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毛宇舟
或許互聯網企業還在為創新金融產品沾沾自喜,銀行理財產品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從風險控制到多樣化金融服務,再到產品組合以及高預期收益,不斷完善的監管之下,銀行理財產品選擇正面對抗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國內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達到47008款,與2012年相比增幅達到29.58%。普益財富分析師葉林峰指出,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銀行投資標的的豐富性為銀行的風控加分,從收益實現能力、收益穩定性、風險控制的綜合考量上,當下銀行理財產品較互聯網金融產品有優勢。
事實上,近些年來銀行一直在為理財產品設置風險控制措施而努力,風險控制措施則主要包括設置收益權分級、資產回購及止損線等三大類。2011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新發行3306款風險產品,僅有12家銀行旗下共計97款理財產品設置了風險控制措施,占比為2.9%。
而去年,127家商業銀行旗下共計17881款理財產品設置了風險控制措施,占比升至38%,其中,建設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以及中信銀行的具備風險控制措施產品數均超過千款。
以光大銀行為例,去年其發行產品數量為1139款,具備風險控制措施的產品數量為826款,其中有159款保本型產品,其余非保本型產品大量運用了收益權分級的風險控制措施。
除了風控方面的進步,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在收益方面也不遜色于互聯網創新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在近一周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有上百款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超過了6.0%,這一數字也被看作是與余額寶等產品比較的標尺。
反觀余額寶,近期收益一路下滑,截至發稿,七日年化收益仍處6.0%下方。從其收益曲線上也不難發現,從2月13日開始,余額寶的收益便逐日下跌。
有分析師表示,中國的貨幣市場在多數情況下資金都是比較充裕的。只是在2013年的年中和年末共出現了兩次“錢荒”現象,余額寶曾經的輝煌不可能是常態。
葉林峰也認為,單就收益來看,余額寶80%以上資金投資于銀行協議貸款,受到市場資金價格波動影響非常大,因此穩定性不佳。銀行的結構性產品不僅可以投向定息債券等低風險低收益標的,也可投向非標資產以提高收益。“產品結構與產品標的的豐富多樣性賦予了銀行更大的空間,這也意味著如果市場間資金面出現問題,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做到更好的調節以幫助投資者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