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并購永隆銀行案例分析
編者提示:海外并購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收益和彌補金融機構自身的劣勢,要考慮并購目標與行為是否與自身的發展戰略相契合。一般情況下,應實現境內外機構一體化經營,取得良好的協同效應。
今年4月,招行集團第一家海外財富管理中心——永隆銀行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在香港開幕!罢行械木硟瓤蛻艨山栌缆°y行平臺參與全球金融市場及產品的投資,這也是招行收購永隆銀行3年來積極深入整合的又一里程碑。”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說。
總行大廈位于香港干諾道中的永隆銀行,2009年成為中資銀行招商銀行的全資子銀行,至今已3年有余。
引領招行13年的行長馬蔚華引以為傲的是,他執掌的招商銀行走出了一條中國銀行自己的發展道路。
他曾拒絕花旗銀行聯合招商銀行在中國開拓信用卡業務的邀請,讓后者的董事長桑迪·韋爾無比遺憾地揮別中國龐大的金融消費群體。
他還多次拒絕同其他外資機構聯合做私人銀行業務的請求,使得多家經驗豐富的外資機構最終沒有機會參與到中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中來。
馬蔚華一直對中國人做自己的銀行堅信不疑!拔覀兘涍^再三權衡,決定自己做。”他說。
在他心中,中資銀行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努力抓住機會。比如,中資銀行自己就可以在內地大規模開發信用卡市場,此外,中資銀行自己也可以做好私人銀行業務,需要利用政策(我國金融政策對外資銀行的投資產品上還未完全解禁,致使外資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離岸服務和外匯投資上)便利抓緊開拓自己的盈利潛質。
如今,招商銀行儼然已經成為信用卡的代名詞,誰的口袋里沒有一張招行的卡?招商銀行也儼然成為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王者”,僅2012年上半年的私人銀行業務就盈利7.2億元(稅前利潤)。
然而,對于位于香港的永隆,招商銀行卻一改拒絕合作的風格,給予特別垂青。
拒絕不是簡單的說“不”,而是需要說出什么是“是”。
馬蔚華曾對媒體表示,從2002年招商銀行香港分行開業后,董事會和管理層就一直在思考國際化發展的問題!拔以絹碓綀远ǖ卣J為,招商銀行要想優秀乃至卓越,要想成為百年老店,國際化這步棋非走不可。走到境外,走出國門,通過兼并收購或開設機構,實現跨國經營,是我們國際化的最終目標!彼f。
諸多掂量之際,2007年底,實現國際化的一個良好機會到來。彼時,“次貸”危機爆發,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全球金融機構頻繁爆出巨額投資及交易虧損信息。受“次貸”危機的牽連,香港的永隆銀行2008年一季度出現巨額虧損,經營難以維持,掌門者伍氏家族由是考慮出售銀行。2008年3月20日,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銀行53.12%的股份。公告一經發出,多家中外金融機構都表示對永隆銀行有興趣,招行也是其中之一。
永隆銀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華資銀行之一。歷經多次金融危機和經濟波動的考驗,77年來,這家銀行依舊得以生存。
“我們的總部在深圳,除了香港分行本部,在香港沒有銀行網點。永隆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收購永隆銀行是招商銀行國際化的一大步!瘪R蔚華說。
除了地緣因素,永隆對他的吸引還在于,永隆銀行旗下擁有保險、財務、證券、信托、期貨等多家全資子公司,業務范圍涵蓋多個領域,是典型的銀行控股集團。
2008年5月14日,招商銀行擊敗眾多對手,宣布與永隆銀行控股股東伍氏家族簽署買賣協議,以港幣193億元收購永隆銀行。
永隆的控制性股權由是移與招商銀行。彼時,招行選派了在香港銀行業浸淫了近20年的朱琦來執掌永隆銀行,同時兼任招行副行長。
實際上,在永隆的收購前,美國聯合銀行也曾找過招商銀行,但是在考察了美國聯合銀行的業務狀況和重新考量了招商銀行的戰略后,馬蔚華選擇了永隆。
對于收購永隆,英國《金融時報》曾這樣評述:招商銀行并購永隆的案例對中國其他同業來說,并不具有可復制性。
然而,挑戰接踵而至。
就在雙方簽訂并購意向簽約后,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特別是雷曼兄弟倒閉之后金融機構的估值一落千丈,市場對招商銀行并購永隆的價格出現了質疑聲音:“如果現在并購,不是可以少花錢嗎?”
對此,馬蔚華給與了三方面正面回應:
首先,這當然是一廂情愿的設想。因為以現在的價格,買方愿買,賣方不一定愿賣。要等新的機會,至少要5年。而在這5年之內,招商銀行是完全有可能消化并購成本的。
其次,香港這樣的并購機會已經不多了。
再次,也是更重要的,招商銀行并購永隆的戰略意義并沒有因為金融危機而改變。
不過,對于招行,要實現其戰略構想,對永隆銀行的整合以及磨合是最重要的。
并購成績有目共睹。除了在永隆銀行建立全球財富管理中心之外,招商銀行的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還有其他突破,比如推出匯款快線、跨境人民幣結算、IPO收款與派息、見證開戶等。
被并購方也早已轉危為安,再次煥發光彩。“永隆銀行各項業務快速增長,內部管理也發生了積極變化,在公司治理、渠道建設、IT系統、員工隊伍、企業文化等各方面都煥發出新的面貌與活力!庇缆°y行助理總經理宋麗華說。
她更愿意用“一個非常強大的母航”來表達并購帶來的共贏和利好:“招行收購永隆以后,我們整個財務實力和評級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永隆銀行在香港的評級僅僅次于匯豐、渣打等銀行,招商銀行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強大的母航的支持。”
“我們仍將矢志不渝的追求創新變革,進一步整合資源、發揮我們獨特的優勢。”近日,招商銀行副行長王慶彬如此表示。
他當然感到自信。到今年6月末,招商銀行資產總額已經突破3.3萬億。
幾年前,招商銀行不過是偏安一隅的“小諸侯”,而今,它已經是商業銀行中的“大將軍”。
193億港元為招行帶來什么
并購最核心的,是首先做好戰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考慮下一步的整合和聯動。
招商銀行認為,之所以要并購永隆銀行,主要是基于戰略考量,戰略來自于國際化的目標,另一種說法則是長期利益。
以此為基礎,就招商銀行并購永隆銀行一案,可作進一步詳細分析: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由跨國經營向跨國公司轉變,企業跨國經營活動的發展需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的“跟隨”服務。相對而言,通過并購進入國際目標市場既可以利用并購目標的現有網絡和客戶基礎迅速融入當地市場,節省構建分支網絡和客戶體系的時間,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規避目標市場國針對外資銀行經營設置的種種壁壘,有利于在當地開展各種經營。上世紀70年代以來,花旗銀行、匯豐集團、瑞銀集團等國際知名銀行的快速崛起,主要就是通過多次的并購活動而實現的。
作為國際性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香港是全球第12大銀行中心、第6大外匯市場、第6大股票市場、第7大場外衍生品市場,金融業務種類繁多,金融工具層出不窮,金融創新十分活躍。在助推招商銀行國際化方面,永隆銀行的先天優勢在于:第一,在國際化經營方面經驗豐富。第二,永隆銀行是香港本地的一家老牌銀行,在香港擁有廣泛的分銷渠道和穩定的客戶群體以及聲譽、品牌。第三,永隆銀行員工精通中英文兩種語言,熟悉香港金融法律法規和國際市場游戲規則。
與此相對的是招行的先天不足:第一,欠缺國際化經營方面的經驗,對國際金融市場的規則、制度不夠了解,經營管理的國際化程度還不高;第二,在香港的渠道資源比較有限,且業務單一(主要從事批發業務)。
借永隆銀行東風,招商銀行比直接進入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風險要小得多,效果要大得多。
從長期利益來看,在國際金融形勢跌宕起伏、知名金融機構倒閉重組機會不斷出現、華爾街金融風暴已經從美國向歐洲蔓延的背景下,招行的并購對象選擇在香港究竟有何長期利益?
從戰略布局上看,雖然香港與深圳聯系緊密且香港對招商銀行的認知度也較高,但招商銀行主要業務區集中在國內。并購永隆銀行之后,招商銀行得以充分發揮香港的“橋頭堡”作用和窗口功能,學習與借鑒香港銀行業的成功經驗,提升管理素質,促進經營轉型。更重要的是,雙方在境內外市場的互補優勢能發揮出來:招商銀行和永隆銀行網點、業務和客戶的互補性都很強,招商銀行借永隆銀行能夠適應內地客戶的金融需求。永隆對于招行的意義還在于,擁有金融界精英人才的永隆銀行能夠為招行建立培訓實習基地和新產品設計中心,招商銀行也可同永隆進行直接人員交流。
或許正因為如此,英國《金融時報》才認為招行收購永隆銀行案例對國內其他同業而言并不具備可復制性。
就進一步的整合而言,資料顯示,招商銀行對永隆銀行整合的主要思路是:以雙方的客戶轉介共享、產品交叉銷售和業務聯動為突破口,促進雙方在各個業務領域的合作,降低運營成本,增加營業收入,實現財務效率的提升。在發揮雙方管理優勢互補的同時,從多個方面幫助永隆銀行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在香港市場的綜合競爭力,較快擴大在當地的市場份額,實現盈利水平的增長。
記者了解到,招商銀行還專門成立了整合項目管理辦公室(PMO),目前,其運作機制和團隊架構已搭建。按照專業分工,PMO下設零售業務、批發業務、金融市場交易業務、IT及管理支持等六個工作小組。這些工作小組全部由招行、永隆銀行及咨詢公司的中高層人士和專業骨干組成。
此外,即便收購的條款中做了承諾,保證一年半內不裁員,實際上已經過去3年多,永隆銀行還是沒有裁員,且吸收了來自招商銀行的新員工。
在今年3月份一次公開會議上,馬蔚華表示,招行并購永隆銀行3年多來,整合工作已經“明顯見效”。
銀行海外并購啟示
2007年異軍突起的金融業海外并購大潮迅速回歸平靜,除招商銀行等少數個案之外,金融類并購已經不再是海外并購的主要旋律。招商銀行并購永隆銀行一案,至今仍為銀行跨國并購的范本。
招行在此次并購活動中,給銀行海外并購的啟示如下:
一是并購時機的選擇 。要考慮價格與風險是否能達到合理水平,在并購的過程中,定價在不同市場條件下變化很大。一般情況下,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并購比較好,但也存在較大的估值風險。這對并購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是并購目標的確定。并購方和被并購方需要優勢互補,海外并購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收益和彌補金融機構自身的劣勢,要考慮并購目標與行為是否與自身的發展戰略相契合。一般情況下,應實現境內外機構一體化經營,取得良好的協同效應。
三是管理能力的斟酌。并購方能否有效控制并購目標?金融業是各國嚴格監管的高風險行業,這一特性決定了國內金融機構要成功地實施海外并購,應該以足夠的管理水平作為支撐。對于中資金融機構來說,要考慮到,和文化背景、市場環境存在較大差異的機構進行整合,并有效控制和監督是不容易的。假如缺乏有機整合管理的能力,使被并購對象原有的市場優勢或業務優勢喪失,并購肯定難以實現預期目的。但以上情況反之,則情況會好很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