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的波動勢必對銀行下半年的業務經營帶來一定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會對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構成一定限制。
對銀行來說,7月份會經歷比往年更為嚴重的存款外逃現象,相應的信貸投放也會受到明顯約束。
我國銀行業和金融體系仍面臨著風險,銀行業逐步降低杠桿率,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和業務結構調整不能放松。
記者杜金
中國銀行業終于度過了這次“有驚無險”的“中考”。
Shibor利率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債券市場的回暖等種種跡象似乎表明“錢荒”已經漸行漸遠,市場也有不少樂觀的分析估計,資金面的緊張在7月后會繼續緩解。
但業內也有分析認為,市場資金面在中短期內很難回到今年前5月的寬松狀態,受此影響,7月信貸投放可能會減少。更為重要的是,流動性緊張的警鐘提醒銀行業,需要逐步降低杠桿率,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和業務結構調整不能放松。
市場逐步回歸正常
進入7月,年中考核、6月下旬理財產品集中到期等時點因素悉數消退,央行近期先后兩次發文表達“合理調節流動性、維護貨幣市場穩定”的政策立場,同時全面暫停公開市場回籠操作。7月2日,人民銀行對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貼現額度120億元,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信貸投放。這也被業界看作是央行向市場放量的行為。國開證券宏觀分析師杜征征表示,央行此舉是在兌現此前的承諾,進一步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有助于緩解銀行的流動性壓力。
種種因素推動之下,銀行間市場逐步擺脫非正常狀態。
7月1日,隔夜Shibor利率為4.4560%;7月2日,降至3.786%。7月3日,Shibor繼續全線回調,多項利率已經逼近“錢荒”之前的水平。其中,隔夜利率下降38.60個基點至3.40%,這一利率此前曾一度高漲至13.444%,7天利率下降50.80個基點至4.24%。
銀行間資金面緊張的放緩,令關聯市場迅速回暖。在債券市場,上周二,國開行發行新一輪“福娃債”,市場認購十分積極,300億元規模的固息基準債券很快全額募滿。票據貼現利率也逐步回落,直貼年化利率回落至7%左右。
與此同時,原本因銀行流動性告急而水漲船高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著流動性壓力的逐步緩解而大幅回落。上月,隨著資金面日趨緊張以及季末考核壓力,不少銀行都提高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6%以上高收益理財產品層出不窮。然而進入7月,理財產品收益驟然下降,可謂“冰火兩重天”。從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來看,目前收益率在6%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幾乎已經絕跡,大部分都回落到了5%以內。
資金面趨緊料將延續
種種跡象似乎表明“錢荒”已經漸行漸遠。但也有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觀點難言樂觀,認為市場資金面緊張的狀態還將持續,至少過去資金面寬松的美好日子在短期內是回不去了。
“7月5日銀行將上繳6月底的存款準備金,6月份是季末考核,銀行的存款拉了很多,這就造成存款準備金的上繳規模也會上升,對資金面也帶來壓力。”杜征征告訴記者,7月初,四大行H股也要分紅,另外7月份還是上繳財政稅收的月份,所以預計7月份的資金價格不會太低,資金面不會太寬松。
“另外,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大部分集中在7月份下半月。如果央行不進行逆回購,上半月到期資金少將很難改變市場供求格局。”杜征征補充道。
“目前央行總體的貨幣政策仍會保持相對中性的態度,在這個條件下,央行為了達到對影子銀行規管的目的,在貨幣市場流動性的管理上會持偏謹慎的態度。”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博表示,如果央行的調控目的不改變,對貨幣流動性管理短期內不會出現態度上的轉換,所以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上揚會持續下去。
實際上,不少分析也支持這種判斷,平安證券[微博]認為,7月資金利率會較前期的絕對高點下降,但會維持在5%至6%左右的次高位徘徊。
綜合多項因素來看,市場資金面在中短期內很難回到今年前5個月的寬松狀態。“雖然說短期內會有所下降,但是相比于上半年,至少在三季度會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徐博表示。
不過中金公司等機構也表示,未來隨著經濟、貨幣增速和通脹的明顯放緩,貨幣政策將重新具備放松的基礎,不排除在三季度末或者四季度,央行重新考慮適度放松貨幣政策,屆時7天回購利率中樞可能回落至4%以下。
流動性風險仍需關注
銀行間流動性緊張雖逐步退去,但影響剛剛開始。
流動性的波動勢必對銀行下半年的業務經營帶來一定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會對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構成一定限制。
“貨幣市場的流動性高于存款,很多活期存款的流動性也很強。貨幣市場利率上揚后,有一部分存款可能會流向貨幣市場。所以除去一些傳統的季節性因素外,貨幣市場利率上揚會對銀行存款構成一定影響。”徐博表示,對銀行來說,7月份會經歷比往年更為嚴重的存款外逃現象,相應的信貸投放也會受到明顯約束。
“信貸投放受約束,定價可能會上升,不排除一些金融機構將增加的融資成本傳導至最終借款方,實際上相當于收緊了貨幣投放,將對經濟活動造成下行壓力。”有分析人士表示。
另外,對同業業務、理財業務調整帶來的影響也將加大。下半年中小銀行這兩類業務的增速下降是大概率事件,甚至還有可能面臨規模的縮減。分析人士表示,就銀行來說,通過表外擴張增加規模、提升業績增長的空間從7月起將明顯縮窄,這可能在三季度的業績中有所體現。
同時,雖然央行表示了“適時”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但監管層的態度以及這一場流動性緊張帶給市場的劇烈振蕩表明,我國銀行業和金融體系仍面臨著風險,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穩健。銀行業逐步降低杠桿率,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和業務結構調整不能放松。
“銀行的杠桿率會出現一定下降。去杠桿過程中,把一些不規范的東西規范了。”杜征征表示,不該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表示,總體看,中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并不短缺,但也看到一些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和業務結構方面存在著一些缺陷,這些應該引起銀行業的高度重視。
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顯然,下一步的金融政策,將不僅僅是單純糾偏之前銀行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的期限錯配,更會著眼于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