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業務 > 正文
 

銀行巨額存差難覓優質投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1日 17:21 《財經時報》

  一些銀行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制定大規模的吸收存款計劃,這實際上依然秉承著依靠存貸差賺取利潤的經營理念。這種做法或會阻擾它們自身向現代商業銀行轉型的步伐

  □ 本報記者 鐘華

  “即使銀行一年不吸收存款,經營也能夠維持得下去!

  一位國有商業銀行人士近日向《財經時報》做出此種判斷的原因在于,中國金融機構已經擁有9.2萬億元的存差,這相當于全部存款余額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巨額存差并未阻礙商業銀行繼續吸納存款的力度。《財經時報》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絕大多數商業銀行2006年度吸納存款的計劃將與2005年大體持平,有些還略有提高。

  導致商業銀行執意吸儲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不繼續吸收存款,可能會導致其市場份額下降。

  其實,在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過程中,刻意減少信貸資產比重必然會導致存差加大!敦斀洉r報》在采訪中注意到,銀行界普遍認為,存差巨大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巨額存差沒有更多、更高收益的投資品。

  一些市場人士建議,應進一步拓寬銀行賬戶與基金賬戶的勾連,雙方聯動應不局限于貨幣市場基金,還需向債券型基金、甚至穩健的股票型基金方向拓展。此外,新增存款若能以理財資金、而非儲蓄資金形式進入銀行體系,對緩解其流動性風險也將有益。

  另外,商業銀行緩解高成本資金壓力的途徑之一是價格手段,也就是降低存款利率。但《財經時報》獲知,盡管多家商業銀行都在研究降低存款利率的可行性,但“誰都不敢先吃螃蟹”。

  兩難境地

  一般而言,商業銀行在每年的四季度開始便會制定次年的綜合發展計劃,其中之一就是吸收存款計劃。由于這一計劃屬于商業銀行機密,《財經時報》無法獲得各家商業銀行2006年吸收存款計劃的具體數據。

  但央行2005年的數據,已經顯示出銀行體系的資金流動性在過去一年大幅增加。2005年,金融機構存款新增近5萬億元,存貸差新增2.7萬億元。

  銀行體系總額高達9.2萬億元的存差,讓商業銀行倍感流動性充裕的壓力,因為錢多,但適合銀行的市場投資品卻十分匱乏。這使得大量資金拼命購買央行票據,這不僅加大了央行回收流動性的難度和成本,而且也使央票收益率節節滑落。

  目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資產收益率與同期限存款利率已經倒掛。比如,一年期央行票據招標利率低于2.2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緩解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壓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降低存款利率。

  《財經時報》了解到,各家商業銀行都在研究降低存款利率的可行性。而在一位國有銀行人士看來,企業機構可能是商業銀行降低存款利率的突破口。

  雖然現實利率政策使得商業銀行下浮存款利率的手續十分簡便——只需將方案上報央行即可,但銀行對降低存款利率的顧慮很大。

  中國儲蓄存款文化決定了商業銀行對于存款向來是“全盤接收”。因此,商業銀行一旦發出降息信號,將被外界解讀為是在拒絕存款。商業銀行擔心率先降息,會使得自身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這種尷尬境地造成了商業銀行在流動性過大的背景下,依然不敢減弱吸存的力度。

  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慧勇向《財經時報》指出,目前,存款是中國商業銀行所有業務的基礎,銀行如果放棄或減少存款,就意味著放棄或減少非信貸業務的經營活動。

  除此之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有夸大的成份,而且,今年股票市場必然擴容,根據歷史經驗,股市走好一般伴隨著銀行存款的減少。

  因此,銀行不敢輕易減少新增存款,防患于未然。

  攫取利潤

  目前依然有利可圖是誘使銀行大規模吸儲的重要原因。

  財政部最近發行的一期國債中,3年和5年期的利率分別為3.14%、3.49%,低于同期的定期儲蓄3.24%和3.60%的利率水平。

  這種利率倒掛的情況,將引發商業銀行的投資風險。

  眼下,商業銀行必須通過滾動短期資金來投資長期產品,從中獲得收益。

  因此,中國建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許一鳴個人認為,商業銀行應該對高成本資金的運作采取一定的限制性措施。

  無解方程

  需要指出的是,商業銀行這一吸收存款計劃與其運行機制密不可分。目前處于股份制改革中的各大商業銀行紛紛上收信貸審批權,造成下屬“分支機構不抓存款,就沒有事情干”。

  與此同時,各家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的競爭也很強,“存款增加是必然的,如果你不要,就被別人搶走了”。

  其實,相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小銀行更具強大的規模擴張沖動。

  銀行的“沖動”基于兩個理論的支撐:規模經濟理論和范圍經濟理論。前者表明,銀行規模擴大一倍,平均成本降低5%-8%;后者認為,謀求競爭優勢的關鍵在于擴大業務范圍。

  業內人士擔心,一些銀行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制定大規模的吸收存款計劃,實際上是繼續本著“存款立行或者貸款立行”的傳統理念來經營銀行,這很可能會加劇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如果經營不善,也會干擾自身向現代商業銀行轉型的步伐。

  因此,各家商業銀行急需在經營理念轉型與保持市場份額的兩難背景下,找到一條處理存款的道路。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