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增長失控苗頭已經顯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7日 17:53 新浪財經 | |||||||||
(銀聯信 信貸風險分析師 劉學印) 摘要: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利潤考核機制和不良貸款占比下降的要求,以及存款的快速增長,都在促使商業銀行不斷加快貸款投放腳步,信貸有出現再次失控的危險。作為成熟的商業銀行,信貸的投放應該建立在準確的資產業務發展規劃、完備的風險控制手段之上,并與自身的發展戰略相聯系,注重行業分析,為有市場、有效益的客戶提供貸款,避免出
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公布后,有人認為下半年銀行信貸面臨著緊縮,理由是:雖然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45萬億元,貸款新增為歷史第二新高,但比2004年同期只多增240億元,只相當于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增量;全年的人民幣貸款增加目標由年初的2.5萬億元下調為2.3萬億至2.5萬億元;下半年貸款調控的原則仍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鋼鐵、煤碳、電力等熱點行業的過度投資開始回落。 但種種跡象表明,信貸緊縮局面正在松動,并有可能出現失控危險。根據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6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為4653億元,而5月和4月的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為1078億元和1420億元,6月貸款增量是5月的4.3倍和4月的3.27倍。 松動跡象首先在房地產貸款里開始顯現。農行近日在長三角推出了房貸聯動機制,借以加快房地產貸款進度。其他銀行也在行動,7月中旬,在江西省銀企融資洽談會上,中行江西分行一天簽約金額就達到28.6億元,10多家商業銀行共簽約215.82億元。如果這些貸款落實,銀企洽談會的貸款總量將接近江西省上半年的新增貸款。 之所以出現上述動向,從宏觀經濟層面和商業銀行的信貸操作層面分析,有以下幾點: 一是4、5月份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公布后,經濟增長放緩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共識,但我國承受不了經濟長期放緩帶來的壓力。而在我國現在的投融資體系下,貸款增長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很大。 二是由于上半年通貨膨脹得到了抑制,政府成功控制了銀行貸款的增速,因此估計趨緊的信貸政策下一步會有所放松。 三是自去年11月到今年5月份以來,銀行一直在增加有價證券投資,貸款投放卻異常謹慎。隨著債券市場收益率的下滑,出于資產配置和盈利的考慮,銀行將增加貸款投放。 四是央行極力推行的企業短期融資券,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商業銀行的流動資金貸款,銀行出于搶占市場份額等因素,在流動資金貸款的發放上提高了主動性。 五是為滿足利潤考核機制和不良貸款占比下降的要求,銀行會在下半年多放一些貸款。 六是存款的快速增長,讓主要靠存貸利差生存的商業銀行有了更多的貸款壓力和沖動。 雖然央行在信貸政策上仍持謹慎態度,但種種因素卻都在促使商業銀行不斷加快貸款投放的腳步?上虡I銀行自身的邏輯和市場經營的法則并不總是同步,在股份制銀行著力吸引境外投資者,國有商業銀行加快改制的關鍵時刻,銀行要特別關注新一輪貸款失控可能帶來的風險。 其實,不利形勢已經出現。在7月26日銀監會公布的二季度末主要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數據中,雖然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637.3億元,比年初減少5545.2億元;不良率8.79%,比年初下降4.43個百分點。但如果剔除掉工行通過財務重組剝離的6340億元不良貸款,今年6月底,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將增至17977.3億元,比年初增加794.8億元。其中,國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將增至16474.7億元,比年初增加723.8億元。這些不良貸款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源于2003年和2004年快速增長的貸款。 評述:多年來,中國的銀行業一直走不出“收就死、放就亂”的惡性循環。在新一輪信貸投放提速之前,作為銀行,要特別注意:第一,貸款的增長是否可能導致資金使用過度,進而惡化資產負債狀況,使自身陷入流動性風險。第二,在消化原有不良資產的基礎上,自身是否還有足夠的消化新增不良貸款的能力。要知道,無論項目多么可行,風險范防措施多么得當,總會要有一部分貸款淪為不良。第三,大部分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低、不良資產占比高的現實,決定了改善資產狀況比改善財務狀況更為緊迫,最起碼同樣緊迫。貸款增長的目標與此目標是否矛盾。如果不良貸款繼續上升,銀行能否承擔可能影響改制、上市、引進投資者的代價。第四,本身的信貸風險控制能力,能否滿足貸款快速增長的需要。第五,能否對企業和個人的信用風險進行準確估價,而不是過分依賴高風險項目來獲取利潤,甚至把風險延緩到長期,把收益轉化為短期。第六,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監管方容忍的邊界,能否讓新增貸款避免因調控而產生的風險。 [中國信貸風險信息庫(www.unbank.info)提供,未經銀聯信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