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
2008年上榜的藝術家人數基本與2007年持平,從整體分布來看,他們占據了前十名的大半壁江山,來勢強勁。縱觀2008年藝術家群體的表現,主要呈現出幾個特點。
其一,藝術家跨領域實踐的循序漸進過程在今年表現出一波高峰,藝術家們除了積極嘗試用不同的媒介進行創作,更與社會事件和商業活動產生了諸多合作。排名榜首的蔡國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為北京奧運會視覺特效總設計師,他成為藝術與權力、學術與資本“合法”跨界的最佳案例,產生的影響之大也足以令其排除一切異議登上榜首。除蔡國強外,首次上榜即名列37位的夏小萬也是2008年跨界藝術合作的突出代表。藝術的跨界就其好的一面而言是可以通過不同領域的交叉,來置換一些定勢思維,從而獲取新的藝術觀點。當然,尺度是關鍵,否則極易成為作秀和炒作,體現在權力榜上就是排名大大退后;
其二,藝術家仍然保持了不懈創作的有力勢頭,2008年權力榜上名次前進較大的藝術家,如向京、張洹、張培力、楊少斌,以及新上榜的王興偉、尹秀珍等應該說代表了藝術家創作不息的一面,無論是回顧展還是新突破,或者是對自己藝術理念的不斷完善,說到底藝術家埋頭創作以及不斷自我否定和拔高的一面,才是最具魅力和最能鼓舞人心的一面;
其三,藝術家國際交流異常活躍、有“進”有“出”,且不說艾未未、黃永砯等一向在國際上有很大影響的一撥人,也不說在2008年春拍創下當代藝術拍品最高價紀錄并在國際上越來越火的曾梵志,受到國際藝術界關注的中國藝術家仍大有人在,比如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劉小東,比如初次上榜的展望……中國藝術家在國際藝術界的頻繁亮相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對中國當代藝術都大大有益,更是在全球當代藝術格局中建立穩固地位的必經階段;
其四,隨著整個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藝術家作品的價格在2008全年跌宕起伏,制造了一個最有懸念的年份。盡管包括一線藝術家作品在內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價格08年下半年的大幅滑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在其中我們還是看到一些值得欣慰的拍賣結果,例如岳敏君作品在今年秋拍中的頑強表現,以及劉野作品的優良表現(劉野也成為2008年不多的幾個拍賣作品最高價只升不降的藝術家之一)。
其五,年輕藝術家彰顯了鼓舞人心的活力——這也是本屆權力榜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在2007年的榜單上,劉韡和邱黯雄的名字被列在新銳名單上,2008年他們雙雙入榜,尤其劉韡還進入了前五十。此外年輕一代的標桿型人物非徐震莫屬,這位另類典型初次上榜即飚到21位,應該說代表了我們對年輕藝術家的理解和期待,畢竟如果每年的權力榜都被相同的面孔占據,那豈不也意味著中國當代藝術后繼乏人?
畫廊商
與2007年中國畫廊行業的上升期不同的是,2008年幾乎所有的畫廊都面臨著盤整和洗牌。如果說在上半年還延續了繁榮蓬勃的景象,那么在年底,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畫廊行業普遍出現出動蕩和不景氣的狀況。的確,連財大氣粗的高古軒都不得不要求員工“要么出去賣畫去,要么卷鋪蓋走人”的情況下,試問哪家畫廊又能高枕無憂?
2008年年底,一些原本經營目的不明確、不規范的小型畫廊處于破產倒閉邊緣,大中型畫廊紛紛壓縮展覽規模,或者搬離較為集中的藝術區域到場地租金更便宜的城市邊緣地區,原本以大手筆大制作為主的精英畫廊也不得不計劃更經濟商業的銷售和推廣路線。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畫廊界從業人員依然占據了2008權力榜榜單的20%以上。2008年進入權力榜的畫廊依然包含了各種類型,有從90年代初就進入行業內的資深畫廊,也有已經嶄露頭角的新生中堅力量;有以學術項目和策展為重的混合型空間,也有注重跨國戰略推廣為主的商業畫廊;有剛剛落戶中國就引起業內矚目的海外大鱷,也有已經立足中國本土卓有成效的跨國企業……對他們的排序則體現了2008年乃至2009年畫廊行業的新的需求和發展方向。
冷林出任佩斯北京的中國分部總監這一事件代表了國際超級畫廊對中國的關注,以及中國策展人批評家逐步走向國際的趨勢,雖然這種注目給中國本土帶來的效果還有待觀察。而另一方面,冷林一手經營的北京公社并沒有因此轉向純買辦,依然堅持其初建時的學術宗旨和實驗性,這也是此次他排名大幅度上升的原因;香格納畫廊勞倫斯和阿拉里奧畫廊尹在甲,一個是在中國奮戰多年的老牌外資企業,一個是進駐一年就獲得良好口碑的海歸勢力,他們在2008年的展覽數量和學術質量都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幾位外資畫廊的經營者,白飛德、麥勒和馬芝安,對展覽質量要求精益求精,與藝術家合作持久穩定,把持了嚴謹的經營態度,為國內畫廊樹立了標桿;林天民和耿桂英的大未來畫廊在北京落戶一年,將臺灣地區乃至世界經典藝術帶到大陸,將很多經驗展示給同行;長征空間、現在畫廊、程昕東藝術中心、星空間和上海的藝博畫廊則堪稱本土畫廊的典范,雖然他們的經營方式和理念有很大差距,但在經濟形勢的沖擊下依然為藝術理想和藝術市場的多樣性而努力。
在既定的市場消費容量下,金融危機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很大程度的影響了畫廊行業的發展,造成收藏家財富的縮水,使得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投入更加謹慎,尤其對海外收藏家依然占據大半收藏市場的當代藝術市場沖擊較大。但另一方面潛藏著另一種發展的契機:整體市場不景氣,導致一些畫廊不得不面對著作品價格下降、簽約藝術家數量縮水的事實,資金的壓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畫廊的優勝劣汰,使得藝術家在壓力之下提升作品質量。畢竟,好的藝術永遠不會貶值,好的畫廊撐過這個冬天必定會迎來更繁榮的春季。
批評家
老一代批評家聲音漸稀,新生代批評家尚未崛起。盡管,中國批評家們每年召開的會議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批評家們的聲音在中國當代藝術界的聲音越來越小。因此,我們榜單中批評家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并且也摒棄了批評家們常用的按資排輩的排名方式。2008年,批評家的批評方向和批評方式也發生了轉變,由學術轉向市場,由書刊轉向網絡。
青年批評家朱其的幾篇關于批判藝術市場的博文,在把一直處于邊緣的中國當代藝術兩度送進絕對主流的CCTV的同時,也攪動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這或許超出了中國當代藝術界所有相關者的想象。而與之針鋒相對的“挺市派”的批評家呂澎的幾篇與之爭論的文章,瞬時也成為關注的焦點。兩位批評家“倒市”和“挺市”之爭成為2008年當代藝術批評界的焦點話題。
與此同時,一些跨界批評家的介入也為批評界補充了鮮活的血液。如后現代哲學出身的汪民安就以親身實踐反映出藝術與其他學科的密切交叉及其對學術支持的迫切需求,而成為藝術圈內的重要批評家。
策展人
由于現在策展人行業的低入職門檻,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人“混入”策展人的行當。今天的“策展人”除了傳統意義上策展人外,名下還包涵了擁有一定藝術資源的批評家、畫廊商、經紀人、大學教師、美術學院畢業生甚或在讀生等等。人人都是策展人的時代已經來臨。隊伍的參差不齊、商業社會的逐利心態及藝術界利益分配的嚴重失調,使不少擁有一些藝術資源和平臺的所謂的“策展人”突破了職業道德的底線。
真正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啟到積極推動作用的還是擁有強大的學術背景、深厚的藝術資源、成熟的策展經驗的獨立策展人。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中,他們才是主角,一直扮演著領路人的角色。如青年策展人代表高士明以“與后殖民說再見”為理念推動廣州三年的學術化和國際化。黃專以OCT當代藝術中心為平臺,推出大量具有實驗性和代表性的知名藝術家的個展。馮博一則游走于藝術與商業之間,每年推出不限量的展覽,在尋求藝術與商業平衡之際,也為眾多年輕藝術家提供了展示的平臺。高名潞則在學術性的回顧展在時下的策展界展現出不同的面貌。依托不同的藝術資源,各個策展人策劃的展覽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同時,也使策展界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向。
收藏家
2008年,就藝術市場而言,推動藝術市場發展的源動力無疑是消費藝術品的收藏家以及行家。隨著當代藝術市場的不斷發展,他們對當代藝術生態產生了深遠影響。積極因素是收藏家的介入使當代藝術具有持久發展的動能,但是消極因素也不容小覷,收藏家的價值取向也很容易影響某些藝術家的創作方向。近年來,藝術市場風起云涌,隨著市場高潮、低迷的更迭,收藏家自身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而對于新興的中國藏家而言,無論是收藏理念還是收藏序列仍尚待成熟,而海外的藏家仍然占有較大的權重。
2008年,海外藏家依然對中國的當代藝術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尤倫斯夫婦無疑是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海外收藏家的代表性人物,在中國落戶整整一年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008年發生了不小的轉變,一方面維持自己具有學術性美術館機構的形象,另一方面則與時尚跨界領域靠攏。尤倫斯夫婦也在努力促進外國藏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使更多的外國收藏家參與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在提高中國當代藝術世界影響力方面確實也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因素。
雖然中國的收藏家比起國際大藏家仍舊略顯遜色,無論從財力還是收藏意識上,都難以達到國際水準,但是對于整個藝術市場而言,還是十分活躍的重要力量。國內的藏家像陳東升、張皓銘、楊濱等都有所影響,值得關注的是身兼中國嘉德股東、收藏家、泰康人壽總裁的陳東升,在慶祝嘉德成立15年的春拍中,以9.935億元的總成交額創造嘉德拍賣單季的成交額歷史最高。據傳,作為嘉德大股東的陳東升以5712萬元買入藝術家劉小東的《溫床NO.1》(五聯)。在中國嘉德“共同渡過·中國當代藝術界賑災義拍”專場中,陳東升買入了包括蔡國強、展望、王光樂等人的作品,總額達600萬元。
整體而言,2008年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這也無疑給藏家以及整個藝術市場帶來不小的沖擊,許多活躍的藏家2008年都比較低調、謹慎,沒有太多的舉動。經歷這個市場的冬天,相信對收藏家也是一次考驗,也會使藏家們更加冷靜的面對收藏活動,中國的當代藝術也需要以更加規范、高水準的收藏家作為依托。或許這次冬眠期,對于藏家而言,或許是一個機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