春季拍賣會,雖然成交總量維持在1520.1萬元左右的水平,上拍117件,成交73件,成交率有所下降,平均價格也回落到6.7萬元/平方尺。原因在于經過前期的瘋狂投資,市場已經逐步轉向理性思考,價格的泡沫成分得到了一定地釋放。1995年秋季拍賣會,齊白石作品的平均價格繼續保持在7萬元/平方尺,而上拍數量也達到了歷年來的最高點——191件。

  要在一年時間里通過剛剛起步的內地藝術市場消化如此多的齊白石作品,那簡直是一種災難。因此,在接下來的1996年,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不可避免地再度下挫。1996年春季拍賣會上,齊白石的平均價格跌至3.0萬元/平方尺的低點,而在同年的秋季拍賣會上其價格更探底到2.8萬元/平方尺。

  眾所周知,1997年在東亞地區爆發了金融風暴,萬貫家財可以在瞬間化為泡影。在惶惶之中,人們對于齊白石作品價格的預期仍是一個“跌”字,海外市場普遍彌漫著持幣觀望的氣氛。然而藝術市場有自己的漲跌規律,正是由于齊白石作品價格在1996年已經進行了調整,消化了泡沫,因而有效地規避了風險。1997至1998年末,齊白石作品出現了不跌反升的行情,平均價格始終在3.6萬元/平方尺上下浮動。同時,國家加強了宏觀經濟調控的力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被控制到27,950億元左右。事實上由于價格增幅的減弱,社會商品零售價格上漲率被控制在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率在7%左右,因此這一時期齊白石所處的價位,實際上要遠遠超過1996年的價格線,故而齊白石的作品被行內人士視為投資的“避風港”。

  1997年金融風暴對亞洲經濟區的深刻影響一直延續續到了1999年,而亞洲地區的藝術品市場更延后到1999年末才出現了整體性復蘇的跡象。的確,時至1999年內地的秋季拍賣會,齊白石作品的上拍數量已經銳減到了36件,其中成交15件,成交率為近年來的次低點,為41.67%,而成交金額僅為1994年秋季拍賣會的17.8%。

  2000年1月至8月間,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增幅基本上是處于逐月上升的態勢。內地出現了真正富裕起來的知識群體,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素質、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他們對藝術品的收藏不僅視為一種投資,同時更多的是從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提高自我生活品質等方面加以考慮。企業收藏也應運而生,并做出了長期的收藏計劃。事實上2000年的春季拍賣會已經說明了問題。具體到齊白石的作品,上拍數量重新達到171件,最終成交133件,成交率為77.78%;平均價格回升到4萬元/平方尺的水平;總成交金額也重新站到了千萬元以上,為1,695.15萬元。2000年秋季拍賣會齊白石作品的價格又進一步回升,達到了4.6萬元/平方尺。

  2000年以來,國家實行積極貨幣政策,鼓勵各種形式的投資行為。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廣大的收藏群體已經認識到藝術品投資是一種低風險、高效益的方式,而富裕起來的人們審美意識與文化消費觀念的空前提升,更加速了民眾向藝術品市場靠攏的熱情。在這一大背景中,齊白石作品在2001年春拍中的平均價格更上浮到5.5萬元/平方尺。通過近3年的價格夯實,2003年秋拍中齊白石作品的平均價格已經穩定在5.5萬元/平方尺至6.5萬元/平方尺的價格之間,而總成交額至2003年春拍已增到3144.9萬元的規模,不斷創下新的歷史紀錄。回顧近年來齊白石作品的拍賣情況,大約有近3,000件作品進入拍賣市場,總成交額高達近3億元,稱其為產業,名至實歸。

  齊白石的作品千差萬別,豐富多彩。但若以題材與形制而論,則價格各有不同,現結合具體數據進行分析。

  事實上,齊白石作品價格差異的生成既有其藝術創作自身的原因,也有社會審美認識、接受程度等歷史性的原因。如齊白石50歲時醉心于八大山人而畫風冷逸的畫作,在當時就鮮有問津者,一個扇面才2塊銀元,為一般畫家的一半左右;而經“衰年變法”后的作品就受到了市場的普遍歡迎,到了20世紀60年代一把花鳥題材的成扇已經可以賣到30元左右了。1994年至1995年的拍賣市場中,齊白石的花鳥畫以及他最擅長的蝦、螃蟹等題材的作品,價格要比一般題材同類作品高,3平方尺大小的這樣一幅作品的價格大約已在5萬至6萬,保存精良或題有名家上款的畫作則能達到7萬至8萬元,極少數精品大多起拍價設定在10萬元以上。如1994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作于88歲的《三桃圖》估價就在15萬元至16萬元。齊白石人物畫的價格一般高于花鳥畫的價格,在1994年左右的藝術市場中,3平方尺大小的人物畫作品可以賣到7萬元至8萬元,稍后則漲到了7— 8萬元/平方尺。這一時期價格最高的當屬齊白石的山水畫。1994年以后,3平方尺大小的山水畫作品大約在10萬元上下,稍后則沖高至10— 15萬元/平方尺,這是因為齊白石人物畫、山水畫存世數量少,以及經美術史家的闡述,人們對齊白石藝術認識的迅速提升所至。

  當然,一些偶然因素的作用也是促成齊白石作品價格差異的決定力量,尤其是在拍賣現場上。如專門收藏齊白石的收藏家,可能因為缺少某一個門類或認為某一件作品非常重要,便開出了超乎尋常的價碼,最終導致了新紀錄的產生。同時在歷年拍賣活動中,排除收藏家等各種偶然性因素以及同為真跡的前提下,作品所附帶的特定的歷史屬性往往也是創出高價的重要因素。如一些記錄了齊白石人生道路、藝術創作轉折的作品,反映齊白石與其他政界、軍界、社會名流、知識分子交往和友誼的作品,往往能取得超乎想象的價格結果。如2003年中貿圣佳秋季拍賣會上的齊白石《壽桃》成交價接近100萬元,2平方尺不到的一幅作品能獲此善價,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品的上款為李宗仁夫婦,作品具有“奇”、“特”的附加值,引起了收藏者的關注。這種“名家——名家”的聯動模式,在業界也經常被視為作品“真、精、新”的依據與保證。所謂“真”,是指作品的流傳有序,真偽不容置疑;“精”是指贈送特定對象的作品往往與畫家精心制作劃上等號,與一般的應酬之作不可同日而語;“新”便是指由于受畫人往往地位較高,注重作品保存,因此,這類作品又往往紙張色澤和品相程度極佳,有“開門見山”之感。除此之外,作品如果有早期的出版著錄,也成為價格走高的憑據,因為這樣更能保證作品的流傳有序,并為收藏家預先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查證和斟酌的過程。

  為了進一步說明以上的論述,我們有必要再舉出若干實例。20世紀90年代不足0.5平方尺的《蠅圖》卻拍出了19.8萬元的價格,這是因為畫家描寫蒼蠅,除白石外絕無僅有,是題材的“奇”;1997年齊白石的《荷花鴛鴦圖》拍出了100多萬的高價,是因為作品尺幅的“大”;2000年北京翰海拍賣行的《劉海戲金蟾》,估價為50萬元至60萬元,成交價為86.9萬元,是因為作品存世的“少”;2001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推出的作于89歲的《長壽圖》,估價為68萬元至88萬元,而最終的成交價為101.2萬元,是因為作品著錄于1959年的《齊白石作品集》;而同期的《山水圖》估價為180萬元至250萬元,是因為該作品的受畫人是大名鼎鼎的北洋軍閥曹錕。

  藝術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其價值規律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多層面的影響,因此一般來說,要撥開迷霧而尋找事實的真相已屬不易,更遑論做出任何有關價格的預測了。然而在無序、不穩定的市場表象后面,總能給我們留下一些蛛絲馬跡,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往往可以拼接出一個大致的輪廓,正如天氣雖瞬息萬變,但仍然可以預報!

  論及齊白石作品的未來走勢,尚涉及以下問題:有沒有新藏家介入的可能?有沒有新的資源出現?人們對于中國的未來有否信心?等等。的確,目前種種跡象已經表明,隨著時間推移,齊白石的作品確實經得起時間考驗,而價格不斷走高的“預報”不絕于耳。實際上,原來的假想現在正在變成事實,投資成功的神話每年都在發生。如1995年參加“楊永德收藏齊白石作品專賣場”的作品,目前價格普漲了100%。當然有些作品價格的漲幅甚至不止這個數目,如多年前在香港以500萬港幣成交的《齊白石冊頁》,很多人估計這是這套作品能接受的上限價格,但是在2003年中貿圣佳拍賣會上,以近1,500萬的價格再次成交。如果我們將此跟銀行的存款利率比較,與一般投資性基金的利潤回報相比較,無論是投資的周期,還是投資回報率都可謂驚人。除了這一案例外,近來的更多案例也支持著我們的結論。2003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推出的“集珍——三家藏張大千、黃賓虹、齊白石等中國書畫”拍賣專場,以100%的成交率創下紀錄,其中的齊白石作品全部以高出底價數倍的價格成交,一些沒有款識的作品也因原收藏者為榮寶齋的鑒定家而順利拍出,拍賣現場的火爆以及成交價格的理想,充分證明了人們對齊白石作品(尤其是精品)的價格預期。

  我們對于齊白石作品價格走勢繼續看好的判斷,還基于以下原因:1、收藏群體逐漸成熟,很多稱之為“收藏家”的買家大都處于“收而藏之”的階段,不愿出貨,因此未來市場上所流通的作品數量將會越來越少,供求關系決定了價格走勢;2、盛世興收藏,參與收藏的人群有迅速擴大的趨勢,并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證;3、經濟的持續增長,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為藝術品的收藏提供了必要條件。

  最后,讓我們冷靜與理性地看待市場的變化,并保持著一份自尊與自信。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金雞送福
恭喜發財圖鈴拿來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