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繼續注資能否解決中國銀行業現存的問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31日 02:23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 葉檀

  政府要為銀行解困,還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中信銀行行長陳小憲撰文指出:至少還需要3萬億元人民幣。3萬億人民幣相當于2005年我國GDP的1/6。

  3萬億注資就能解決中國銀行業現存的問題嗎?讓我們回溯一下歷史,從1998年至今
,政府頂著巨大的壓力動用外匯儲備,至少向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注資支付了3.57萬億元。結果如何?中國的銀行部門依然處于危險境地,據陳小憲文中的數據,不良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為40%。考慮到剝離舊賬之后的回收效率,以及關注與可疑類貸款不可遏制的上漲勢頭,不良貸款的比例有可能還會上升。只要經營體制不改,即便再給國內銀行3萬億甚至是6萬億,恐怕也只能換來一聲嘆息。

  陳小憲曾任中國

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計劃處處長、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分局副局長等職,也曾在中國最像商業銀行的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任職,雖然沒有跳出體制的三界外,也算是從體制內滑到了中間地帶,想必對于楚漢兩方的形勢了然于心。

  政府給金融機構支付巨額成本,其理由不外乎用成本買回先進的市場體制,一次性支付成本就是為了杜絕將來無休無止的支付。但問題在于,被逼無奈,政府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下不為例”的表態下進行注資、剝離,銀行與政府之間曠日持久的拔河游戲未有決勝之期。

  中信銀行擁有背靠中國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的優勢,擁有

證券、投行等諸多業務。中信銀行雖然屬于國內經營狀況較好、體制較靈活的銀行,但陳小憲坦承,與國外銀行相比差距極大,首先是
零售業
務不發達,希望能夠達到20%以上,這也是工行、招行等銀行的目標。其次是不良貸款余額雖然從2004年末占比5.96%下降到4%以下,接近上市銀行水平,但在拔備等方面仍然不足。

  要達到銀行的良性商業化經營,中信銀行選擇的是一條建行、中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的老路:即由外在力量注資,吸引國際優秀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改善經營狀況,而后通過海外或者香港上市補充資本金。只不過,細節上有所不同,注資者從政府變成了中信集團,戰略投資者從多家變成了一家。2003年底,中信集團60億元注資中信銀行,2004年繼續注資25億元。此外,中信集團還將利潤全部返還,用于轉增資本金。

  如果中信能夠徹底走出行政管理模式,擺脫舊有路徑的約束,并非沒有成功的可能。但前提必須是徹底的市場化運作,而不是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市之后繼續以往的半市場、半行政的蝙蝠路線。我們也可以借由中信銀行或者招商銀行這樣商業銀行的改制,給銀行改制過程中的種種紛爭做一個實驗。

  以往上市的國有銀行的前車之鑒,就是行政尾巴難遂市場之愿。如成立董事會之后,管理人員仍然進入有級別的行政人員序列,銀行間的高官實行任命制------造成的局面就是在市場化的經營體制內部仍然包裹了行政體制的堅硬內核。

  中行開平支行資金被盜案、河松街支行案、雙鴨山市中行四馬路支行案,一個個如此肆無忌憚的案件,如果還可以推脫為舊體制后遺癥的話,那么,中銀香港、前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案,總不能拿外部監管不到位作托辭。事實上,從這些案件來看,不良的內部機制仍然是在海外上市銀行發生資金流失的主要原因。

  海外上市有成功不成功之別,市場自律與他律密不可分,國企對于上市的過分迷戀曾導致國內資本市場成為圈錢地,而放棄自律一味寄希望于他律是對自身責任的放縱,說得嚴重一些,是對民族長遠經濟利益的渺視。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國內銀行能建立硬約束體制,除非能夠杜絕像國企政策性破產這樣給銀行不良貸款增長以口實的政策性負債,新的注資行為最好緩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