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人而言,椅子不過是眾多家具中極其普通的一員,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們今天能垂足而坐卻全賴椅子的發明。
漢代以前,人們都是席地而坐的,那時最古老的中國家具是用茅草、樹葉、樹皮或獸皮等材料制成的“席”。從《周禮》《儀禮》《禮記》中可以獲知,在以宗法制為核心的奴隸社會,席的材質、席的裝飾和使用,都有嚴格規定,都要受等級與名分的制約。
后來,一種叫“胡床”的坐具從北方傳了進來。胡床類似于馬扎,聽名稱就知道是外來的東西。馬字打頭的名詞,好多都是過去游牧民族帶給我們的,如馬甲、馬刀、馬靴等等,馬扎也不例外。當時漢族人席地而坐,見到游牧大哥翻身下馬,從馬背上取下一個東西,坐在屁股底下,甚是奇怪。因其無漢名,就把馬背上扎捆的東西稱之為馬扎。
這種從北方傳入的胡床發展到南北朝時,已經是常見之物。敦煌第257窟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長凳的婦女,龍門蓮花洞中有坐圓凳的婦女。這些壁畫生動地描繪了南北朝時期椅凳在仕宦貴族家庭中的使用情況。后來,國人慢慢地接受并開始享受這遲來的舒適,又在馬扎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加上了靠背與扶手。于是乎,我們有了今天看到的中國古代家具——椅。
“椅子”這個叫法是唐代才有的。隋唐五代時期,椅凳的使用漸漸多起來;宋代椅子更為普遍,造型和結構都更合理,高度也接近現代;到了明代,椅子的形式已有很多,如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
在古代,椅子的出現結束了人們席地而坐的歷史,人類文明隨著坐具高度的提升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今天,這些當初的尋常家私卻表現出非凡的魅力,成為全世界藏家追捧的對象。1995年,中國嘉德拍出了一對明代黃花梨木四出頭官帽椅,成交價44萬元;2004年,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上,同樣是一對明代黃花梨木四出頭官帽椅則以181.5萬元成交。而中國古家具在海外拍賣市場更是如魚得水,早在1995年前,一把黃花梨交椅成交價就在50萬美元以上。難怪有人說,收藏一把好椅子,就相當于坐擁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