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瓷夢尋(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1日 12:44 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 |||||||||
在大河鑒寶活動現場,有的藏友拿來一些自己的藏品,詢問是否為柴瓷,引起在場藏友的關注。其實,何止現在,由于沒有明確的考古發掘發現,沒有博物館館藏記載,沒有瓷器出土文獻證明,千百年來,柴瓷這個縹緲神秘、只在古代文獻里存在的瓷器,一直是瓷器愛好者孜孜探求的目標。 現在有專家和陶瓷愛好者根據文獻上的記載,把一些瓷器品種,如五代耀州、影青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古代文獻是怎么記載柴瓷的吧。明代洪武時曹昭的《格古要論·古窯器論》中記載:“柴窯器,出北地河南鄭州。世傳周世宗柴氏時所燒者,故謂之柴窯。天青色,滋潤細膩,有細紋,多是粗黃土足,近世少見。”清梁同書的《古窯器考》中記載:“柴窯,后周柴世宗所燒,以其姓柴故名。后周都汴,出北地河南鄭州,其地本宜于陶也。宋政和,官窯亦起于汴、汝,亦唐河南道所轄之州。柴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相傳當日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足多粗黃土,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 以上兩篇是所有記載柴窯文獻中最清楚、最直接的。根據文獻記載可知,首先,柴瓷出自河南鄭州附近;其次,它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其精良程度超過汝、官,更不用說耀州瓷與青白瓷了;其三,柴瓷到明代時已經很少見了,傳說明權相嚴嵩父子借皇帝之名,窮一生之力也不過搜羅到十數件,且真假難辨;其四,足多粗黃土,可知其底足為黃土胎,與汝相似,不同于耀州、影青。我認為,根據以上四點即可以否定五代耀州和影青瓷為柴瓷的說法。 據北宋文豪歐陽修日記中記載,柴瓷在北宋時已非常稀少,當時的官宦人家“偶有得之,即以金飾之”,可見其珍稀。民國時期袁世凱的管家、大收藏家郭寶昌曾以一處宅子、二十畝良田與人交換一個所謂的柴瓷,可見其貴重。柴窯瓷器在20世紀初被研究者尊為“瓷皇”,但由于現在沒有人見過柴瓷的真面目,什么才是真正的柴瓷,一直讓人難解。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鄭州在修建東、西大街時曾出土了少量質量異常精美的青瓷殘器。色澤類五代耀州瓷,卻又優于耀州瓷,質量與汝官瓷相近。聯想柴瓷出北地鄭州的說法,當地一些愛好者將之與柴瓷做了聯系,但可惜的是,當時由于沒有進行系統的考古發掘,也不能最終確認這些精美的瓷器就是柴瓷。 因此,我們只能說,五代柴瓷——這個失落已久的美麗傳說,這個當代古陶瓷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它的最終揭秘還有待于以后考古發掘的發現。 大河鑒寶專家、河南省收藏協會文化交流委員會鑒定部主任喬洪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