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征信讓老賴無處藏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18:19 財富時報 | |||||||||
文/柳小荷 陳 穎 8月30日,北京市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部的劉力臉上終于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劉力在北京市商業銀行工作已經有些年頭了,可就是一直輕松不起來,尤其是到了年終結賬的時候,他更是被那些“死貸”急得焦頭爛額。小劉所在的部門隨時隨地都在為個人
“現在好了”,劉力近乎激動地說,“以后我就不用總是跟在貸款客戶屁股后頭催還貸款了!眲⒘Φ男θ菔撬徒o剛剛正式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最好禮物。從今年10月1日起,個人在全國任何銀行所開的賬戶,都將匯集到同一身份證號下,商業銀行信貸審查人員可在當事人書面授權后進行相關信息查詢,并作為發放貸款的固定程序之一。 作為業內人士劉力解釋說:“今后,一個人無論在國內任何地方、任何銀行留下借款和還款記錄,任何一家銀行的信貸審查人員均可查詢。也就是說一名‘老賴’如果在北京欠錢不還,那他在上;蚱渌獾劂y行都借不到錢,因為這些銀行只要一點鼠標,就能查到他欠錢不還的記錄! 去年,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北京發表了“中國金融服務業展望2004”報告。報告稱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12家商業銀行的信用狀況均為投機級標準,而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比例大概在44%~45%,此消息一出,讓世人頗為震驚。 據悉,近20年來,中國一些企業或個人因為信用缺失使國家遭受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相當于我國年財政收入的37%,這意味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因此至少減少2個百分點,每年因逃廢債務造成的直接損失約1800億元。 誠信缺失已成為銀行難以承受的巨大“包袱”。 誠信缺失征信來補 8月30日央行宣布: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數據庫基本實現各商業銀行聯網試運行,全國共有127家商業銀行聯網。目前,全國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90%的信用記錄已經入庫。 在實際操作中,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是各商業銀行的信用數據信息共享平臺。主要采集和保存個人在商業銀行的借還款、信用卡、擔保以及相關身份識別等信用信息。數據庫向商業銀行提供個人信用信息聯網查詢服務,滿足商業銀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風險的需求并服務于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 字面意義上的個人征信體系則是指根據居民的家庭收入與資產、已發生的借貸與償還、信用透支、發生不良信用時所受處罰與訴訟情況等,對個人的信用等級進行評估并隨時記錄、存檔,以便信用的供給方決定是否對其提供信用和提供多少信用的一種制度體系。 央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主要包括企業征信系統(CCRS)和個人征信系統(PCRS)構成。 近年來,中央、國務院對建設我國信用體系問題十分重視。溫家寶總理在2004年全國銀行、證券、保險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形成覆蓋全國的基礎信用信息服務的網絡。2004年12月15日,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即個人征信系統)已初步建成并開始進入試運行,2005年7月,該系統已在全國范圍內正式運行。 企業征信方面,早在1997年央行就開始建設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該系統建立了人民銀行總行、省域和城市中心支行三級分布式數據庫,以城市為基礎,以貸款卡為媒介,采集、整合與銀行有信貸業務關系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基本信息及信貸業務數據并每日更新。該系統于1999年在全國301個城市推廣,2001年在各省轄內實現聯網,2002年實現全國聯網運行。 其實,2005年開始,個人征信系統已在部分商業銀行開始應用。據一商業銀行提供的數據表明:該行上半年5月份以前已經全部完成各省級分行的系統應用培訓工作,并開始進行系統用戶的設立。截至6月底,共設立各類用戶5000余個。并且整個系統的推廣也在逐步進行當中,上半年,該行應用該系統進行查詢的次數超過250000次,主要涉及消費信貸、個人住房貸款及信用卡三方面。 中國工商銀行從去年開始就有了自己的“黑名單”。去年9月23日該行建立的特別關注客戶信息系統(CIIS系統)正式投產運行。工商銀行新聞發言人汪先生介紹說,CIIS系統是該行利用計算機技術,采用自動化手段匯集全行各相關業務部門的不良客戶信息建立起來的全行統一信息系統,其功能就是為銀行審核客戶信用狀況提供依據,并對不良信用客戶再融資進行預警。通過使用CIIS系統,工商銀行實現了全行跨專業、跨地區不良信用客戶的信息共享,跨專業、跨地域防范信用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強。 杜絕貓鼠游戲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貓捉老鼠的游戲,在個人信貸問題上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就是不能根除。而個人征信系統的應用對于在全國范圍內防范個人信用風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介紹,實際應用該系統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央行利用該系統產生的拒貸次數已經超過了50筆,涉及金額近3000萬元。如果可以在全國所有商業銀行全面鋪開,則對于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防范個人信貸風險具有積極的作用。 個人信貸系統聯網了,車貸將會受到哪些影響?對此建設銀行車貸負責人說:“原來沒有聯網,有相當一部分人用同樣的身份在不同銀行進行二次貸款,銀行損失就會加倍。而且本行中的資源是共通的,一次房貸的黑戶我們就不會再對其做車貸了。但有些欠款是非主觀的,現在很多經銷商或中間代理公司,為了減少他們的損失,就采取一些如變相加價或代理還款的方式! 住房貸款方面,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央行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全面啟用,今后購房者二次置業貸款時,銀行將輕易查到相關信息,并執行6.12%的貸款利率,換言之,購房者將為此付出比首次置業高0.61%的利率。據某房地產專業人士介紹,個人信用數據庫的全面啟用配合今年的房貸利率政策將有助于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將有效打擊房地產業中的投機性購買行為。 建設銀行王汝成認為,目前個人信貸業務在不少銀行中大力開展,大多需要相應的不動產作抵押,在信用貸款和保證貸款中,對申請者的要求更高,擔保方必須是在該行代發工資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干部或職工,同時要對其作出較為詳細的資信評估。然而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前各家銀行并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個人資信評估。易造成不良貸款,現在有了個人信系統,不僅降低了銀行信用風險,也節約了人力物力用來發展業務。 華夏銀行的郝先生則有自己獨特的眼光。以前客戶來辦理個人信用貸款,我們需要花很多時間進行調查和評估,手續也很煩瑣,《辦法》的出臺,我們只要動動鍵盤,就可以準確地了解客戶信息。這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客戶,另一方面也杜絕了不停追債貓鼠游戲。 中國工商銀行的汪先生推薦了CIIS系統。 據了解,中國工商銀行的CIIS系統自去年施行以來已累計堵住760起個人不良信用客戶再融資,拒絕惡意貸款金額達1.11億元,平均每個工作日92萬元。同時,工商銀行還通過使用CIIS系統追回不良信用客戶積欠的貸款本息共計109.8萬元。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家劉爾鐸教授指出,我國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其中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信用體系不完善。無論對市場經濟還是社會發展信用度越高,市場效益也就越高。而信用體系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完善。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弘研究員認為,征信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不同部門、行業、社會各個層面緊密配合,立法、執法等各個環節有效銜接。中國人民銀行開了個好頭,應該肯定! 誠信與財富的博弈 在新加坡和東南亞等地有這樣一種現象:當地人不供奉財神而供奉關公。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他們在金錢和誠信面前更注重誠信。關公是重信義之人,在當今可以說是誠信的代言人,當然人們爭相供奉關公。現在香港等地已經開始“進奉關公,不進財神”。 已嘗到誠信甜頭的李玉告感慨地說:“我在一家外企工作,使用信用卡兩年了,我現在在銀行的信用度很高,有形的財富很容易縮水,可能消耗光,可是誠信卻是一筆用之不盡的無形財富。我用誠信為自己搭建一個更好的未來! 趙弘研究員預計,誠信是一種未來投資,任何一個人的行為,在社會上都會有一種成本,同時有一種收益。人的行為是在投資和收益中得到比較,信用必須有收益,人們才會投資信用,反之,失信必須承擔成本,人們才會減少失信!掇k法》的出臺雖然僅僅是從個人信用貸款這個層面,但它的意義在于打破原有的地域和“熟人圈”這樣一個誠信局限,邁出了一大步。也為建立全國的信用體系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一個人的誠信,實際上是在對他的未來進行投資,降低他的活動成本,積累他的無形資產。 包治百病無良方 “個人信貸是要把個人很多重要的資料提供給銀行,現在銀行要將我們的這些資料數據庫聯網,是否會被不懷好意的人看到,我有一點擔心。”這是一位正準備貸款買房的李先生擔憂。一位銀行工作人員解釋說:“目前的《辦法》雖然提到了保密原則和管理辦法,但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一旦聯網,客戶資源有可能外流! 劉爾鐸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上述情況也是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點,個人對銀行的信任,銀行間的相互信任,在信用體系建設初、中期都需要嚴格的法律來制約,對于個人信息資料,要靠法律來保護,比如一旦客戶資料被泄漏,銀行就要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和經濟賠償,來提高客戶信息資料的保密度!掇k法》是全國開始實行的,每個銀行都是平等的,所以不會有不良競爭的現象出現。 趙弘研究員肯定了擔憂的客觀存在。銀行間共享消費者的信息,可能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銀行是個商業主體,并非政府職能部門,占用信息數據的行政管理部門開放數據,需要相關的國家法律的支持。因為這牽扯到明確信用機構可以采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的范圍,政府信用信息與企業信息相關的商業秘密,以及與消費者個人信用信息相關的個人隱私權。 相對中國的個人信用體系,美國的則更加完善。在建立個人信用體系之時,美國曾相繼頒布了《公平信用報告法》、《隱私法》、《信息自由法》、《信用修復機構法》等十多部相關法律來規范信用的收集和披露。在美國的《隱私法》中有明確規定:“除非經過本人書面申請或預先的書面同意,任何辦事機構,不得通過任何通訊手段,向任何人或任何其他機構泄露記錄系統中有關該個人的任何記錄!狈駝t,將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