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雁
年初至今銀行存款流失較為普遍,為了攬儲銀行可謂絞盡腦汁,其慣用手法便是上浮存款利率。
而證券時報記者日前獲悉,迫于考核壓力,部分銀行甚至將此前的內保外貸產品設計為理財計劃,以此吸引公司長期存款。
內保外貸變身理財計劃
據介紹,內保外貸的融資程序為:內地企業A將一筆人民幣資金以定期存款方式押給內地銀行,內地銀行據該存款金額開具融資性保函或備用信用證擔保海外企業B向海外銀行融資。其中A與B一般是關聯公司。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監管方面對于內保外貸持鼓勵態度,且該業務反映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屬表外科目。然而,由于海外融資成本較低,且存在匯率套利空間,內保外貸的副產品則是相關套利。
某國有大行中小企業部產品經理透露,由于內保外貸有機會套取境內外利差和匯差,銀行遂將其設計成類理財產品。
“目前市場上額外收益報價在千分之三左右,有些中小銀行為了攬儲甚至將收益提高至千分之五。”這位經理稱,將內保外貸設計成理財產品主要是為了應對存款流失。此外,內保外貸與貿易相關聯,這種理財產品主要動用的是企業的生產資金,企業還可以獲得一部分套利收益。
“這其中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占用的是企業的生產資金,那么可能擴大企業的資產負債。因而國有銀行相對比較謹慎,一些中小銀行則相對激進。”某股份行深圳分行公司業務部負責人稱。
攬儲壓力山大
銀行存款流失是內保外貸變身理財計劃的動因。
“干我們這行最怕存款流失,今年我們部門流失了幾十億元,讓我晚上睡覺都不踏實。”一家農商行公司業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底的瘋狂攬儲后,次年一季度幾乎都會有存款流失現象,而今年流失情況更為嚴重。
記者在采訪中雖然尚未發現存貸比觸線的銀行,但受訪的銀行人士均表示如今攬儲壓力很大。一位國有銀行深圳分行信貸經理說,今年以來,存貸比猶如于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前述股份行深圳分行公司業務部負責人則說,“我們離存貸比紅線還有一段距離,但總行對我們提出存款實現一定幅度增長的業務要求。這實在很難,一季度能不掉存款就萬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