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先生常說:“我不是科班出身,半路學畫。談不上成就,只是自己要力求畫出‘氣’來。”
他擅畫葡萄,璣珠圓潤,顆粒飽滿,讀者可與他一同分享秋實的喜悅;從那遒勁的枝蔓中,又能感悟出,收獲季節正蘊育著新的無限生機。我曾見他作畫葡萄,大筆蘸墨,濃淡兼有;凝神運氣,手腕一轉,一顆顆比乒乓球還大的葡萄珠就躍上丈八的宣紙,留白的是
光照之點,濃重的是紫皮上帶著新鮮的白霜。一串畫完,光感好,質感好,實在是京城畫市上難得佳作。
難怪在京城畫界,他早有“葡萄楊”的美稱;也難怪他的作品,常得到老一輩革命家的認同呢!他畫的二十米長卷“百蝦圖”,王照華同志見了,主動題款,百蝦結群,如同游龍戲水過大澤,叱咤風云的氣勢,盡現于每只螯蝦悠然游過的飄逸之中;他畫的雄雞,閃亮的羽毛,有力的雙爪,立大石之上,引吭司晨,一唱東方白,再唱太陽升,前海軍副司令員楊國宇同志喜不自禁,題下“雄雞頌”。字有力畫有勢,相輔相成,堪為佳作;楊秀先生的六尺大幅“事事如意”曾作為人大常委會禮品送給日本議會;又作“碩柿凌霜”圖,作為國禮,送給日本議會珍藏。依我看,這可不是楊秀先生自己認為“無成就可言”了。一個畫家,以其胸襟氣度,融入高超的畫作之中,引起那么多社會各界名流的認可,并作為國禮贈賓,其實是成就斐然的。 楊秀的畫,大部分其實不是面向名流的,而是悅于民間的。有朋友來,不論是干部、工人、平頭百姓,只要喜歡,他都鼓勵人家挑一幅作品,“喜歡就拿一幅回去,也不一定要裱,掛你屋里,你看看高興,它也就起到作用了”。這是他常對初次登門的客人所說的一句話。前幾年,他不幸中風,稍恢復一點兒,又起身作畫,以半壁江山支持寫意。救災活動中,他每次都大量贈畫義賣,支援災區。香港回歸,他送了“萬柿如意”圖給慶典活動;澳門歸來,他畫了十米長卷“百年回歸”,一百多條神態各異的大鲇魚,同游向中心,象征離開祖國百年的領土和在那兒的華夏兒女,又回到母親的懷抱。要知道:一個正在康復之中的中風病人,以單腿支撐,單手揮毫,其難度可想,其誠心可歌!
近年來,楊秀身體狀況愈下,骨折使他行動不便、肌肉萎縮;病魔使他疼痛不已。前幾天我去看他,可謂骨瘦如柴,已無力下床,他像是對我說,又像是在對蒼天呼吁:“再給我一點兒時間,給我些力氣。只要能起床,我還要做畫!”握著他的手,我感到這只把豪情與彩墨一同潑抹的大手依然有力,我暗禱:讓他起來吧!只要讓他還能揮灑潑墨,他一定能戰勝病魔的!讓楊秀先生康復!祝愿他再有新作面世。
陳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