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當馬云[微博]拋出“平臺、金融、數據”三部曲,將金融定位為未來5到8年“支撐整個未來”的業務時,他肯定沒有意識到自己就像網游中的公會會長,在號召互聯網“組團兒去打大BOSS”。
自2010年阿里巴巴[微博]嘗試金融小貸業務以來,京東、蘇寧都推出了以小額貸款為主的金融服務,騰訊也不甘落后,除了眾所周知的“三馬(馬云、馬化騰、馬蔚華)”賣保險,最近又在微信平臺上嫁接了第三方金融服務。最近百度[微博]也獲得了一張支付牌照。
面對沖擊,傳統金融業自然不會無動于衷。繼“三馬”之后,最近民生銀行七大股東和旗下基金子公司即將共同創建“民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對互聯網金融“反戈一擊”。還有很多人選擇曲線救國,多家銀行選擇和微信等平臺合作。
遙望未來,互聯網與金融相互融合的趨勢不可逆轉。但期間互聯網公司,尤其是電商系又勝算幾何?
其中,最被看好的是阿里巴巴。作為電商領軍者,阿里的產業鏈基本完善。經過幾年小額貸款運營,對借貸者的評估和風險控制體系基本成熟。由于擁有海量用戶以及用戶數據,后續繼續推出的基金服務余額寶等嘗試也步履穩健。
相對阿里的平臺模式,B2C起家的京東在金融上也有自己的優勢。2013年初,京東提出第二個十年將圍繞三個方向發展:一是自營電商,二是開放服務,三是金融。京東創始人兼CEO劉強東表示,京東要在數據、金融領域催生出大量新生業務。2012年10月,京東收購網銀在線,獲得屬于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次月,京東商城[微博]對外正式發布其首個金融服務類產品——供應鏈金融服務系統,即向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終端用戶提供金融服務。為此,京東已與資產排名前15位的銀行達成總計100億元的授信規模。此后,京東還會積極申請小貸、保理等牌照,以網銀在線為手段,為下游提供更多創新產品。
劉強東這樣對《中國企業家》展示京東的金融優勢:“和阿里一樣,京東能建立用戶、商家的信用體系,此外京東還有變現能力。那些價格變化很快的電子產品都可能成為京東的抵押物,如果成為不良資產,京東可以快速將其銷售出去。”言外之意是,阿里的商戶管理模式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京東的劣勢也顯而易見,其金融業務規模和阿里相差太多。但與京東相比,更令人擔憂的是什么都不肯落下的蘇寧。前不久蘇寧與境外全資子公司香港蘇寧電器[微博]共同出資發起設立“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涉足小額貸款業務,注冊資本三億。但是擁有豐富家電零售經驗的蘇寧,在小額貸款方面有經驗嗎?
附: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
注:更多精彩報道,詳見2013年第16期《中國企業家》雜志,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有意與中國企業家網站的內容轉載等業務合作者,請與市場部聯系(電話:64921616-8657)。歡迎來天貓[微博]店(http://chinaentrepreneur.tmall.com/ )訂閱《中國企業家》雜志,2013年全年征訂,亦可跨年度訂購,8折優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