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峰
蓬勃發展的銀行理財業務,即將迎來一次至關重要的轉折。隨著監管層對“資金池—資產池”模式與通道模式進行整頓,規模逾7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市場將更加透明、規范。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3月25日,銀監會公布《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劍指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行為,要求做到資金來源運用“一一對應”,并提出了限額管理原則,以資產規模約束銀行理財業務的擴張風險。
近年來,在利率市場化和貸款規模管控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或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交易平臺等間接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業務增長迅速,由此帶來的風險隱患引起廣泛關注。
“一些銀行在業務開展中存在規避貸款管理、未及時隔離投資風險等問題。”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通知》旨在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促進銀行理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
一家大型銀行資產管理部人士向本報表示,多年來,銀行理財業務完全依托自身的傳統業務,不斷通道化,卻忽視了專業投資能力的建設,如果繼續走下去,會越走越偏。
“銀監會的這個《通知》可謂正本清源,起到了糾正作用!鄙鲜鋈耸空f,短期內對部分依賴非標準化投資的銀行影響較大,長期來看,將推動銀行理財的規范化和專業化。
“一一對應”
《通知》首先提出了“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概念,包括“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于信貸資產、信托貸款、委托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這一切均被列入了整頓范圍。
一如預期,監管部門一再強調的“一一對應”原則終于落地。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應實現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標的物)的對應,做到每個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原先的“資金池—資產池”模式將面臨清理。
“許多銀行采取資金池模式,產品核算不清楚,很大程度上因為它們不專業。”上述大行資產管理人士向記者說,這些銀行理財業務往往由對公銷售部門主導,因此只能去裝信貸資產,而且由于沒有人才,缺乏風控能力,于是不斷尋找通道,從信托到券商皆是如此。
所謂單獨管理,指對每個理財產品進行獨立的投資管理;單獨建賬,指為每個理財產品建立投資明細賬,確保投資資產逐項清晰明確;而單獨核算,是指對每個理財產品單獨進行會計賬務處理,確保每個理財產品都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
一位金融業內人士說:“只要做到‘一一對應’,銀行就沒法弄一堆迷宮式的賬,來糊弄銀監會了。”
“實際上就是要求‘一一對應’,我們很久以前就開始這么做了,因為擔心不同產品之間的利益輸送!币晃工商銀行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稱。
在昨日晚間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表示,每個理財產品都應該單獨核算,獨立運作,工行目前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下一步會在符合監管規定的前提下加快理財業務發展。
某國有銀行資深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要做到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其本身并不難,但會增加理財業務成本,同時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的會計處理原則。
對于《通知》下發前投資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產,銀監會要求按照上述“一一對應”原則進行調整,達不到要求的,將比照自營貸款,按照新資本管理辦法要求,于2013年底前完成風險加權資產計量和資本計提,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將擁有9個月的過渡期。
《通知》規定,商業銀行應向理財產品投資人充分披露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情況;理財產品存續期內所投資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發生變更或風險狀況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應在5日內向投資人披露。
一位銀行監管人士直言:“這幾年理財產品搞得越來越復雜,誰都不清楚錢用到哪去了!彼J為,《通知》要求每個產品都有具體明確的投資去向,同時及時充分地告訴購買者,實現“賣者有責、買者自負”,透明度高了風險才可控。
限額管理
對于銀行業而言,新規影響最大的,很可能是限額管理制度。
《通知》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合理控制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總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余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銀行理財產品余額達到7.1萬億,按照35%計算,則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上限是2.49萬億;而去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到133.6萬億元,按照 4%計算,則上限為5.34萬億元。
上述大行資產管理部人士告訴記者,由于采取孰低原則,因此整體偏嚴,目前商業銀行普遍超出了限額,尤其是通道業務做得比較激進的中小銀行,它們高度依賴非標準化債權投資,將面臨較大幅度的被動壓縮。
該人士并稱:“通過銀行資產規模約束理財業務結構,長期來看將對銀行理財業務產生深遠影響,推動其走向標準化債權投資,優化投資結構。”
“我行標準化的投資比較多,因為看到了這是趨勢!鄙鲜龉ば袃炔咳耸空f,未來標準化的債券相關業務,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上述國有銀行資深人士強調:“按照限額管理要求,非標準化債權投資規?隙ㄒ獕嚎s,但是理財資金怎么退出、怎么平穩過渡,同樣需要出臺細則。”
在上述監管人士看來,限額管理的關注點不應在數字上,此舉一方面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銀行能夠在完善風險評估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通知》指出,商業銀行應比照自營貸款管理流程,對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投資進行投前盡職調查、風險審查和投后風險管理。對此,這位大行資產管理部人士認為,此舉要求商業銀行將風險管理技術全面植入銀行理財業務。“實際上讓商業銀行真正盡到管理義務,做了該做的事!
不過,上述國有銀行資深人士稱,銀行更加主動地介入標的資產管理,或許會招致更多的理財產品的兜底聯想,這一點需要引起注意。
“重拳”促轉型
與此同時,對于通道業務,銀監會提出了“名單制”管理要求。商業銀行應當確立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的準入標準和程序、存續期管理、信息披露義務及退出機制,并將合作機構名單上報監管部門。
一位市場人士稱,銀行應該充分利用自身風險評估技術優勢,提供資產管理服務,減少對通道的依賴。他并呼吁允許銀行單獨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解決商業銀行作為理財代理人的法律問題。
除此之外,商業銀行代銷代理其他機構發行的產品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或股權性資產的,必須由商業銀行總行審核批準。銀監會重申,商業銀行不得為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或股權性資產融資提供任何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的擔;蚧刭彸兄Z。
一位銀監系統人士向記者指出,監管部門規范理財業務投資運作,堵住跨機構合作規避貸款管理監管要求的漏洞,避免信貸過度投放;同時規范銀行代客理財業務,去掉虛假繁榮部分。
“從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看,跨機構合作是創新方向,但如果銀行只盯住信貸類資產,短期雖能形成規模,投資管理能力未真實提高,此舉應該可以促使銀行理財產品的轉型!鄙鲜鋈耸空f。
“商業銀行要持續探索理財業務投資運作的模式和領域,促進業務規范健康發展!便y監會在《通知》中還警告稱,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通知》要求開展相關業務,達不到上述要求的,應立即停止相關業務,直至達到規定要求。
上述大行資產管理部人士并稱,非標準化投資要監管,但是標準化的債權投資也要約束,否則造成信用膨脹,例如目前債券市場由于多頭監管,在缺乏統一管理的情況下不斷放松限制,同樣蘊藏著風險。插圖/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