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美國銀行進入中國的大膽之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9日 13:48 沃頓知識在線 | |||||||||
待售廣告:一家大銀行的股份有待出售,該銀行歷史沉疴沉重:腐敗,管理不善,人員冗腫,支行過多,高額壞賬。但是該銀行愿意學習自由市場的規則,改善自己的治理方式,并且處于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消費者(13億人口)比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口都多。 這則假想中的廣告不會登在任何地方。但是這則廣告很好地概括了美洲銀行(新浪財經注:原文如此,應為美國銀行,美國美洲銀行于2002年8月26日正式宣布將在中國大陸注冊 6月17日美洲銀行宣布了這一消息,緊隨其后的是一份關于中國銀行業的報告。6月21日,有媒體報道,瑞士的銀行巨頭瑞銀華寶正在談判入股另外一家由中國政府擁有全部股份的金融機構——中國銀行。在這些聲明出現的同時,中國公司正顯示出他們購買海外公司資產的興趣。例如,中國的家電巨頭海爾集團和美國私人投資公司貝恩投資(Bain Capital)以及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聯手,出資12.8億美元并購總部位于愛荷華州牛頓的歷史悠久的老牌家電企業美泰公司(Maytag)。他們的開價高于之前另外一家私人投資公司紋木公司(Ripplewood)開出的條件。 另一則引發更大爭議的消息是:一家中國的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主動提出以185億美元的現金收購總部位于美國加州El Segundo的優尼科石油公司(Unocal)。由于之前的4月4日,優尼科已經同意由雪佛龍公司以165億美元現金和股票的形式進行收購,使得中海油的收購方案更加具有戲劇性。中海油是中國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子公司。 美洲銀行進入中國很可能不會像中海油試圖進入美國那樣引起爭議—-沃頓知識在線將在今后的一期中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但它本身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沃頓商學院金融系教授夏宜虹(音譯Yihong Xia)說,購得建設銀行9%的股份——同時在將來還可以提高持股比例——讓美洲銀行“占據了一個立足點,能夠進入無數的分行和支行,進入巨大的存款市場,以及新興,但是發展迅速的信用卡市場。正因為中國的銀行系統目前面臨很多困難,如果美洲銀行能夠成功地在中國的銀行業進行更好的管理實踐,注入他們的經驗,那它將會從中得到很多東西。” 這筆交易“讓美洲銀行在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大國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消費信貸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而此時,美洲銀行也正積極地在國際市場上尋找新的客戶,”西格諾集團(Signal Group)的馬克說道。西格諾集團是一家咨詢公司,同時在普林斯頓和上海設有辦事處。“2004年,非美國本土的業務只占美洲銀行收入的大約5%。但是由于受到拓展美國國內存款市場的法律限制,以及它最近在墨西哥的成功經驗的激勵,它已經表現出要加強其海外業務的意圖。” 馬克曾經擔任美國總統和其他高層決策者的高級經濟顧問,為他們提供對中國的評估報告。他補充說,這筆交易“也許讓美洲銀行在和其他外資銀行的競爭中領先一步,因為它把自己和一家知名的本土銀行聯系到一起。建行早就是中國第二大房貸按揭銀行。在中國金融業的競爭環境即將進入巨大的變革時,美洲銀行的這筆收購讓它能夠獲取關于中國銀行業的知識,并且建立自己的關系。”作為交易的一部分,美洲銀行在建設銀行的董事會中占有一個董事席位,這也許可以減少一些政府的干預,而后者正是建設銀行很多歷史遺留問題的癥結所在,馬克指出。 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弗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說,該筆交易也讓建設銀行有機會建立現代的風險管理系統,從長期解決建設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艾倫把不良貸款形容為銀行在短期內最嚴重的問題。艾倫說,對于美洲銀行來說,消費信貸要比商業信貸具有更大的盈利潛力和空間。“零售銀行業務非常有利可圖。大部分錢都是從這塊業務中賺得的。” 未知的疆域 為了在中國取得一席之地,美洲銀行也同時承擔著風險。“美洲銀行高調進入中國市場,而這一市場透明度非常低。由于中國正在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準備在2006年對外國公司全面開放其金融市場,中國的監管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馬克說。“美洲銀行之前在東亞地區的消費信貸經驗乏善可陳,更不用說在中國的消費信貸了。而建設銀行則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包括呆壞賬,管理不善,人員冗雜,以及腐敗。” 中國的銀行業的員工挪用存款的報道常常見諸報端,有時丑聞會涉及到銀行最高層。今年三月,建設銀行行長張恩照辭職。銀行對外宣稱,他辭職是由于“個人原因”。但是,媒體報道指出,他被指控從一家美國公司收受賄賂。 盡管中國的消費信貸會給美洲銀行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但這仍是一個未被勘明的疆域。而美洲銀行在中國市場的主要西方競爭者——花旗集團,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都已經占據了比美洲銀行大得多的企業借貸市場份額,馬克指出。他預測說,從長遠看,“在未來幾年內,中國政府將會開放金融市場,減少資本控制,引入靈活的匯率機制,這一進程勢在必行,卻又危機暗伏,一旦中國政府操作不當”,美洲銀行——以及其它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銀行——都會面臨中國出現銀行業危機的潛在風險。 沃頓商學院的夏教授還指出美洲銀行需要考慮的兩大問題。“第一個問題和所有合資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相類似,那就是整合和影響的問題。因為除非美洲銀行派駐的董事是一個強有力、并且懂得在中國做生意的政治、文化和做法,不然他在董事會所擁有的唯一一個席位并不會給建設銀行帶來很大的變化。我認為中國的經理人非常樂于學習,但是美洲銀行必須要先贏得他們的尊重和信任。” 在夏看來,第二個風險有關于在中國做生意的獨特性,那就是在銀行業要有很強的政治手腕和領導能力。“我擔心美洲銀行的利益也許和建設銀行管理人員的利益并不一致,”她說。“對于中國國有銀行來說,執行政府的政策和政治利益最大化要比股東回報最大化更為重要。因此,美洲銀行到底表現如何,還要取決于銀行相對于政府干預的獨立性。”但是,她還補充說,建設銀行和政府的關系也意味著美洲銀行會從北京那里得到“一些特殊的待遇”。 觀察家表示,建設銀行和其它國有銀行都受制于政府,要為實現經濟增長目標服務。要在短期內做到這一點,一個可靠然而缺乏創見的做法,就是貸款給固定資產投資,比如建造樓房或者其它建設項目。樓宇造起來了,工作機會也有了,國民生產總值也有了漂亮的增長。但是,如果這些項目最后并沒有什么價值——很多情況下確實如此——那么貸款就無法收回,不良貸款就會上升。建設銀行和其它銀行的改革都會牽涉到減少政府干預,但這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馬歇爾-邁爾(Marshall Meyer)說,中國銀行的管理控制仍舊是個嚴重的問題。“很大的一個癥結就是內部控制。各個地方政府對銀行在當地分行與銀行總部對分行的控制力差不多。但是銀行并沒有什么底線責任。因此,很多貸款都是服從政治命令而發放的。” 邁爾說,如果美洲銀行的高層認為他們所擁有的9%的股份能夠讓他們對建設銀行和它的業務流程“產生影響”,他們有可能大錯特錯。“分行那么多,員工那么多,而責任感又那么少,你以為高層的一舉一動都能對最底層的員工造成影響嗎?” 從毛澤東到現在 通過購買建設銀行的股份,美洲銀行把自己和一家歷史與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完全不同的銀行聯系在了一起。自從毛澤東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的資本主義機構和公司都被收為國有。從1950年到1978年,中國只有一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它既是中國的中央銀行(類似美國的聯邦儲備委員會或是英格蘭銀行),也是一家吸納存款、發放貸款的商業銀行。它控制著國家90%以上的資產。當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后,政府逐步把中國人民銀行轉型為一個真正的中央銀行,并且把它的商業銀行部分改造成四家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 今天,建設銀行擁有4720億美元的資產,14500家分支機構。美洲銀行在香港有一家分行,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也設有辦事處。 多年來,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的大部分貸款通常都在黨的官員的指令下,貸給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下,由國家來決定哪些公司和項目可以得到貸款,借款人的信用度并不是個問題。長期以來,四大國有銀行都背負了沉重的不良貸款包袱。 “從某個角度說,中國不良貸款的問題要比日本、印度尼西亞和韓國都要嚴重得多,”沃頓商學院的艾倫說。“因此,在2004年,政府動用4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借給建設銀行和其它銀行。這筆資金幫助他們解決了一部分賬面問題,并且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建設銀行和其它銀行是否能夠改變他們的貸款方式。” 馬克也同意艾倫的觀點,他認為,美洲銀行入股后,建設銀行將會比從前任何時候都要面臨更大的改革壓力,特別是它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公開募股上市。作為四大國有銀行中第一個與境外投資者高調達成股權出售協議,并且準備上市的銀行,建設銀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為關注的焦點。如果再出現什么丑聞,或者銀行降低不良貸款的進展并沒有像它廣而告之的那么好,那么大家對它的期待也會更容易破滅。 輿論認為美洲銀行的入股對建行大有裨益,因為這樁交易定會促使建行管理層發生重大變革,但是推行這種變革對分支機構龐大的銀行而言難度極大。雖然近幾年建設銀行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目前它仍然有31萬名員工,”馬克解釋道。他提到,外資銀行入股已經被證明是交通銀行上市的有力賣點。總部設在上海的交通銀行是中國第五大銀行,國際銀行巨頭匯豐銀行持有其19.9%的股份。交通銀行的股票在6月23日上市第一天走勢強勁,比發行價上漲了14%。 沃頓商學院的夏教授說,美國的銀行大多數還沒有在中國有什么大動作,美洲銀行此舉可能會對美國的銀行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外資銀行要想在中國進行投資,通常只有兩種選擇:開設分行,或者入股中資銀行。第二種選擇通常比較好,因為中資和外資銀行可以有互補優勢。這個方案的問題是,要融合不同的文化和運營方法并不容易。夏說:“很多外資銀行目前面臨這樣一個尷尬境地:他們很可能想觀望一陣,看看這種合作模式是否有效,他們能從美洲銀行的交易中學到什么經驗教訓。但是,他們又不能等很久,因為在中國,‘先發優勢’是非常明顯和巨大的。” 金融市場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股市作為融資渠道的出現和成長引起了很多關注,股市也成為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風向標。但是,在艾倫看來,到目前為止,中國股市在支持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還是非常有限。從長遠來看,金融市場將會在經濟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短期,銀行的作用更加關鍵。“大家對金融市場談了很多,”他說。“但是大部分動作都是和銀行有關。” 在即將出版的題為《中國經濟轉型:起源、機制和結果》一書中,艾倫和其他兩位在波士頓學院的同事——錢俊(音譯Jun Qian)和錢美君(音譯Meijun Qian)——共同對中國金融機構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們認為,穩定的金融體系有助于在未來幾年來加強中國的經濟發展。減少不良貸款對于防范銀行風險至關重要,而提高金融市場的監管環境——包括公司治理和會計準則——也能夠幫助避免市場崩潰。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國帶來了低價的外國資本和技術,但是資本的自由流動、國際競爭和投機也可能帶來雙重危機(匯率危機和銀行/股市危機),這些都是1997年摧毀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因素,”作者在書中寫道。“為了避免類似的危機,(目標為)改善金融體系的政策必須和支持性的財政和貿易政策共同制訂實施。” 馬克認為美洲銀行入股建設銀行是中國銀行系統——甚至是中國整體經濟——現代化進程中非常積極的一步。“中國的銀行業在過去20年中經歷了非常巨大的變化,從計劃經濟下的單一銀行結構,轉變為一個多樣化,多層次的銀行體系,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商業銀行參與其中。然而,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特點使得加強國內銀行競爭力的任務更為復雜,也損害了銀行系統的整體效率。從某種程度來說,美洲銀行和建設銀行的這筆交易預示著西方金融機構將會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中國大的銀行改革中去。這也會是未來幾年內中國金融體系現代化——甚至拓展開說,重新構建中國經濟——的關鍵因素。 “本文經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下屬之沃頓知識在線授權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