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總策劃 于 江
頂層設計,是時下中國最高級的熱詞。尤其在總書記習近平于2012年底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要搞好頂層設計”后,坊間論及所有重大改革,必提頂層設計。實際上,由引進國外核心系統驅動的銀行重構運動,就是一次自上而下且覆蓋全行業的頂層設計型改革。其間一路發酵的酸甜苦辣,值得各類頂層設計者借鑒。
之所以定義為銀行重構,因為歷時近10年的IT系統引進,自上而下顛覆了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模式、組織架構、管理流程、產品體系和渠道結構,幾乎對所有的銀行體制和機制實施了重構。之所以稱運動,因為參與引進的銀行,從一家發展到一群,又從單純引進IT系統到全盤消化先進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最終打造出中國自主的銀行核心系統,形成全行業共振,平穩實現中國與現代商業銀行接軌,不僅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勝出,而且如今走向更加開放。
這是典型的頂層設計成功案例。第一,項目倡議者清一色是銀行頂層班子,也清一色是一把手工程。第二,設計初衷是總體整合銀行最重要的IT系統,一次性實現彎道超車。第三,借國際化銀行核心系統內嵌的剛性流程,自上而下逼宮商業模式全盤轉型,倒逼業務流程全面再造,在銀行業全面開放時(2006年12月)實現中國對接國際。
這個設計在當時太超前,理解者寡。當先驅第一方陣出現時,質疑批判甚至謾罵聲討者,不僅潮涌外部,也群聚于銀行內部,完全淹沒了掌聲。那時項目推進之困難,一把手都下過同樣的死令:不作為者立即讓位。盡管有如此威懾力,第一方陣卻頻報不捷。
太多人看不懂這個頂層設計先行,不僅因為沒吃過豬肉,甚至也沒見過豬跑。在外資銀行看來,10多年前的中國銀行業,還像是百年前的大錢莊,存存錢再貸貸款。但中國銀行家聞此說并沒跳起腳來,而是學著對比起核心系統架構圖。現代商業銀行的結構之精密、功能之完善,令中國錢莊老爺們無言以駁。
遺憾的是,當時能看清中外銀行模式鴻溝甚至驚出一身冷汗者少之又少。而以中國當時的銀行經營管理實力,銀行業全面開放無異于自引外水,本地龍王廟告急。然而,中國銀行高管層和監管層,并沒有被嚇退。從2001年起,隨著頂層設計的銀行IT革命向國際化縱深推進,在監管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參與到這場重構中的銀行前赴后繼、波瀾壯闊。
回頭看去,如果沒有頂層設計的IT驅動,僅憑自下而上、支離破碎的業務逐級驅動,這10年來中國商業銀行所實現的重構,恐怕要再延遲10年甚至更長。銀行經營與管理是全數字化平臺,而現代商業銀行之所以能實現高效率下的低風險,都基于參數化設置的自動運算系統之上,科學決策分秒必爭。如果銀行IT系統不是從頂層全盤設計,不能完成龐大數據的海量并發計算,就無法精準匹配所有客戶、渠道、產品、流程、成本和風險體系的勾稽關系。
不可否認,這場重構歷經坎坷且成本不菲,但它為整個中國銀行業爭取到的最佳且最后時間窗口,根本無法用資金來衡量。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要精準匹配全市場的機會和風險,其體制機制的耦合之龐雜而又精密,非頂層設計無法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