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潔牙機大戰古老青銅器(組圖)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1:11 新京報 |
修復瓷盤 專家按照效果圖修復瓷盤 重現龍袍 清初的一件龍袍在專家的手下進行修復 除銹青銅 專家用現代的潔牙機為戰國的青銅器除銹
一直蝸居在北京孔廟的首都博物館明年將移至新館,為了讓觀眾更好地一睹文物容顏,目前26位文物修復專家,正在對原來保管在庫房里的藏品進行修復。 昨天,首博館長韓永介紹,新館上展文物數量將增加為三千件套,首博還正在對外征集新的藏品,10多年前曾在北京大街上疾馳的“面的”,雖然已“全面退出”,但由于它見證著北京出租業的發展,已有兩輛被征集,將在新館陳列。 金屬文物修復室里,左邊是戰國的鑑(古時用來盛水),右方是西周的班簋(古時用來盛食物),戴著黑框近視眼鏡的賈文熙周旋左右,一會兒舉起潔牙機刷去鑑上的銅銹,一會兒用鑷子夾起鋅粉粘在班簋內壁。這位有著祖傳文物修復手藝的老專家,正在給兩個傷痕累累的青銅器皿“療傷”。 “再不搶救就毀了。”賈文熙說,戰國鑑患的是重病“青銅有害銹蝕”,假如不除銹,不但自身難保,還會傳染。 賈文熙介紹,傳統治“病”用的是鋒鋼刻刀等工具,效率比較低。現在,超聲波潔牙機、藥液上陣,潔牙機一邊震動,一邊噴水,銅銹很快就一塊塊掉了下來。 班簋經過除銹工序已然脫胎換骨,聽賈文熙介紹,這個班簋的前身,竟是躺在廢品回收站里的斑斑駁駁的碎片。原來,班簋清朝時曾在故宮里養尊處優,“文革”開始流散民間。郭沫若曾在史料里看到它的記載,一直對其下落念念不忘。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文物工作者在廢品回收站才尋到其蹤影。 紡織品修復工作室,一件淺駝色的薄紗單衣靜靜地平躺在白色桌布上,湊前細看,感覺被一對圓鼓鼓的龍眼瞪著。“沒清洗前,整片灰蒙蒙的,什么都看不出來,現在過肩龍蟒露出真形了。”紡織品修復專家王亞蓉在衣服上方畫出龍的形狀。 原來,這件衣服來頭不小,是明代正德毅皇后的父親即國丈下葬時的貼身內衣,在北京南郊夏儒墓出土,全名叫“淺駝色四合去地過肩蟒妝花紗單衣”。 王亞蓉介紹,修復前,這衣服除了經年的灰塵,還浸透水堿、尸液和血污。在這件衣服上做清洗文章,可謂“如履薄冰”,稍一用力,它就承受不了。只能根據污跡的性質,用軟毛筆蘸上不同的化學溶劑輕輕刷洗。 一位穿著粉紅色工作服的姑娘彎著腰,如同給戀人編織般專注,她正在用鑷子鉤連軟甲衣的下擺。銹色的軟甲衣套在白色的塑料模特身上,像是在訴說著歷史的反差。 “這就是傳說中‘刀槍不入’的軟甲衣。”專家笑說,它設計精巧,由四環相扣,再組組相連,張開時像一張網,網孔連箭頭都插不進。由于是鐵環制造,約重15公斤。清代時,它是一位元帥的戰袍,幾度出征,馳騁戰場。 當年的榮光已遠去,歲月的風霜顯現在其衣領和下擺上,襤褸不堪。專家說,現在首要是給它修補破損,把鐵環重新按原狀掛上,然后是隨色做舊,給它重新涂抹上鐵色。(記者 賴顥寧 薛珺/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