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志浩講述他的藝術品投資收獲(圖)(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8:58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收藏在于長線持有,更在于精神享受 是志浩表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肯定是直線上升,這一點與中國的經濟走勢相應。他說:“中國的經濟在10年內都沒有問題,盡管會有結構性調整,細節調整,但上揚趨勢不變。”因此,是志浩認為在這樣的態勢下“長線持有”策略相對更具增值空間,不適宜換來換去。任何投資市場都有主升浪的到來,只要經歷和挺過一個熊市,就一定能迎接主升浪的到來。當然,藝術市場與股票市場一樣都會出現波段性調整,要想抓住波段效應,一定要具有卓越和迅捷的市場捕捉能力。 藝術品投資如同金融證券業一樣,需要有專業知識。因此,在這么多年的書畫收藏過程中,是志浩一直都有幾位收藏大家和鑒定行家朋友在旁給予指點。而能和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天說地,探討藝術、查閱著錄的過程更具樂趣。雖然這個過程也要花很多精力,但這種精力與陪客戶應酬相比要愉悅開心得多。前者是一種主動的享受,后者確是一種被動的工作。或許商場能給人帶來無窮的刺激感和物質滿足感,但在商戰中不停奔波后需要的是寧靜和精神需求。是志浩說:“沒有錢的時候或許不講究文化;一旦經濟發達,精神和文化需求必將成為重點。”這番言論無疑表達了是志浩對生活真諦的闡釋。 -相關鏈接 海派書畫溯源 清末民初的上海,工業發展、商業繁榮、金融發達、貿易興盛,至此上海一躍成為中國乃至東南亞最大的城市。正是上海這種開放的社會經濟勢態,為來自各地(主要是江浙)的書畫家們展示了一片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新天地。從而形成了以張子祥、任熊、任薰、胡公壽、虛谷、任伯年、蒲華、錢慧安、吳昌碩為代表的第一代海派書畫家,而其中尤以任伯年、虛谷、蒲華、吳昌碩為翹楚,被稱為“海上四杰”。這批書畫家群體的形成,上海才從真正意義上擁有了職業書畫家,并以一個重大流派的形態“亮相”于世,即他們的社會屬性是“海派書畫家”,而不是“海上書畫家”。 在上海這個“近代”意義的城市中,在東西方文明交匯最活躍的社會氛圍里,這批書畫家群體,他們已不是傳統文化環境中的文人書畫,煙云供養,雅興揮毫。而是在新興的城市空間中,將接受市場嚴峻的選擇和受眾挑剔的取舍,從而使上海成為全國書畫藝術群雄逐鹿之地。他們藝術創作的成熟期都在19世紀末。任伯年辭世后,吳昌碩成了海派書畫的領軍人物。他參與了海上題襟館書畫會、豫園書畫善會等社團的組織領導工作,成為海派書畫家的一面旗幟。 憑藉著上海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的經濟活力,海派書畫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入了一個鼎盛期,涌現了一大批書畫藝術名家,而其中尤以“三吳一馮”為領銜,以他們為代表主導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海派書畫創作,這個書畫精英群體的規模與數量都要超過任伯年、吳昌碩所主導的時代。也就是說以吳昌碩為主帥的海派書畫家至此已達到了其巔峰狀態。“三吳一馮”是以吳湖帆為領銜,吳待秋、吳子深及馮超然為主將。 另外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海派畫家如:黃賓虹、賀天健、鄭午昌、趙叔儒、王福廠、沈尹默、劉海粟、錢瘦鐵、馬公愚、張大千、徐悲鴻、豐子愷、來楚生、陶冷月、鄧散木、陳巨來等人。以上所列的一些書畫家,他們大都是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就在老一輩扶持下,以書畫藝術立足于海上,其經濟形態基本是自足而穩定的。正是在這個時期,自清末民初發韌的海派書畫進入了全盛期,大批著名畫家云集上海,形成了老、中、青書畫家群體,容納了不同的風格流派,可謂是“少長咸集、群賢畢至”。這個時期的海派書畫苑為中國書畫界打造了一支藝術精英團隊,為日后涌現的大師名家建構了一個平臺,從而支撐起了百年中國書畫藝術的大師之門,如當時均屬青年輩的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潘天壽、陸儼少、謝稚柳等,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都成為了中國書畫界的領軍人物。而到海外去的張大千、吳子深、汪亞塵、王季遷等人,亦在國際上弘揚了中國書畫藝術的瑰麗風姿。 他是中國第一批投資銀行專家,現在也是一位出色的藝術品收藏家。 關于股票投資和藝術品投資,他無疑有很大的發言權。 他認為,長遠看,藝術品的回報往往超過股票。 當然,玩藝術品比在生意場上陪客戶應酬自然要開心得多, 這種精神和文化的愉悅,恐怕不是投資收益率能比擬的。 是志浩: 1987年上海大學法律系畢業,同年進入上海市第五律師事物所從事了6年律師工作。 1993年進入中國最早的一家股份制證券公司——上海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投資銀行總部副總經理,成為資深投資銀行專家,曾起草我國第一個股票認購證發行方案和第一個股票競價發行方案。他熱愛近現代書畫,是滬上清末民初“海派書畫”的熱衷收藏人士。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