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銀行研究 > 正文
 

全球銀行最新排名彌漫競爭硝煙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1日 06:2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2005年7月期英國《銀行家》雜志發(fā)布了1000家大銀行最新排位情況和綜合數據,通過以核心資本為參照的銀行排名情況和1000家銀行的資本、資產、收益及資產質量等數據指標,基本上可以了解和掌握全球銀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和未來走勢。排位變化之大表明,世界銀行業(yè)發(fā)展不均衡愈加明顯,挑戰(zhàn)更加嚴峻,合并和收購仍將是全球銀行業(yè)發(fā)展的總體趨勢。

  2005年度全球銀行最新排名情況及主要指標分析

  2004年,全球銀行業(yè)利潤水平創(chuàng)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1000家大銀行的稅前利潤總和從上年的4174億美元大幅增加到5441億美元,增幅30.3%。利潤去年大幅增長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世界經濟復蘇的進程,另一方面得益于日本和德國銀行此前年度虧損狀況的逆轉,同時,全球零售業(yè)帶來的利潤增長給銀行業(yè)的整體盈利帶來了新的氣象。

  這次排名的突出點是歐盟銀行的迅速崛起,而美國銀行在一級資本、稅前利潤等多項指標方面的重要性逐漸下降,其全球市場的霸主地位正被逐漸擴大的歐盟、亞太分割。擴大后的歐盟25國銀行總資產占據了1000家銀行總資產的50%;核心資本占43.1%,超過了美國銀行21%的份額;稅前利潤占39.6%,超過了美國27.9%的份額。全球前10家銀行排名中歐洲占了五家。

  從1000家大銀行的地域分布看美國銀行業(yè)依然是國際銀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有197家入圍,比去年減少14家。1000家的前10家中美國占有3家,前25家中占有5家。全球首位依然是花旗銀行。2004年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特別是商業(yè)信心的恢復,銀行經營結束了兩年多的不確定和謹慎狀態(tài)。這197家美國銀行的稅前利潤達到1515億美元,占到1000家銀行利潤總額的27.9%,核心資本回報率為26.3%,遠遠高于1000家銀行的平均19.86%的水平。美國銀行的利潤增長是其資本和資產擴張的重要體現,其經營業(yè)績主要源于抵押貸款和消費信貸繼續(xù)擴大的推助。

  擴大后的歐盟入圍1000家銀行的有294家,歐盟銀行創(chuàng)造的利潤成為1000家銀行最大的利潤來源,達2153億美元,占利潤總額的39.6%,其中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的銀行表現出良好的資本回報率業(yè)績。盈利水平最高的是英國的23家銀行,核心資本回報率達到26.3%,與美國銀行持平。盡管歐洲經濟增長相對緩慢,歐洲銀行的表現還是比較突出,這尤其體現在歐盟的英國、瑞典、比利時、法國、西班牙、荷蘭、意大利、奧地利。這些國家的核心資本回報率分別達到26.3%、24.4%、20.5%、19.3%、19.1%、17.6%、17.4%、16.9%。另外,歐盟銀行利潤的增長還得益于德國銀行業(yè)的復蘇。2003年82家入圍的德國銀行凈損失達3億美元,而2004年91家德國銀行不僅從虧損的泥潭中走出來了,并且還盈利142億美元,但是入圍的91家德國銀行的平均核心資本回報率只有6.8%,在歐盟中最低,這與歐盟其他國家相比顯然遜色不少。除此之外,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銀行的盈利僅占1000家銀行利潤總額的2.6%。像過去10年的日本銀行一樣,德國銀行在德國經濟復蘇進程中成為經濟的桎梏。

  日本銀行業(yè)的情況明顯改觀,去年最矚目的成績是將其不良貸款率降至1.2%,顯示出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復蘇勢頭。106家入圍的日本銀行除了三井住友和日聯銀行外,核心資本回報率平均為10.7%,總體盈利為324億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日本銀行業(yè)的恢復狀況與經濟復蘇緊密聯系,尤其是股票市場的變化,其中包括政府注資扶持商業(yè)銀行股票價格,以及周邊國家經濟增長和美國經濟復蘇的動力推進。但最為重要的因素是日本自身政策的轉變,即日本金融部門加強對銀行不良貸款的嚴格限制,有效地改善了日本銀行資本質量。但是總體來看,日本銀行盈利水平與其規(guī)模仍然很不相配,106家大銀行的累計總資產占1000家銀行的13.2%,一級資本占11.1%,而利潤僅占5.95%。

  亞洲以及太平洋地區(qū)的銀行業(yè)仍然以中國的四大銀行、澳洲的四大銀行、韓國的六大銀行、新加坡的三大銀行為主。中國銀行排名的大幅度提前得益于央行的巨額注資,使得其一級資本增長了52.8%達到349億美元。從亞太區(qū)銀行業(yè)的收益情況看,印度銀行整體狀況較好,22家印度銀行的資本回報率由去年的27.1%上升到32.8%,其次是新加坡的銀行(19.9%),韓國的銀行(18.8%),中國內地的銀行(16%)。從排名來看,除了中國銀行,中國內地的幾家國有商業(yè)銀行本次排名都略有下降,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有升有降。

  本次排名值得重點關注的有以下幾個銀行:花旗銀行以其744億美元的一級資本,242億美元的稅前利潤和2480億美元的市值(2005年6月15日)已經連續(xù)七年名列全球第一;中國銀行由于央行的大量注資,今年取代了建設銀行成為除了日本之外的亞洲銀行排名首位;瑞士銀行以其15330億美元的資產規(guī)模取代了日本瑞穗銀行成為按照總資產排名的第一位。在全球前25家銀行中,摩根大通銀行取代了的法國農業(yè)信貸銀行成為第二大銀行,英國法海銀行由上年的11位提前到9位,從而使三井住友退到15名,德意志銀行由于一級資本下降了13.4%,排名從上年的12名后退到了21名。南非標準銀行集團以及俄羅斯Sberbank無論是按照一級資本還是總資產排名都當之無愧地成為非洲和東歐國家名列榜首的銀行。

  合并依然是全球銀行業(yè)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國際銀行集團在過去的幾年中各顯神通,迅速搶占市場份額,通過不斷并購達到規(guī)模擴張、增加利潤,從而大幅提升國際排名。大銀行的擴張從以下的數據可見一斑:全球前5家銀行的一級資本總額達3380億美元,占1000家一級資本總額的12.3%,預計這一比例將繼續(xù)攀升。全球前25家銀行的核心資本占總額的35%,資產占總額的38.6%。從規(guī)模上看,銀行利潤和盈利能力的不斷提高通過核心資本與資產的增長反映出來,隨著銀行之間的兼并與收購的加劇,進入全球1000家銀行的門檻越來越高,以往的1000家銀行一級資本的門檻是1.72億美元,現在提到了2億美元。1000家銀行核心資本總額達到2.74兆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5.2%.資產總額達到60.5兆美元,資產回報率由上年的0.8%上升到0.9%。

  以上數據和分析表明:盡管從全球經濟看,美國經濟在復蘇,歐盟經濟在擴張,高油價沒有挫擊亞洲國家的消費需求,日本對本國經濟的進一步復蘇也信心十足,同時還應看到全球銀行去年的利潤增長率為30.3%,對比2003年的利潤增長率65.4%,增長放緩的趨勢非常明顯。另外,全球經濟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激烈的競爭將會使利潤迅速攤薄,因此,通過合并迅速實現規(guī)模的擴張成為國際大銀行提升競爭力和業(yè)績的重要手段。

  2003年美國全年進行了216起銀行并購,涉及金額達659億美元。從2003年10月和2004年1月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接連進行了兩起國際大銀行之間的并購,美國銀行以4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波士頓銀行,摩根大通銀行以5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一銀行。之后,雖然大的兼并收購活動不多,但是中小銀行之間的并購、跨境并購、大銀行對中小銀行的某一項業(yè)務的收購此起彼伏。

  國際銀行業(yè)的持續(xù)兼并是有因可循的,由于國際銀行業(yè)競爭的加劇,將業(yè)務集中于單一市場的風險增大,而通過并購實現區(qū)域和業(yè)務范圍的擴展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標:1、通過規(guī)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降低成本;2、通過兼并使業(yè)務分散到不同產品線或地區(qū),通過在地域上的擴張降低資產組合的風險、負債融資的風險;通過分散化效應降低經營風險;3、銀行業(yè)務與證券業(yè)務具有很強的分散化效應。這些風險分散化因素使得規(guī)模大的銀行受經濟周期影響更小。隨著我國監(jiān)管當局對混業(yè)經營的逐漸放寬,這一特點對銀行尤為明顯。4、銀行管理層激勵,即通過管理更大的銀行來實現個人財富或權力的最大化。

  正是出于上述原因,無論是大銀行,還是中小銀行,都將跨行業(yè)、跨境合并作為規(guī)模擴張、分散風險、提高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最近幾年,美國、歐洲的商業(yè)銀行在海外資產總額增長速度均高于在本國的增長速度。花旗、匯豐集團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業(yè)務遍及亞洲、歐洲、拉丁美洲、非洲。當本土市場出現大的波動時,海外業(yè)務的緩沖作用就非常明顯了。這些國際性大銀行經過多年的結構調整,基本上形成了歐洲、北美、亞太三足鼎立的局面,利潤貢獻均在30%左右。

  作者:伍旭川 肖君擁

  (來源:上海證券報)


  愛問(iAsk.com)銀行 相關網頁約21,159,96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