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銀行首頁_信貸風險 > 正文
 

上海房地產資金匱乏是否走向窮途末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30日 16:55 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9月即將過去,雖然上海房價仍在持續小幅下跌,但成交量卻依舊低迷,目前的成交量只有4個月之前的30%?磥黹_發商和購房者之間的博弈一時還難見分曉。但是購房者可以把錢放在銀行里,暫時不買房,而開發商卻要備受政策和現金流的雙重煎熬。

  目前銀行普遍面臨貸款業務下滑的不利局面,個人房貸是重要原因之一。央行最新的數據表明,1—7月個人貸款增幅雙雙大幅回落。在不越過政策底線的前提下,銀行開始松
綁個人住房信貸。中行7月推出“直客房貸”,農行9月高調重返二手房貸業務,招行推出的“個人住房循環授信”以及光大銀行率先申請固定利率房貸產品等等,無不顯示出銀行對個人房貸的重視和迫切需求。自從銀行收緊對房地產行業的開發建設貸款和短期運營貸款后,銷售資金的回籠就成為房地產企業主要的現金流來源。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的松口客觀上會緩解房地產商的資金壓力,然而由于購房者預期房價遠沒有見底而普遍持幣觀望,開發商資金流入越來越慢,不得不拓展其它融資渠道。

  國有企業在緩解開發商資金焦渴上充當了排頭兵,其提供資金的形式委托貸款,期限一般在3個月到1年之間,是企業間短期拆借的一種。參與委托貸款的主要來自上海一些業績好的大中型國有企業,涉及電力、

化工等很多行業。據估計,這類資金目前至少占據了上海
房地產
行業融資的半壁江山。但開發商的融資成本是高昂的,一般委托貸款的利率在15%—18%之間,如果房地產銷售沒有大的改觀,委托代款對房地產企業無異于飲鴆止渴。

  近日,銀監會出臺《加強信托投資公司部分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對房地產信托發行門檻進行了嚴格限制。只有同時滿足“四證”齊全、自有資金超過35%及資質在二級以上這三項條件的開發商才能通過房地產信托融資,達到這樣標準的企業已經可以從銀行貸款了,雖然房產信托不是房地產企業融資主要渠道,但是房產信托門檻的提高無疑進一步打擊了開發商的融資信心。

  自2004年起逐漸入市的海外基金撐起了部分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希望。但海外基金要在國內形成一定影響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海外基金在國內花一年時間完成的項目可能在十個以內這僅僅相當于他們在香港市場一個月的表現。外資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一定會注意企業的品牌,而不是回報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海外基金可以合作對象的范圍。海外基金更傾向于直接購買已經完成的實體,而并非半成品。對于上海房地產市場而言,海外投資的作用杯水車薪。

  從宏觀角度看,銀行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房地產企業的信貸政策。銀監會規定:到2007年1月1日,國內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中行、建行、農行在獲得注資之后,中國銀行業的平均資本充足率也才達到4.5%-4.7%,國內銀行在今后兩年內必將緊縮信貸,以達到銀監會規定的目標。這意味著在未來兩年之內,中國整個銀行業平均每年需要提高充足率至少1.5個百分點,這個任務非常艱巨。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引進戰略投資者和海外上市融資外,銀行必須把很大一部分資產從風險較高的信貸資產向風險較低的債券資產轉移。因此開發商也不能指望未來銀行有大幅放松銀根的計劃。

  在從長期和短期角度分析了房地產開發商的各種資金來源后,可以發現除了委托貸款,房地產企業的各種融資手段都不能獲得足夠的現金流支持。如果開發商不大幅降價,泡沫嚴重的上海房地產業有資金鏈崩潰的風險。銀聯信分析師認為,上海房地產出現崩盤的局面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雖然上海只占中國GDP的5.3%,一旦上海的房地產發生逆轉,對

中國經濟的影響絕不僅僅只是5.3%。無論是鋼鐵還是原材料,無論是按揭還是保險,無論是消費者信心,還是地方財政,都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顯然,這不是中央政府或是上海地方政府愿意看到的。因此可以預期的情況是,上海房地產價格會持續陰跌,在這一過程中,降價幅度不會太快,一部分實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將被淘汰,然而出現類似香港和日本房地產崩盤的情況已是不太可能。但非常有必要的是,與房地產業息息相關的銀行,做好一切可能的應對準備和救急預案,規避信貸風險,防患于未然,不失為明智之舉。

  [本文由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www.unbank.info)授權新浪網獨家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