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龐大的中國民間資金已不滿足于投機為主的灰色盈利模式,央行的“收編”意圖正迎合其尋求變身的動機,從草根金融到資本市場的空白地帶,都有望成為其大展拳腳的舞臺
文/本刊記者 歐國峰
9月14日,由世界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聯合組織的一份“2006年全球商業環境報告”出
籠。該報告顯示,與大多數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和其他東歐經濟體在實行改革幫助中小企業創造就業機會方面有所滯后;在企業經營環境寬松度方面,中國在15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1位,特別是在有關信貸市場和企業經營許可的法律環境中存在許多障礙。這些問題包括,政府在對抵押法規方面的建設顯得緩慢,現有的抵押法規更是有限;由于現有銀行對中小企業的大部分動產都拒絕給予抵押貸款,擴大企業的動產擔保范圍顯得十分迫切;由于商業銀行缺乏對給予完整的還貸記錄,難以了解企業的信用程度,結果導致貸款需求量很大的中小企業難于拿到貸款。該報告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革。
該報告的結論并不令人吃驚,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經年議而未決,已成為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與此種“待遇”很不相稱的另一組數據是:中小企業數量占內地企業總數的95%以上、創造了一半以上的GDP、2004完成的稅收去年占全國的43.2%。
但上述權威機構所發布的權威報告,仍再次觸動了管理層的神經,敏感的投資人則從中看到了機遇。
小額貸款試點“新枝”
巧合的是,在前述報告發布之前大約兩周,央行、商務部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澳大利亞援助署共同完成了一份名為《中國小額信貸發展研究報告》(初稿)的文件。這份報告針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9個重點地區的小額信貸發展進行調查、分析和評估,為下一步央行、銀監會等部門開展小額信貸提供了政策建議。其中的側重點之一,就是以小額貸款組織為突破口,把民間資金引導到一個正確軌道上,合法地開展金融活動,從而深化和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小額貸款落地中國已有20余年,但長期是由一些國際組織、慈善機構和研究機構操作。引入民間資金的構想,可謂是“老樹出新枝”。
據了解,管理層設想的具體實施辦法是:先針對新建的小額貸款機構制定試點方案和管理辦法,再對現有的300多家小額信貸機構進行規范。目前,中國銀監會合作監管部正起草的《關于開展組建農村小額貸款組織試點工作的意見》,就將主要是面向新建小額信貸機構,將在征求央行意見后上報國務院,再起草具體的管理辦法。
在這個思路下,小額信貸組織的性質、稱謂、目標客戶都有了較統一的說法。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介紹說,國際上的小額信貸流派分為福利型和制度型兩大類,制度型以高于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來維持財務上的可持續發展,而福利型以扶貧為目標,不要求利息收入覆蓋運營成本,此次管理層倡導的小額信貸機構已基本定位于制度型小額信貸。
央行的考慮是,通過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來撬動民間資金,以“小額貸款組織”的形式為廣大農村提供金融服務。“小額貸款組織”與“小額信貸組織”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后者強調對貧困和低收入人口提供信貸服務、無需抵押和擔保,而前者包含了抵押和擔保貸款的內容。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央行還將把新建小額貸款組織的目標客戶拓展到農戶以外,把中小企業納入其中,且爭取年內成行。
更早一些時間,在今年5月底的一次會上,央行已明確將小額貸款組織的試點鎖定在山西、陜西、四川、貴州4省。截至目前,推進較快的山西試點初步確定在晉中地區的平遙縣,貴州試點選在銅仁地區的江口縣。9月中旬,人行平遙縣支行的陳威偉(音)對《經濟》透露:初定的方案是,平遙縣小額貸款組織的資金規模為2000多萬元人民幣,政府不投入,由當地的民間發起人的資金構成;該組織將不允許吸收存款,利率上限為法定利率的4倍。他表示:“放款對象上,是先在平遙的幾個鄉鎮搞試點,成熟后再逐步推開;但發起人的范圍仍未確定,可能是平遙縣,也可能是山西全境!
至于潛在發起人的態度,他表示大都很感興趣,盡管“所有工作都在秘密進行,沒有任何宣傳,但很多人在想辦法打探此事”。
“陽光基金”舊夢重溫
在民間資本借道小額貸款進軍草根金融的通道開啟時,央行主要負責人關于私募基金的多次公開講話,再次激起證券市場對私募資金合法化的期待熱潮。
9月初,周小川在“首都金博會”上表示:各種機構和投資者在不同程度上可能都有高風險高回報的傾向,但是將來比較愿意承擔風險的更可能是私人投資類組織和私募投資的基金。他坦言:現在來看,民間財富越來越大,也是需要著重加以培養的,在政策上要考慮他們的地位問題。在周小此番講話前大約一周,吳曉靈在“2005中國財富管理論壇”上提出建議,由各金融監管部門聯合制訂《金融機構從事理財業務管理辦法》,統一目前銀、證、信、保各自推出的帶有“私募”性質理財產品的游戲規則。
上述發言立刻引起了市場各方的強烈關注,并得到不同層次的支持!蹲C券法》、《信托法》、《基金法》起草工作的組織者、參與者之一的王連洲表態:發展私募基金是市場的客觀內在需求,本來就應正面疏導,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一樣,是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發展私募基金是對市場規律和現實需求的尊重,也是對資本市場的巨大支持。知名經濟學家劉紀鵬認為:周小川透露這一消息很正常,與現有的法律沒有沖突,反映出管理層非常積極的態度。私募基金從業者也對此廣泛表示歡迎。北京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的負責人王先生對《經濟》表示:倘若私募基金合法化將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能起到給股市帶來增量資金、通過競爭促進公募資金管理水平等效果。
劉紀鵬預計,明年將推出產業性和其他類私募基金的法規,此前發改委一直在制訂產業性私募基金的法規,只是沒有突破進展。
官民“共謀”的基礎
在管理層有意“收編”民間資金、將其納入體制內部的同時,規模龐大的民間資金也在尋找出路,雙方有達成共謀的基礎。
9月中旬,《地下金融資本調查報告》課題組的負責人、中國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李建軍告訴《經濟》,根據他和同伴長達兩年,分別對20個省、82個市縣、206個鄉村、110家中小企業、1203家個體工商戶的調查情況推算,民間融資規模介于7400億元至8300億元之間。另有一個來自官方的最新數據,吳曉靈日前披露:根據央行調查統計司對民間融資的調查推算,我國民間融資規模為9500億元,占GDP6.96%左右、占本外幣貸款的5.92%左右。民間融資規?偭魁嫶、并有繼續增長勢頭。李建軍估計,2003年、2004年之間,一些地區民間融資規模呈現50%以上的增長速度。
從絕對數上來說,民間融資多集中在浙江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這也就意味著那里的民間資金出口壓力更大。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日前完成的“溫州民間資本的發展與引導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溫州的民間資本已達2770億元,年末將突破3000億;其中約有400億元左右的資金是在企業必須投資之外的,屬于游動資金。特別是今年春節以來,溫州民間資本出現在當地的使用效率持續下降的勢頭,表現為民間借貸利率逐月下行,6月份月利率為9.62‰、比年初下降了2.5個千分點,已基本回歸到2004年5月份大幅上漲前的水平。民間資本在溫州當地的使用效率在下降,導致更大量資金成為游資,其在經歷了炒房、炒煤等短暫投資行為后,急需通過正常途徑步入正途。小額貸款組織此時向民間資金敞開大門,無疑正當其時。
私募資金的情形也是如此。國內私募基金的運作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承諾保底,前幾年私募資金在這上面已栽了太多跟頭;第二種是賬戶管理,也就是利潤分成制,但往往針對的是大型企業。從2001年滬深股市大跌開始,內地的私募基金進入了一個轉變期,從業務模式到投資理念都在發生改變。坐莊曾是私募基金制勝的唯一法寶。然而,對于規模達到幾億甚至幾十億的私募基金而言,眼看著無論是銀廣廈還是界龍實業的幕后黑手都倒下了,這使得私募基金的投資理念開始變化。規模越大的私募基金,其投資理念越趨近于公募基金,趨于理性投資。從與投資人的關系上看也是如此,某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部分私募基金也開始引入托管機制,例如與信托公司合作,客戶將資金存放在信托公司,再交由私募基金進行投資管理!
這種向公募基金“看齊”的做法,顯示私募基金“地下”操作的空間實際上已經越來越小。一旦被“陽光化”,其不僅可憑借自身的公開形象極大地消除大眾所質疑的“道德風險”等,從而吸納到更多資金,而且可在對等平臺上與公募基金相競爭,此外還能享有招徠專業人才方面的便利等。有趣的是,周小川關于私募資金的言論在公募基金中也受到歡迎。有基金管理公司負責人公開表示,希望將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也能獲得管理私募基金的授權。
挑戰才剛剛開始
從草根金融到資本市場,盡管管理層已著手構建讓民間資金施展拳腳的舞臺,或已將其提上議事日程,但要真正實現官方意志和民間資金持有者的共贏,還存在諸多變數。挑戰才剛剛開始。
以走在前面的小額貸款組織為例。除了引入增量資金的設想,管理層相信民間資金能有效破解中小企業貸款難題的假想是:銀行所支持的對象往往是優質客戶、沒有足夠時間、人力來了解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導致了交易不成功;而扎根于本土的小額貸款組織是在一個“熟人社會”中運作,通過親戚朋友的紐帶與需要貸款的中小企業、農戶建立信用關系,交易的成本更小,成功概率也大得多。
這種設想從理論分析上能夠成立,也有一些民間自發信貸的成功案例為佐證。但問題在于,“浮出水面”后需要按管理層所制定規范運作的小額貸款組織,在行為模式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能否有效維持它們的特長?
在小額貸款組織真正運作之前,問題的答案首先取決于管理層為其度身打造的一套規范和配套措施。但截至目前,有關小額貸款組織定位的很多關鍵細節尚未成型。這些細節主要包括:小額貸款組織的組織形態怎樣定位?從長期看能否進行外部融資?貸款利率如何確定?等等。另外,央行等機構所作《中國小額信貸發展研究報告》(初稿)指出,在目前情況下,發展小額貸款組織所需配套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使小額貸款組織能依托市場獲得較高定價能力,從而通過高于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來維持財務上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完善法律環境,使貸款原則上不至于過多強調擔保;三是建立信用環境。這三條配套措施,也都基本上處于探索階段。
從過去的同業經驗來看,小額貸款組織的前景其實并不太樂觀。據了解,中國已有的小額信貸機構大多難以實現操作自足;在國際上,也只有大約10%的小額信貸機構能實現自負盈虧,能持續盈利的不過1%。資本的天性是逐利,倘若師出不利,民間資金的“投誠”意愿自會湮滅,管理層也難免勞而無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