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平凡的2008終于成為過去。
雖然金融危機以一個固定的詞匯深入到了藝術行業的各個角落并且還在蔓延,雖然2008年的秋季拍賣中,不少拍賣公司的總成交額以超過50%的幅度縮水,也雖然美國藝術市場中的產業公司股價全部跌破原價的1/5……但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中斑斕的煙花卻讓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制造的旋風刮遍世界,地震救助中各界藝術家強有力的支持也為藝術慈善帶來更大的影響力,跨界的時尚和當代藝術的聯姻在2008比比皆是,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三大國有館相繼向普通觀眾推出了更多更好更學術更普及的當代藝術展覽。2008,雖然多災但還是精彩。
再一次盤點“2008權力榜——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100人”,范圍依然涉及藝術家、美術館館長、藝術批評家、藝術策展人、畫廊、藝術博覽會、拍賣行、收藏家、收藏機構等,依然涵蓋當下藝術圈中的各種參與角色。跟2007年相比,藝術家的比重進一步得到張揚,從2007年的33%上升至2008年的37%,畫廊業從2007年的19%上升至20%,收藏家和經紀人的比例也從5%拉升至7%。批評家和策展人、美術館、藝博會和拍賣行的比重與2007年基本持平或者稍有下降。
2007年權力榜單中,我們在《誰是決定力》一文里說過,榜單排名雖然無法囊括現實的所有,然而這些結論無疑仍會有助于我們對現狀乃至未來的把握。在這里,我們依舊強調這樣的判斷。
在最近英國《獨立報》公布的 “2008全世界最好賣”的當代藝術家名單上,張曉剛、曾梵志分別排名第5和第6,另外入榜的還有王廣義、岳敏君、劉小東,均躋身前十名。2008年,這些創造藝術市場神話的藝術家們紛紛和國際航母畫廊高調簽約,全球各地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展覽和個展仍然處于現在進行時中。事實上,這表明了在中國藝術家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和控制力,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藝術市場的主角,他們越來越國際化也越來越具有了明星般的光環。而體制對諸如蔡國強、徐冰等人的重用,從另一個意義上為中國某段當代藝術的歷史劃上了休止符。
2008年,中國的收藏家或者收藏機構在藝術市場上的影響力也呈現出急劇拉升的態勢。雖然新聞界拿著關于“天價做局”或 “中國是否有真正的收藏家”的說法來質疑這個市場,然而中國以占全球拍賣市場7.3%的份額而躍居全球第三亦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新一代收藏家們的關注點已經從單純的中國藝術品邁向東南亞甚至西方藝術品。
批評家和策展人在2008年相對活躍,圍繞著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等諸多活動而延伸的展覽、以及更多新的藝術空間的運作使得他們有更多舞臺得以表現。
對以資金流動為生存命脈的投資行業而言,“金融”業的任何細雨微風都有可能演變成投資領域的噩夢。中國藝術品市場受益于15年來穩定的經濟大環境,使得投資者大多收益頗豐。而此次經濟危機在重創全球經濟的同時將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走向。
從美國的次貸危機開始一直演變到萊曼兄弟等一批金融機構的倒閉,2008年或許是很多拍賣行業和畫廊、經紀人以及藝術博覽會的噩夢。經濟危機打亂了原有的商品價值體系,這使得許多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各個拍賣行適時調整了戰略結構,紛紛降低現當代藝術品的份額,而更多著眼于古代和經典藝術。這恐怕也是我們這個榜單中以拍賣行為代表的市場部分所占百分比下降的最直接原因。
藝術市場中,還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博覽會。目前中國的藝術博覽會以藝術北京、上海當代和CIGE三大博覽會為勝出,究其原因,它們都各有偏重,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與品牌的開放式聯合從根本上拉低了成本而進一步強調質量,這應該也是他們各自為陣的支撐點。但是在未來幾年的經濟萎縮中,是否還能像這兩年那樣順暢聯手并得以發展應該還要以觀后效。
2008年中國畫廊業不可避免的成為資本的博弈場,佩斯等國際畫廊順利落地并摘取勝利果實。但是與此同時,下半年越來越多的畫廊開始面臨倒閉。在短暫的張揚過后,冬天已經來臨。
進入金融危機的時代,如何最小化規避這個時期的影響、或是如何在此時尋找新的生存機會和商機,怎樣在危機帶來的大洗牌中堅守并嶄露頭角,都是目前最需要的新思路。
金融危機帶來高端流通行業的萎縮,而藝術品恰恰屬于高端商品。對于一些資金流順暢、充裕的投資者而言,原有價值體系的變化給他們帶來了難得一遇的商機,像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日前就以低于拍賣評估價的價格買進了Pino Pascali和Carl Andre的作品,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大家都在談論當代藝術崩盤之說,但是放眼各個投資領域,還有獨善其身的么?我們常常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無論何時何地,信心依然決定你的未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