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浙商銀行

地方政府牽頭協商 超日債首期利息或如期兌付

2013年01月21日 09:21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地方政府牽頭協商各方債權人

  □本報記者 王輝 李曉輝

  “11超日債”持有人會議23日將在超日太陽公司所在地上海奉賢區南橋鎮召開。在經過此前一段時間的發酵后,此次債券持有人會議將達成怎樣的初步解決方案、超日債是否會成為信用債市場違約第一單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來自債券市場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與此前山東海龍、江西賽維“政府托底”的解決方式不同,超日債將不會從奉賢區政府直接獲得資金援助。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和公司方面將與有關債務各方協商解決“11超日債”及其他公司債務的“路線圖”。

  首當其沖的是“11超日債”第一次付息。“11超日債”將于3月11日迎來首個付息日,按10億元發行規模、8.98%的票面利率計算,此次付息金額為8980萬元。此次付息預計將在其他債權人許可的情況下由公司如期兌付,但“11超日債”及銀行貸款等債務的最終解決在短期內仍不會達成具體框架。

  正協商渡過首次付息難關

  “11超日債”債券受托管理人超日債保薦人、主承銷商中信建投1月8日宣布,將于23日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11超日債”的首次付息能否如期兌付、何時恢復交易、未來是否會被交易所摘牌、未來的本息償付方案等問題是債券持有人關注的焦點。

  上海某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債券交易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超日債不會得到當地政府的全面托底,這對于債券持有人而言已是心知肚明。考慮到超日太陽的民營企業性質以及光伏產業在上海產業結構中的重要性相對不高,獲得奉賢區政府的“背書”顯然不合實際。另一方面,對于超日債的首次付息以及公司債務的全面解決,奉賢區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管。

  據該知情人士了解,對于此次超日債的首次付息,奉賢區政府正在牽頭與各方債權人協商,在得到銀行等債權方認可的情況下,首先讓超日太陽順利渡過超日債第一次付息的難關。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如果超日債首次付息都無法兌付,超日債的直接摘牌乃至公司的破產清算估計將不可避免。

  去年年中,作為江西省內最大的民營企業以及江西新余市政府近年來重點支持的企業,江西賽維遭遇資金鏈危機,其發行的5億元中票、4億元短融均獲得當地政府的全面“兜底”。今年初,作為山東濰坊的國企,山東海龍4億元的短融也在當地政府的擔保下,由當地銀行提供資金實現全額兌付。但此次超日債的情況顯然與江西賽維和山東海龍不同。

  最終解決須造血功能恢復

  超日太陽18日發布的關于流動性風險化解方案的公告稱,截至公告日,多家供應商因貨款清償事項提起訴訟,涉及貨款1.6億元左右;多家銀行因貸款逾期提起訴訟,涉及貸款3.5億元左右;其他債權人因貸款事宜提起訴訟,涉及貸款1億元左右,目前公司正在與上述債權方協商還款事項。公司2012年三季報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17.78億元,合計流動負債36.68億元,而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僅為4.58億元。

  作為“11超日債”擔保的資產包括超日太陽及子公司的部分應收賬款、不動產及機器設備等。如果考慮到最壞的情況即破產,從清償順序看,超日債與銀行貸款的清償順序大致相當。目前令債券持有人擔憂的是,雖然公司已在受托管理人的要求下盡力為“11超日債”補充擔保,但由于擔保資產變現的不確定性,仍無法確保本息全部償付。從長期來看,“11超日債”的存續期限長達5年,其本息兌付的最終解決仍有待公司自身造血功能的恢復。

  消息人士稱,目前已知有兩家券商的理財產品持有“11超日債”,均在千萬元規模,它們不得不面對流動性風險、估值大幅調整風險乃至摘牌風險。對于所有持有人而言,曾經8.98%的年收益率預期已演變成漫長的等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換一換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中方:美方涉釣魚島言論罔顧事實不分是非
  • 體育切爾西2-1阿森納 曼聯93分鐘丟球平熱刺
  • 娛樂黃奕被曝19日洛杉磯醫院產女 老公起底
  • 財經鐵路職工曬出工資單:計劃十年收入翻番
  • 科技iPhone 5一月內掉價20%:水貨跌至4300
  • 博客安倍為何突然要給習近平寫親筆信
  • 讀書博物館出證據:教材張作霖照片沒錯
  • 教育留學中介市場亂象調查:作假成潛規則?
  • 育兒北京去年新生兒22萬預計幼升小很慘烈
  • 馬宇:國有企業改革路線圖與時間表
  • 羅天昊:為什么深圳仍然是一面大旗
  • 葉檀:個人境外直投是人民幣大考
  • 李偉民:搶票軟件與公平無關
  • 倪金節:中國經濟三大新趨勢
  • 鄭風田:菜價上漲10問
  • 張化橋:中國企業的并購和惡夢
  • 聶慶平:正確理解影子銀行推動金融創新
  • 成思危:改革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市場的關系
  • 陳九霖:新加坡經驗不適合中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