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以資本約束封堵新型影子銀行“缺口”
通過信托受益權買入返售、銀行過橋等“另類同業業務”通道,銀行資金搖身一變成了風險資本占用少、不受存貸比約束的同業資產。這樣不僅使銀行財務報表失真,更逃避了監管當局的信貸規模管控。業內人士認為,6月底“錢荒”已經宣布銀行系統內的資金去杠桿化進程開始,整肅“變形”同業業務的風暴正在醞釀。
□本報記者 高改芳
通過信托受益權買入返售、銀行過橋等“另類同業業務”通道,銀行資金搖身一變成了風險資本占用少、不受存貸比約束的同業資產。而銀行利用同業資金短債長貸有著豐厚的利潤可圖。
但肆虐生長的銀行同業業務不僅使銀行財務報表失真,更逃避了監管當局的信貸規模管控。業內人士認為,繼銀監會整肅資金池的8號文后,6月底“錢荒”已經宣布銀行系統內的資金去杠桿化進程開始,整肅“變形”同業業務的風暴正在醞釀。最新消息顯示,有關部門或要求商業銀行對同業業務進行“解包還原”,要按照表內的同類型業務標準計提撥備,用資本約束信貸出表的沖動,堵上瘋狂的“新型影子銀行”——“變形”同業業務的貸款表外化出口。
殊途同“歸”
“你不需要知道同業業務究竟是做什么的。我只要告訴你,和理財資金池、傳統信貸業務一樣,銀行最愛做的事就是把短期的、便宜的資金投入到長期的、收益率高的項目里去。只是這次的資金是來自于銀行的同業業務這塊而已!蹦彻煞葜沏y行資金部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銀行的同業業務,顧名思義,就是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以金融同業客戶為服務與合作對象,以同業資金融通為核心的各項業務,是商業銀行近年來興起并蓬勃發展的一項新業務。具體包括:代理同業資金清算、同業存放、債券投資、同業拆借、外匯買賣、衍生產品交易、代客資金交易和債券投資、同業資產買賣回購、票據轉貼現和再貼現等業務。
銀行同業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橫跨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其綜合性、交叉性的業務特質使之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業務領域,同時由于資本約束、息差收窄、盈利壓力、未來的利率市場化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使得商業銀行越來越關注同業業務,競爭也日益加劇。多數銀行將同業業務作為與公司業務、個人業務并列的三大主營業務之一。
“監管不斷加強,銀行的業務也就不斷為了規避監管而演進,同業業務就是這樣演進的結果。”某股份制銀行資金部負責人直言。
據一位在銀行從業20余年的人士介紹,銀行同業業務最吸引人的一大特點是,虛增銀行的資產規模。因為銀行對金融機構之間的同業資金借出,會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項,同業借入計入“負債”項。因此加了杠桿、多次借入借出的同業資產具有強大的資產擴張能力,從理論上講,可以無限創造資產。業內人士認為,同業業務的膨脹導致這兩年巨額M2在銀行間自我生成,在銀行間空轉,而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也是銀行業暴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商業銀行信貸增長受到資本充足率的制約、存貸比、行業調控的限制。與貸款業務相比,目前同業業務所受監管相對更松,比如對同業資產的風險資產權重系數為25%(意味著同業業務的資本金消耗更低),同業業務(即使資金的實質用途與貸款相同)不受存貸比約束,無需繳納存款準備金,對同業資產也不必計提撥備等!八裕簧巽y行都會通過銀行過橋、受益權買入返售等,變信貸業務為同業業務,進而貸款給高風險領域,例如房地產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以追求更高利潤!痹撊耸空f。
暗渡陳倉
當然,銀行同業資金必須經過一番“變形”后,完成信貸出表,才能規避存貸比、信貸規模等的監管,還能堂皇地進入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領域。
業內人士總結說,在滿足監管和報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市場采用了一種過橋的創新合作模式,有銀行過橋和委托貸款兩大模式。
銀行過橋模式是指,銀行A購買銀行B的票據,并將資產定向委托證券公司管理;銀行A再將資產管理受益權轉讓給銀行B,并約定回購;最后銀行A回購受益權(資管合同到期結束)。
在這一過程中,銀行B作為票據/資金的提供方,賣出了票據資產,并以銀行A委托證券公司管理的資產做抵押,以回購形式向同業融出了一筆資金。通過上述交易后,銀行B(通常是激進的中型商業銀行)把票據類資產由表內轉向了表外,表內的信貸資產置換成了同業資產。達到了報表管理的要求,并獲得了投資票據的利息收入;銀行A是過橋銀行。
在上述過程中,證券公司的角色也可以由信托公司等機構擔任。相應的,資產管理受益權就變成了信托收益權。
“受益權完全是為了規避銀行理財資金或同業資金等的投向限制而創設的概念。目前是法律灰色地帶!蹦承磐泄救耸拷榻B。
另一種過橋合作是相對復雜的委托貸款模式。公司A委托銀行B貸款給公司C。然后, 銀行D以自有資金通過證券公司(或信托公司)發起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信托計劃),專門用于收購A公司的委貸收益權(債權)。
通過券商、信托公司等中介的委托貸款收益權轉讓形式,銀行D能把信貸資產轉化為同業資產,規避了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存貸比等管控。同時,同業存款的門檻低,利率和期限由雙方自行協商,通常期限短利率低;而同業借款期限長,通常是1-3年,資金用于經營活動,類似于銀行發放貸款。銀行通過同業業務獲得了很大的套利空間。
招商證券[微博]的研究報告認為,自2011年以來,16家上市銀行同業資產規模增長100%,年均復合增長41.5%,遠遠超過貸款規模的增速。其中,場外同業資產(以盈利性目的為主)的存放同業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分別增長159%、54%,年均復合增長分別為61%、24%。與此同時,銀行同業負債規模增長72%,年均復合增長31%,亦超過存款增長。
從上市銀行同業資產結構來看,2012年買入返售資產占同業資產比例達4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國有商業銀行(除農行)同業資產結構中,存放同業占比較高,而股份制銀行中買入返售資產占比較高。
流動性考驗
“流動性風險是所有期限錯配業務難以逃脫的命運!蹦承磐泄举Y深人士說。
同業業務屬于金融同業的資金融通,交易對手并非僅僅是商業銀行之間,而是包括信托、證券、基金、保險、租賃、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這就決定了銀行同業業務具有各金融市場業務交叉關聯,形式隨合作雙方個性化利益需求而變化,基礎業務和衍生業務的多樣化、復雜化組合等特點。
據銀行界資深人士分析,同業業務的風險主要體現在,銀行向其他金融機構拆出的資金大多被投入到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等高風險領域。有些銀行甚至把不良資產包裝成同業資產,進而轉化為影子銀行的資產,從而使銀行的財務報表上不致形成大量的不良資產。但是一旦這些高風險領域發生資金鏈斷裂,則首先波及的是拆出資金的商業銀行。6月20日的“錢荒”就是一次“危機演練”。
“而且很容易導致銀行表內外資產的隨意流動。最嚴重的后果是使上市銀行的財務報表失真!毙磐薪缳Y深人士說。
其次,一些高風險的金融行業風險可能傳導到商業銀行,最典型的如最近幾年信托業資產的急速膨脹!皠傂詢陡丁笔冀K是懸在這些快速增長的信托資產頭上的利劍。一旦某個項目發生違約,信托公司不能覆蓋風險,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安全。
而且,因為其風險權重低,同業業務的膨脹導致近幾年巨額M2在銀行間自我生成,在銀行間空轉,而沒有進入實體經濟。監管層在早前就開始關注同業業務的潛在風險和不規范之處。3月份,銀監會向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下發了梳理同業風險敞口的通知,要求大中型商業銀行上報同業大額風險敞口情況,并對最大5家同業的敞口數據進行梳理。
銀行界人士認為,監管部門要想治理同業業務的無序蔓延,可禁止銀行買入返售類資產。自從今年3月底銀監會對理財產品投資“非標”規范的8號文出臺后,對于同業資金投資“非標”資產的監管政策如何落地充滿了猜測。
最新消息稱,有關部門醞釀規范同業業務的政策——解包還原,計提撥備。這將使過度瘋狂的同業業務成為下一個被堵住的貸款表外化出口。據稱,商業銀行無論是表內投資還是出具的各類擔保,都要按照表內的同類型業務標準計提撥備,用資本約束信貸出表的沖動。
流動性收緊負面影響可控
□本報記者 高改芳 上海報道
銀行資產和負債端脫媒以及針對同業監管相對寬松造就了近三年同業業務的飛速發展。截至2012年年報,上市銀行同業資產規模10.5萬億元,較2010年末增長100%,同業負債12.1萬億元,較2010年末增長72%,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貸款增速。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此次央行收緊流動性對同業增長及利潤負面影響可控。按政策持續對同業規模增速和價格兩方面均下降20%的悲觀假設測算,對2013年行業利潤的負面影響約4.2%,不必過度恐慌。
同業業務膨脹
在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下,國有大行基本是同業資金借出方,小銀行基本是借入方,股份行在拆借方面相對靈活。
從2012年報數據看,農業銀行同業規模最大,興業銀行在同業資產規模、同業占總資產比重、同業利息收入占比及同業收益率等指標都領先于同行,民生、浦發、華夏等銀行的同業業務占比也相對較高。
一位從業20余年的銀行業者認為,同業業務的過度膨脹對一個銀行長遠發展非常不利。因為同業資產短期內急速擴張是銀行追逐利潤的投機行為。其帶來的后果是銀行資產虛增、流動性極差和貸款結構失衡。“靠同業業務一兩年內‘賺快錢’的銀行,很快就會出現業績大幅下滑和風險暴露。”該人士認為。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大脫媒”即社會融資結構不僅在資產端,也在負債端發生深刻變化。對于銀行而言,資產端依賴傳統貸款融資比重在下降,負債端依賴傳統存款作為資金來源的比重也在下降。這一社會融資結構的變遷也對銀行業務和資產負債結構產生重大影響,表現為表外融資和非信貸表內資產的飛速增長。大量銀行存款通過理財產品形式分流至同業存款,推動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快速膨脹,進而推動同業資產及其他表外業務發展。是大脫媒與監管造就同業業務的飛躍。
負面影響可控
招商證券認為,近期同業利率飆升主要是短期因素所致,而央行對流動性的收緊則可視為政府清理影子銀行政策的延續。監管對資本金影響有限,股價已反映悲觀預期。未來即使出臺針對類信貸同業資產補繳資本金的監管政策,對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平均負面影響僅0.2%。無論是經濟下行和政策擠泡沫導致的資產質量壓力,還是同業市場收緊對銀行擴張的負面影響,可以說都基本反映在股價上。
假設銀監會針對同業資金通過信托受益權等方式變向投放信貸的行為參照貸款進行監管,則對于類信貸的同業資產將需要補提資本金和撥備,即使是信貸類同業資產占比最高的興業銀行,其資本充足率受到的負面影響也僅是1.38%,在扣除之后,興業資本充足率仍可滿足監管要求,更不必提未來銀行優先股和次級資本工具的發行還可迅速彌補資本金缺口,因此,監管政策即使出臺也不會使銀行資本金遭受毀滅式打擊,況且銀監會8號文之后,市場對此已有充分的預期。
券商認為,此前外資研究機構和媒體對銀行短期困難已經過度渲染,銀行股價對應2013年PE4.8倍,PB0.86倍,個別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的PB已經下降至0.68倍,明顯悲觀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