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維建是中國臺灣最知名的油畫收藏家之一,他這樣感嘆道:“有些藝術品,價格怎么上去,還會怎么下來! ” 全球權威藝術品市場行情網站Artprice每年都發表《藝術市場趨勢》,2007年發表的《藝術市場趨勢》運用大量的數據論證認為“2007年投機泡沫已達到了頂峰”,未來應該進入一個“矯正期”。 在一輪市場大瘋狂之后,那些沒有靈魂的藝術品,就會如泡沫般煙消云散。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許多一線當代藝術家的走紅,他們也成了無數年輕畫家瘋狂效仿和跟風的對象。批評家李曉峰憂慮地指出,現在的當代藝術給人一種“近親”的感覺,那些大頭、傻笑、文革元素、紅色中國,多得讓人膩煩。如今一線畫家的作品反映的是20年前的觀念和思想,因此國際上更期待紅色中國以外的當代藝術品,既現代又跟更深層的中國有關的東西。這會豐富既有題材,使市場資源更大化。
瑞士藏家安德利也表示,很多中國藝術家盡管如今在市場上很紅火,但他們10年來幾乎在畫同樣的東西,沒有突破,也不敢去突破,因為他們完全被市場俘獲了,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實國際市場和海外的藏家更希望看到更多元的中國當代藝術,很反感那些跟風效仿之作。
等待未來第二春
但是市場的震蕩并不可怕,大浪淘沙潮起潮落,藝術品市場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在經過了一輪優勝劣汰的大洗禮之后,我們迎來的將是藝術品投資的第二春。
這次,記者特意采訪了多位業內權威專家,他們來自方方面面,包括藝術院校、藝術研究機購、拍賣公司、畫廊和藝術評論界等,其對后市的看法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總結起來是這樣一個觀點:藝術品市場不會“崩盤”,我們剛剛經歷的只是市場的第一波,而未來的下半場則更值得期待。
對此,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分析認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從1993年中國嘉德敲下的第一錘開始,已經走過了15年的歷程。15年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93年到2000年,這個階段是拍賣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而從2000年到2003年短短的三年間,拍賣行業則經歷了一個平穩發展時期;從2003年開始,藝術品拍賣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以平均每年55%的高速度在增長,瓷雜工藝品、中國近代書畫、中國油畫、當代藝術,佛造像等品種輪番起舞,藝術品拍賣引起了社會巨大的關注。
其實,當前藝術品市場的崛起是與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無關聯的。過去幾百年,世界藝術品市場基本上是以西方藝術品為中心,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東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所具有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人們更多地用藝術品來記錄歷史,這無疑帶給了市場巨大的潛力。
當前的市場其實也帶給了投資者更多的空間,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有機會以低價買到藝術精品;二是不少此前被“冷落”的藝術家會脫穎而出。當然為了抓住這樣的機會,學習和眼力是前提,而在9月舉行的三大展會無疑就提供了我們“實習”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