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 記者 曹韻儀《 國際金融報 》( 2021年09月06日 第 05 版)
銀行作為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對于資金用途和流向也應承擔起責任,以起到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的保障作用。
新學年伊始,“雙減”政策落地后,教培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革。
“從目前來看,大型銀行在風控端對教培場景非常謹慎。”專家表示,未來銀行的布局基本以行業審慎為基礎,小步慢跑。
不久前,華爾街英語倒閉或波及6000多人,有十多億元的“學費”窟窿,涉及平安銀行、中信銀行(信用卡)、浦發銀行(信用卡)等十多家金融機構。隨著近年來教育培訓機構的風險暴露,銀行該如何布局教培場景,又該如何監管資金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銀行應起到監管作用
“此前,金融機構對于教育分期、教育消費金融貸款的布局很多。”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指出,相比其他場景,教育場景的客戶主動消費能力很強,其客群的實際還款來源相對比較有保證。
不料,7月24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下稱“雙減”),指出要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充分考慮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點,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未來想象空間急劇縮小。
“教育場景之前是比較優質的消費場景,但由于當前國家對教育的強監管,減輕社會憂慮,加大了監管力度,加劇了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資深信用卡行業專家葛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而華爾街英語“跑路”,留下十多億元的“學費”窟窿更是新添的創傷。值此教培行業發生巨變之際,銀行該如何布局,又將如何確保消費者權益?
葛亮表示,國家對K12的態度與前幾年對P2P行業的態度是比較接近的,不可能出現所謂的大浪淘沙留下了優質的機構,銀行或將聚焦于職業培訓類的場景。
“但目前教育培訓行業受政策影響,余震還未結束,大多數機構不太會把該場景作為主要發力對象。未來銀行的布局基本以行業審慎為基礎,小步慢跑,但從目前來看,大型銀行在風控端對教培場景非常謹慎。”葛亮表示。
對于近年來發生的教育機構攜款跑路,留下學員“一地雞毛”的現象,銀行究竟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作為貸款方,銀行是否只具有審核風險的義務,但不具備監控資金的義務呢?
對此,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惠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銀行不僅要在放貸過程中審核風險,還要對資金用途、資金劃轉等進行全程監管。“銀行有檢查業務,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銀行多年來的‘三教三查’制度,所以銀行在放貸以后對于還款風險、資金用途等,還要跟蹤監管”。
因此,銀行作為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對于資金用途和流向也應承擔起責任,以起到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的保障作用。同時,銀行和教培機構的合作模式的不同決定了其承擔風險的義務不同,專家也提出了兩種模式:
“一種是to B模式,即銀行和教培機構簽訂的是對公金融服務,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風險的預判將直接影響銀行的風險敞口。”葛亮分析,第二種是to B to C模式,在該模式下,教培機構只起到渠道的作用,授信的主體是C端用戶,銀行更多是把風險能力放在了C端用戶。
各地落實監管途徑
今年3月下旬,北京海淀區教委聯合海淀區金融辦向各校外培訓機構、各有關銀行和相關單位下發《關于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資金監管的通知》,要求在海淀區全面實施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資金監管,培訓機構預付費必須100%接受監管。
據了解,已有近20家銀行積極響應參與資金監管工作。目前,北京12區公布首批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目前,北京地區的“監管銀行”包括工行、農行、交行、招行、光大、中信、浦發、北京銀行等十余家銀行。白名單中同時明確了這些機構的法人性質均為“非營利性”。
而資金監管工作也逐漸在全國范圍內鋪開。
7月20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廣州市培訓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要求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應在本市選取一家銀行開立培訓費資金專用賬戶,并授權銀行向教育主管部門及時推送專戶相關信息。
今年7月24日,《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正式下發,強化培訓收費監管成為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出臺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政策的地區已超10個省市。除北京外,天津、福建、浙江等地均已出臺相應監管措施,要求教培機構在銀行設立專用賬戶。
6月1日,上海市培訓協會公布首批培訓機構與商業銀行實施定期劃扣等新型資金監管機制的試點名單,在單卡實施的基礎上,探索試點實施銀行專戶劃扣模式。
據記者統計,目前已公布12批白名單,共涉及25家培訓機構和包括中國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等在內的11家商業銀行。名單上的每一家教培機構都配有一家“監管銀行”,并開立單獨的監管賬戶。
具體而言,消費者預付的培訓資金由商業銀行直接收取、保管。商業銀行按照與消費者及培訓機構的合同約定,將培訓資金定期劃扣至培訓機構,每次劃扣額度對應的培訓服務時限不超過3個月(約定培訓周期)或者60課時(未約定培訓周期)。
參與白名單的某教育機構對記者表示:“我們與商業銀行合作開設電子賬戶,對于用戶而言流程都是一樣的,還是先報名付費,但是錢會一直在電子賬戶里保存著,過一段時間再轉到我們賬上。”
此外,商業銀行每次劃扣培訓資金的時間在相應培訓服務開始前的1個月內。消費者可以按照合同約定,要求商業銀行停止后續培訓資金的劃扣。
上海某區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提醒學員家長,培訓機構“白名單”只是提供一定的信息監管渠道,雖然有一定監管機制但不代表完全沒有風險,并且目前這樣的監管還在試點階段不是全覆蓋,在報名時仍需了解情況。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