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銀行首頁_信貸風險 > 正文
 

信貸風險因素淺析:政府信用缺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7日 15:44 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

  政府信用就是國家行政機關的信用,是社會組織、民眾對政府信譽的一種主觀評價或價值判斷,它是政府行政行為所產生的信譽和形象在社會組織和民眾中所形成的一種心理反映。

  從總體上講,我國當前政府信用行為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我國體制方面的原因和認識上的偏差,政府信用仍然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進而給我國銀行直接或者間接帶來
很大的信貸風險。本文結合我國近幾年來政府失信的行為,對政府信用問題進行解析。

  一、政府四種失信行為分析

  失信行為一:濫用國家的政策,政策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使公眾對未來缺乏信心。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夠充分,加上受傳統權力觀念的支配,有部分政府人員認為政府權力是無限的和不受制約的。中國的經濟是政府主導下的經濟,政府在制定決策時沒有責任約束,即使決策失誤政府也沒有責任。行政賠償制度也很不完善,在利益約束軟化的條件下,其結果就是政策的濫用和決策的失誤。

  那么,造成我國一些政府濫用國家政策的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政府政策缺乏穩定性和連續性。政府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工作變動,往往會給工作的連續性帶來潛在的破壞,時常出現一屆政府一朝政策,使政府的公信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二是政府行政決策隨意性大,不負責任。當前,有些基層政府在決策時不從實際出發,不深入調查了解情況,不講究科學,憑經驗和習慣辦事,致使決策失誤,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由于制定政策缺乏規范,使得政策容易改變,而政策的不確定性使人們對未來缺乏信心,從而使政府的信用在群眾心目中遭到削弱。三是行政審批缺乏規范性。政府首先是制度、規則、法律的制定者,如果政府失信,就會直接影響制度、法規的權威和約束作用。有些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審批程序過于繁瑣,不透明,審批環節不一致,審批標準隨意性大。四是在行政執行方面不規范。根據行政管理的實際需要,法律賦予了政府較大的自主管理權。正是因為行政自主管理權較大,政府在行政執行的過程中必須做到謹慎用權,規范用權,使行政執行不偏不倚。而有的政府組織在行政執行上沒有統一的規范的標準,缺少必要的程序和步驟;有的在行政執行中自由裁量權過大,根據不同的對象辦關系案,根據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處理和對待。

  失信行為二:濫用地方政府職能。有的政府機構不恰當地介入經濟活動,任意侵犯經營者的合法權力。有的政府機構為了創造“政績”,不惜犧牲國家整體利益,肆意破壞政府信用和金融信用,采取種種非正常的高壓手段迫使當地銀行給企業項目貸款,以換取地方局部的小利益。一些政府機構招商引資時熱情周到,開出許多優惠條件,一旦投資者注入了資金,建起了廠房,開始運營賺錢,就會找各種理由不承認合作協議,分利益,甚至搞吃、拿、卡、要等不光彩行為。諸如此類的地方保護主義如果不加以克服,必定嚴重破壞國家和政府的信用。

  失信行為三:政府

公務員職權的濫用。政府的各項行政管理活動最終都要靠行政人員來執行,政府信用的好壞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政府行政人員信用的好壞。當前,有部分政府行政人員不講職業道德,不誠實守信,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對國家的方針政策陽奉陰違,對群眾欺詐恐嚇;有的行政人員徇私枉法,為各種造假行為大開綠燈或實施保護;有的行政人員假公濟私,腐化墮落,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等等。行政人員的不誠信行為導致政府信用喪失,使干群關系惡化。

  失信行為四:政府行為缺乏公開性,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過多。政府信息渠道的不暢通從某種意義上也導致了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

  二、我國銀行主要面臨哪些政府信貸風險

  所謂政府信貸風險是指在政府信用的引導下,銀行向政府發放的或者向與政府有關聯的企業發放的貸款,由于政府行為而使銀行面臨的壞賬風險。

  中國目前的政府信貸風險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政府重復建設造成的信貸風險、政績工程造成的信貸風險和政府“失信”造成的信貸風險。

  (一)、政府主導下低水平重復建設帶來巨大信貸風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需求過熱,于是各路投資一擁而上,導致重復建設,這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一般來說,低水平重復建設一般過于強調規模,生產方式雷同,企業采取同樣的技術路線進行大批量生產,提供的都是使用價值相差不大的產品,所以競爭只能在價格上展開,于是價格戰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最終導致大批企業破產倒閉、很多項目胎死腹中。而這在造成資源極大浪費的同時,也給銀行業造成巨大的信貸風險。

  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目前持續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的比重持續上升,其他渠道資金來源的比重卻在相對下降。從資金到位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投資到位資金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國內貸款,達到55.9%。顯然,重復建設造成的損失有很大一部分將由銀行來承擔。政府一味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的行為,大大增加了銀行信貸風險。

  (二)、紛紛上馬的政績工程埋下銀行信貸風險隱患

  很多地方政府一味強調經濟發展速度,急功近利地追求政績。政績體現在何處?最容易被人發現的當然是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建設。于是乎,各地大興土木,大搞基礎設施,大興開發區建設。據不完全統計,“開發區”熱潮造成的結果是,目前省以下開發區有2500多家,占全國開發區總數的2/3。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鄉鄉建園,鎮鎮辦區”的情況。雖然去年以來國家清理了大批開發區,但是目前開發區的數量仍不在少數。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上半年中央項目完成投資3013億元,同比增長15.5%;地方項目完成投資24954億元,增長28.7%。從資金到位情況看,投資到位資金33594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27%,國內貸款增長11.8%。由此可見,政府投資的增長速度和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的速度都是較高的。

  眾多大項目的上馬顯然離不開巨額資金的支持。資金哪里來呢?顯然,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特別是隨著政府投融資體制的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讓民間資本進入將成為最終目標。問題是這些基礎設施大多資金投入量大、回收周期長、收益率不高。為了吸引民間資本的進入,很多地方政府紛紛以自身信用為企業提供擔保,從銀行獲取貸款。

  有些地方政府考慮更多的是“面子”問題,而非經濟效率。很多設施的上馬并未經過認真的可行性分析,大多出于短期化考慮。由于沒有收益,政績工程只能虧損,貸款也就失去了還款來源,損失最終只能由發放貸款的銀行來背。從表面上來看,銀行貸款的相當大一部分是以企業名義借得的,是市場化運作,壞賬發生的責任應在銀行本身。但這些貸款往往是在政府的參與下發生的,因而政府也應負一定責任。

  (三)、政府失信導致信貸風險

  關于政府失信行為的幾種方式,以上已經做了詳細分析,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國內一些BOT項目融資、特許經營招投標過程中,由于政府不履行承諾和不信守合同,最終導致眾多銀行產生大量的壞賬。因此,政府失信也是導致銀行產生壞賬的一個重要原因。需要引起銀行的重視。

  總之,政府信用缺失是全社會失信中最具破壞力的毒素,它直接導致了全社會誠信體系的失常。目前我國國民的誠信水平總體上有所下降,有些國民的誠信水平甚至已經突破了道德底線。據統計,近些年來,我國因不誠信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00多億元。不講誠信,讓我們損失的不只是金錢,更主要的是人們相互之間的信任。國民的信用缺失與我國政府信用缺失有關,因而構筑政府信用已刻不容緩。

  [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www.unbank.info)提供,未經銀聯信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17,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