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牡霞 ○編輯 艾家靜
在城投債攪動債券市場的同時,市場對地方自主發債的關注度也日益升溫。本報記者近日獲悉,中央下放舉債權的思路已初步確定,即由中央確定舉債規模,舉債權下放至省級政府。不過,由于下放舉債權涉及面廣,十分復雜,地方自主發債短期內難以成行。
“在審計署上報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后,國務院已經初步形成了下放舉債權的思路,第一步將下放給東部一些沿海地區的省級政府。”
據一位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這些省級政府的財政狀況比較良好,償債能力強,信用評級也較高。同時,省級政府舉債所形成的債務,也將納入其預算管理當中。
今年7月初,曾有媒體報道稱廣東、浙江正在做地方自行發債的試點工作;近日,又有“財政部已原則同意部分試點省份發債方案”的消息傳出。
但據記者了解,由于下方舉債權涉及面廣,這一舉措的推出仍需時日。
“地方發債,比中央代理發債的復雜性至少高出十倍,需要通盤考慮。”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對本報記者表示,還沒有聽說廣東和浙江試點發債的事情,地方發債需要滿足很多條件,并嚴格控制風險。
劉尚希進一步指出,在允許地方發債之前,需要弄清楚許多問題,比如,舉債權是什么,發債用于何處。更為關鍵的是,地方政府要自主發債,財政、負債狀況就必須十分透明,這樣才能進行評估,明確風險。
換句話說,地方自主發債,一方面要由國務院出臺規范性文件,有關部門出臺操作性文件;另一方面,還需地方政府將財政、債務明明白白地放在陽光下。
但現實情況是,國務院對于下放舉債權的問題尚未形成專門文件,大部分地方的債務情況也沒有完全公開。
截至目前,僅有北京和山東兩地公布了地方債務余額,債務率分別為61.71%和46.15%。
從另一個角度看,近期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債遭遇流標,也反映了地方自行發債的難度。7月11日,財政部代發的今年首批504億元地方債開始招標,分別為5年期和3年期品種,兩期債券品種市場需求并不旺盛,其中3年期品種出現流標。
分析人士直言:在有中央財政做擔保的情況下,財政部代理發地方債尚且流標,何況是在地方債務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以地方為舉債主體進行的發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