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鴻儒:中國銀行業未來戰場仍在零售業務(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10:59 南方日報
零售業務在銀行利潤中貢獻越來越大 記者:也就是說家庭經濟經濟學實際上還是和您以前“老銀行”的稱謂有很大的聯系? 劉鴻儒:也是在2000年左右,我明確意識到,全球金融現代化戰爭的主戰場就在零售銀行領域。另外,我也意識到中國金融業放開,這是歷史發展的方向,因為中國要緊跟世界金融業發展的潮流,必須提高在零售市場的競爭力。 這里我要講個故事,以前我在香港的時候,我所有的收入都是由一家非常知名的大銀行在打理,但是因為它太大,客戶的服務經常跟不上,后來我就換了家相對小點的銀行,只要打個電話,這家銀行的客戶代表就帶著電腦過來了,有什么要求馬上就能給你辦。這個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對比是十分強烈的。金融業在放開之后,這個市場競爭越來越充分,顧客一直在作比較,誰的服務不行就可能在競爭中被拋在后面。 記者:銀行業轉型也談了很多年,到底零售業務對銀行意味著什么? 劉鴻儒:說白了,商業銀行要在市場上活下去,最后比拼的就是利潤,而零售業務在銀行的利潤中貢獻越來越大,這是有目共睹的。 當然,這和中國銀行業的轉型也有關系。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的銀行根本不重視個人存款,更談不上零售業務。原因有兩個:首先,計劃經濟從制度上要求企業、單位的錢必須存在銀行,不允許保留現金,這造成銀行坐收企業存款。其次,計劃經濟時代,個人財富有限,人均存款比例很低,改革開放后銀行改革的第一個觀念就是吸收存款,但對個人金融服務還是不重視。但如今為了應對國內國外的挑戰,零售銀行又被逼到全球銀行改革的最前沿。 理財師必須站在客戶立場 記者:提到理財,不得不說現在的理財市場,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前段時間發布了一個關于理財產品評估的報告,報告中對現在很多理財產品的評價不高,其中提到收益率和各個理財機構的宣傳有很大的差異,您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劉鴻儒:我沒有看過這個報告,但我還是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理財產品在中國仍然是個新生事物,在它的起步階段要求這個產品達到很完美的一個地步也不太可能。但是,我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理財產品市場法律缺位的問題也很突出,當然監管方面政府要跟上來。此外,我想強調的是理財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 理財產品對推銷者來說,必須客觀地講清利弊,不能打保票,不能作任何承諾,利弊分析清楚后由客戶做選擇。這一條,各個金融機構必須遵守,我們培訓有一條原則,就是不能站在本單位利益的立場上,而必須站在客戶的立場上,任何時候風險都是存在的,風險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我們要求我們培訓的理財師必須嚴格遵守這一條。 記者: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到2008年的經濟形勢可能會非常嚴峻,特別是在過去兩年社會財富在量上有了一個很大的發展,因此,在一個緊縮的經濟環境里,如何規劃自己的資產,以達到保值增值,這顯得尤為迫切。 劉鴻儒:確實,我覺得今年的經濟變化比較大。對理財者來說,首先要研究經濟的變化,包括進出口的變化、匯價的變化、通貨膨脹的變化、房地產價格的變化、股市的變化。另外,國際經濟變化也很大,次債風波的后果逐漸顯現,但沒完全顯現清晰。理財者必須研究政策的出臺和政策的影響。 本報駐京記者胡劍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