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平安銀行召開了年報業績發布會,會上披露了2013年業績。
平安銀行年報顯示,全年實現凈利潤為152.31億元,比上年增加17.19億元,增幅為12.72%。其中零售貸款(不含信用卡)2388億元,比年初增加627.06億元,增幅為35.61%。實現非利息凈收入115億元,比上年增加47.88億元,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由上年的16.89%提升至22.04%。
不過,仔細分析其年報可發現,雖然不乏亮點,但關注類貸款上升、不良貸款總額增加、存款搬家也引起了投資者的擔憂。
鋼貿風險致關注類貸款上升
21世紀網記者通過研究年報發現,2013年,雖然平安銀行不良率略有下降,但不良貸款總額上升了,并且關注類貸款比例也繼續大幅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2013年,以上海為代表的東區鋼貿風險集中爆發所致。
根據平安銀行年報,截至2013年12月底,平安銀行不良率為0.89%,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而不良貸款余額為75.41億元,較2013年初增加6.75億元,增幅為9.83%,其中,次級類貸款同比上漲13.02%,可疑類貸款同比上漲63.72%,損失類貸款同比上漲82.04%。另外,關注類貸款余額為180億元,2013年同比大幅上漲152%,所占比例為2.13%,也同比大幅提高了113個基點。
并且,不良的風險從貸款遷徙率數據中也有所體現。年報顯示,其中正常類貸款遷徙率為4.78%,相對于去年同期增長了1.35倍。這意味著在2013年全年,平安銀行的正常類貸款向關注類貸款發生較大轉移,關注類貸款有了較大幅度增加。雖然,2013年,平安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同比下降了不少,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同比沒有發生較大變化,但可疑類貸款遷徙率卻高達88.7%,同比增長了13.4%。這意味著,2013年可疑類貸款在較大程度上轉變為損失類貸款,不良貸款有所增加。
對此,平安銀行回應道,“目前,國內實體經濟仍未出現明顯回升,企業經營尚未有實質改善,且受到上海鋼貿行業貸款風險集中暴露等影響,致使平安銀行關注類貸款上升較快,主要集中在東區。”
21世紀網記者通過計算發現,2013年,平安銀行在東區的營業收入為138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6.4%,資產減值損失前營業利潤的地區占比為29.95%。按照平安銀行自身的定義,東區包括上海、溫州、杭州、寧波、南京、無錫、福州、泉州、廈門、義烏、常州、臺州、漳州、蘇州等城市。
而將貸款按地區來劃分,可以發現,平安銀行在東區的貸款總額為2667億元人民幣,占比為31.5%,在所有區域中東區貸款總額占比最高,并且同比上升了7.24%。按行業劃分,可以發現,平安銀行貸款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商業,其中以鋼貿行業為代表的制造業,是所有行業中貸款金額占比最高的,貸款金額為1317億元,占比為15.54%。
針對不斷爆發的鋼貿風險,平安銀行成立了問題授信管理專職小組,新增重組貸款客戶主要是上海地區鋼貿企業,加大對鋼貿企業的重組化解力度,希望能以此來實現緩釋和化解鋼貿授信風險。
平安銀行有關負責人進一步對此補充道,“為有效控制和化解關注類貸款風險,平安銀行已逐戶制定了相關風險緩釋或化解措施,包括追加擔保、擔保代償等。目前,相關工作按計劃進展順利,但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不排除個別關注類貸款情況會進一步惡化。”
對于未來關注類貸款會否繼續上升、以及不良率會否進一步上升,平安銀行給出的答案并不樂觀。有關負責人回應道,“目前,2014年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經濟發展環境錯綜復雜,信貸經營的不確性和困難尚未得到有效緩解,東區存量資產隨著整體經濟還有個繼續演化的過程,預計未來關注類貸款仍有可能繼續增加,未來不良貸款不排除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
活期存款去哪了?
平安銀行年報還顯示,2013年存款增速明顯放緩,在互聯網金融不斷沖擊著傳統金融的背景下,平安銀行用數據證實了投資者的擔憂。
平安銀行2013年年報顯示,活期存款總額為3802.75億元,同比增長11%,而2012年這一數字是25%,增速下降14個百分點;公司客戶的活期存款總額為2757.75億元,同比增長7.16%,而2012年這一數字高達25.69%,增速下降18個百分點。
不禁讓人想問,存款都去哪兒了?
盡管是今年第一家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其他銀行的活期存款情況還不得而知,但平安銀行負責存款業務的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網記者表示,“雖然2013年平安銀行存款業務增速有所放緩,但與其它對標銀行相比,增速方面仍然領先對標銀行。”
由此可見,未來各大商業銀行動輒數千億甚至數萬億元的活期存款或將不斷受到侵蝕,而侵蝕銀行活期存款體系的正是在2013年不斷崛起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從2013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態勢來看,有很大一部分活期儲蓄搬家后投資于貨幣基金等固收類理財產品,而這些基金的投資方向之一就是協議存款。
而從活期存款到協議存款,盡管資金仍然在銀行內部流動,但相比活期存款而言,協議存款高企的存款成本對銀行的沖擊可不小。有分析指出,以平安銀行為例,和企業活期存款只有0.66%的平均成本率相比,其同期協議存款的平均成本率高達5.30%,去年10月至12月更是攀升至5.34%。
對此,平安銀行也坦言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對其相關業務造成了一定影響。
但在各種“寶”崛起的背后,影響銀行存款業務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各種“寶”的高收益率,代表著市場利率繼續上升,這將推高銀行的負債成本,壓縮利差水平,同時伴隨監管嚴控流動性的舉措,將會對銀行的盈利水平形成較大壓力。
具體而言,這會對銀行活期存款、理財產品和基金代銷業務造成一定沖擊。第一、余額寶目前的收益水平高于活期存款,導致部分銀行活期存款分流;第二、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前者流動性較好、購買門檻低,對理財產品銷售構成沖擊;第三、隨著更多第三方支付公司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互聯網產品,對銀行基金代銷業務帶來一定壓力。
為了在互聯網金融的戰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平安銀行也推出了類似余額寶的產品“平安贏”。平安銀行對此表示,“面對利率市場化,我行將加大貸貸平安商務卡、收銀寶等重點產品的推廣,加大結算資金的沉淀,努力控制負債成本的上升;通過調整信貸結構、信貸資源向資本回報水平高的業務傾斜等措施,提升資產收益率;同時,推動業務“輕資本、高中收”的類投行化轉型發展,提升中收增長水平,持續提升我行的盈利水平。”
在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指出,平安銀行將打造“專業化、集約化、綜合金融、互聯網金融”的經營特色。未來,銀行與互聯網公司搶奪活期存款的“戰爭”還將繼續上演,以平安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仍將面臨嚴峻的轉型考驗。
(21世紀網 李春雨 licy@21cb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