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6年01月18日 15:14 中國金融雜志 

新浪金融曝光臺理財遇飛單,存款變保單,理賠遭遇霸王條款,怎么辦?點擊“我要投訴”!金融機構申請入駐,第一時間傾聽用戶聲音。

  王春英

  編者按: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地位的逐步提升,包括本外幣在內的跨境資金流動頻度加快,規模也持續攀升,對跨境資金的監測與管理成為識別潛在金融風險和防范風險傳遞的重要途徑,因此專業化監測、管理工具的健全與完善成為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本刊特別策劃專題,約請業內人士和專家分別對國內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體系、類托賓稅管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人民幣跨境業務信息管理系統等工具進行梳理。

  近年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規模持續攀升,波動性也進一步加大,相關的監測分析也在逐步適應新形勢和新變化,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和強化。在這一過程中,外匯管理部門積極踐行的“五個轉變”,其中之一就是從重審批轉變為重監測分析,同時,在轉變中逐步加強的事后管理和主體管理也需要以監測分析為基礎。目前來看,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已逐漸形成了一套既符合國際標準又具有本國特色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體系,從夯實數據基礎、完善監測機制、支持風險防控三個方面不斷加強,在把握跨境資金流動形勢、防范跨境資金沖擊風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統計數據是基礎

  主要數據:涵蓋涉外交易相關的三大環節

  目前我國的跨境資金流動統計數據已比較全面。一是國際收支數據(涉外交易環節),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的統一標準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反映一段時期內我國發生的對外貿易投資等所有交易,以及某一時期末的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余額。二是跨境收支數據(或涉外收付款數據,資金跨境環節),通過境內銀行采集企業、個人等在銀行辦理的所有本外幣跨境資金收入和支付的逐筆信息,反映非銀行部門的跨境資金流動情況。三是銀行結售匯數據(本外幣兌換環節),通過境內銀行統計銀行為自身或客戶辦理的外匯買賣情況,反映境內外匯供求總體狀況。以上數據都可以區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不同交易性質,有的還可以按照機構或個人、企業類型、行業、交易國別、幣種等進行分類監測。

  此外,跨境資金流動監測中還包括一些專項統計監測,如直接投資、外債、銀行外匯頭寸、個人結售匯等登記或管理信息,以及貿易信貸等調查數據,重點關注于跨境資本流動的某一方面。

  采集體系:直接申報和間接申報為主,輔以抽樣調查

  申報、調查等是外匯局采集跨境資金流動相關數據的主要方式。直接申報是指由機構直接向外匯局報告其自身國際收支相關業務的申報方式。目前最主要的直接申報就是金融機構進行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和交易的統計申報。間接申報是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申報的是代客業務,不是銀行自身業務,銀行起到協助申報的作用。例如,非銀行部門的跨境收入支出就是采用間接申報方式采集的。第三種是調查,對于采集數據成本較高的統計業務,我們通常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這也是國際上較普遍的做法。即采集部分樣本的信息,通過統計學方法推算整體目標。目前,采用調查方式獲取數據的主要是貿易信貸調查制度。該制度通過調查小部分代表性較強的外貿企業,而最終得到全國的貿易應收應付、預收預付等信息。同時,對于結售匯等業務統計仍沿用傳統由銀行報送匯總報表的方式。

  近年來,外匯局在統一數據采集方面取得較大成效。除國際收支統計外,還將結售匯統計、外債統計、擔保登記、直接投資備案、QFII/QDII等專項業務管理信息的采集也融入統一數據采集大框架下。國際收支統計偏重于采集涉外交易的交易性質,而不追究交易的合規性;各項外匯業務管理則偏重于監測市場主體是否按照相關流程和要求辦理外匯業務。外匯局在采集數據時,充分考慮了整合問題,力爭將所有信息一并采集,同一交易只采集一次,監管和統計對數據的不同需求反映在逐項信息要素上。

  質量控制:完善國際收支數據核查機制

  數據核查是保障國際收支數據質量的主要手段。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統計制度體系不斷完善,2013年,《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修訂并頒布,同時為配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和國際投資頭寸手冊(第六版)》在中國的實施,國家外匯局相繼出臺了多個統計制度。在此背景下,為滿足國際收支統計體系向新階段轉化的需要,進一步指導和規范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核查工作,根據現有各項制度的要求、系統環境和客觀形勢的發展,外匯局對現行的《國際收支統計間接申報核查制度》進行了完善,新制度將于2016年起實施。

  今后的數據質量核查還會進一步加強與完善。一是體現核查制度的全面性,新增對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申報和貿易信貸調查數據的核查要求。二是明確國際收支統計核查工作的定位,體現與合規性的差異,即國際收支統計核查旨在根據已掌握信息和可獲得資料核實數據表面正確性,不強調追蹤跨境資金背后最真實的用途和來源。三是強調核查流程及標準,體現原則性。四是簡化大額核查流程,增強時效性。五是重點調整對現場核查的相關要求,充分重視現場核查。總之,數據核查工作將更準確地反映現行國際收支申報統計及其配套系統的有關情況,進一步明確申報數據的核查標準和操作流程,規范國際收支統計的依法開展,提高工作效率。

  數據整合:建設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系統

  監測分析系統是推進系統和數據整合的重要探索。在建設思路上與傳統的信息系統有很大不同。一是采用了數據倉庫技術,建立數據標準,從數據層面整合了外匯局現有內部監管數據資源,可滿足不同用戶根據自身需要提取所需信息。二是以服務為導向,構建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監測分析框架。三是從發展的視角搭建以主體監管為核心的監測分析體系,同時能支撐各類監測分析業務應用。

  綜合與共享是監測分析系統的主要特點。具體來看,一是為跨境資金流動的有效監測和分析提供綜合性平臺。基于外匯局現有的業務系統,將已有數據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從而為加強監測分析、完善事后監管、提升風險防范能力提供基礎性的信息服務。二是為全面整合和數據共享提供了空間。監測分析系統的建設打破了各個系統之間的壁壘,為外匯局內部跨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利用建立了有效的渠道。三是為主體監管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充分的信息資源。系統的建設按照主體監管的思路和理念進行規劃、設計和構建,以主體為出發點,實現了對企業、銀行等主體外匯業務活動的全面把握。四是為適應外匯管理工作重點的轉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系統為業務人員開展分析工作搭建了信息服務的平臺,適應性、開放性水平大大提高,能快速響應和適應外匯管理監測重點的變化。

  方法機制是保障

  監測重點:從關注流入轉為雙向監測

  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金融因素,評估國際收支運行環境的較大變化。近年來,全球經濟總體呈現不平衡的緩慢復蘇,同時,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下行壓力持續存在,仍處于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換的時期。我國國際收支格局發生了重大轉變,監測分析重點也應及時作出調整。2011年以前,我國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下同)持續了十幾年的“雙順差”,其中,經常賬戶順差在2005年突破千億美元,隨后快速攀升,在2008年達到4206億美元的歷史高點,近些年回落至每年2000億美元左右;跨境資本持續凈流入,部分年份的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甚至超過經常賬戶,成為外匯儲備增長的主要貢獻因素,儲備也經歷了快速積累期。但2012年,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在多年來首次出現年度逆差,2013年雖然重回順差,但自2014年第二季度起,資本和金融賬戶持續逆差,“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格局逐步形成,2014年下半年以來外匯儲備余額轉為總體下降。為適應內外部環境和國際收支形勢的較大變化,我國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重點從以前的流入方向轉為雙向監測,根據形勢變化在不同時期分別側重流出或流入的監測。

  分析框架:解讀數據變化背后的推動因素

  針對每一環節的跨境資金流動相關情況進行深入剖析。根據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將全口徑的跨境資金流動區分為“相對穩定”和“波動較大”兩類性質的資金。經常賬戶和直接投資項目相關的國際收支交易穩定性較高,是我國外匯儲備長期積累的基礎,也是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穩定的主要支撐因素。資本和金融賬戶中的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項下跨境資金波動較大,近年來在跨境資金流入較多時起到了助推作用,在跨境資金流出時又表現為主要渠道。此外,針對兩類跨境資金流動還可以進一步細化分析,研究貨物貿易順差和服務貿易逆差的各自特點,區分我國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的不同變化。當然,在跨境收支和銀行結售匯數據分析時,也可以關注不同交易項目和渠道,甚至是按照交易主體、企業類型、國別等進行多維度分析。

  梳理跨境資金不同環節數據之間以及與其他相關數據之間的聯系和深層含義。例如,企業等境內主體結匯與跨境外匯收入之比(結匯率)可以衡量其結匯意愿,也就是將跨境外匯收入兌換為人民幣的意愿;企業等境內主體售匯與跨境外匯支付之比(售匯率)用于衡量其購匯意愿,即跨境外匯支付時直接從銀行買入外匯的比例,而不是利用自有外匯存款或借用外匯貸款。因此,結售匯差額與跨境外匯收支差額的差異又可以反映外匯存款、貸款等變化情況。上述分析框架可以部分解釋我國外匯儲備的上升與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外匯資金在央行[微博]儲備與企業、個人外匯存款之間的流動,另一方面體現了企業借用和償還外匯貸款對儲備的影響。此外,匯率折算等非交易因素、企業和個人跨境外匯收支也是影響儲備變化的因素。

  預警研究:完善國際收支監測預警指標體系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收支危機頻繁發生,對危機發生國乃至整個世界經濟造成較大的破壞。這些危機幾乎都是在某一時點突然爆發,危機國來不及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處于一種措手不及的狀態。因此,建立一個有效的預警系統是預防和對付危機的關鍵。從實踐情況看,預測危機的難度很大,但也可以通過評估相關指標變化,查找可能存在的脆弱性因素。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我國就開始著手研究防范國際收支危機的早期預警模型,形成了一套包含數據管理、監測預警、電子化處理和展示等多項功能的國際收支風險預警系統,重點關注資本集中流出風險。隨著我國國際收支主要矛盾從外匯短缺向大額順差的轉變,大量資金凈流入給宏觀調控、人民幣匯率、儲備經營等帶來了諸多壓力。為此,2009年開始研究完善國際收支風險監測預警體系,主要目標是雙向監測國際收支逆差式和順差式失衡風險,衡量跨境資金流出和流入的當前壓力及未來趨勢。2010年初步建立了相關的指標體系,2013年以來又開始進一步完善和更新監測預警指標,并開發相關系統,目前正在試運行。

  防范風險是底線

  主體管理:前提是主體監測與分析

  主體管理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從監測到監管的過程。外匯管理相關部門通過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系統采集跨境資金流動數據,正是為了實現對微觀主體經濟行為的“大數據”式監測與分析,為后續推進主體管理打下基礎。對于交易背景可疑,同時具有強順周期性的主體,可以進行重點監測,為下一步開展現場檢查提供線索。例如,根據跨境資金流動和大額結售匯情況,近期對某些大型涉外企業的跨境收付、結售匯等行為變化進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通過監測大額結售匯的企業排名情況,發現某些企業的頻繁大額結售匯現象;然后深入挖掘,通過各種渠道以及可獲得的公開信息,查找該企業的集團總公司情況;再根據集團總公司的所有成員企業,掌握集團內所有企業的跨境收支和結售匯信息;在此基礎上,展開大數據分析,將集團作為整體,監測分析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跨境收支、結售匯行為,以及與匯率變動等相關因素的關系,從而判斷該集團公司的市場敏感度、財務運作中的套利行為特征等。

  審慎管理:主要依據是監測分析的結論

  審慎管理需要有的放矢,監測分析能夠在政策實施渠道、影響程度評估和跟蹤監測等方面提供信息與建議,近年來在應對外匯資金較大波動時得到較好的實踐。

  2010年底至2011年初,銀行對客戶遠期簽約凈結匯快速增長。為對沖自身外匯風險敞口,銀行在即期市場提前賣出外匯頭寸(造成收付實現制頭寸下降),增加外匯供給壓力。為此,外匯管理部門對銀行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計算的頭寸余額實行下限管理,限制銀行遠期結售匯敞口通過即期市場平盤,促使銀行及時調整遠期結售匯報價,并由此對客戶遠期結售匯規模形成約束,應對跨境資金異常的流入。政策出臺后,銀行對客未到期遠期差額不再上升,緩解了外匯流入壓力,同時由于銀行增持了外匯頭寸,抵御風險能力得到提升。

  2012年底至2013年初,我國企業和個人等非銀行部門結售匯順差從低位大幅回升,2013年第一季度順差達1693億美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利用銀行的國內外匯貸款替代購匯。為此,外匯管理部門調整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的管理,將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限額與外匯存、貸款規模掛鉤。政策出臺后,銀行一方面增持結售匯綜合頭寸,另一方面控制并壓縮國內外匯貸款規模,國內外匯貸存比得到了控制,外匯流入壓力也明顯緩解。在監測到外匯供求形勢發生變化后,上述臨時性措施均及時取消。

  此外,近期銀行繳納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也是在分析其客戶遠期售匯超常增長后采取的宏觀審慎措施,有效抑制了外匯市場的非理性和投機行為。

  預期管理:在分析解讀中發揮引導作用

  跨境資金流動形勢變化越快、受關注度越高,數據解讀就越需要及時跟上。目前,外匯局針對我國國際收支形勢和跨境資金流動狀況的常規和定期解讀主要包括兩個分析報告和一個數據發布會制度,即半年度的《中國國際收支報告》,每年的《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和每季度的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布會,包含了對我國國際收支、跨境收支和結售匯三套主要監測數據變化的分析與判斷。此外,根據形勢變化和社會關注度,還會不定期以答記者問等方式及時回應熱點問題。

  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體系

  進一步優化統計制度和數據系統,滿足監測分析需求。修訂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統計制度,研究擴大數據報送主體,完善申報內容,升級和調整數據采集分析系統;完善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要求和流程,以適應銀行外匯業務創新。進一步研究完善直接與間接申報核查規則,加大對數據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的核查力度,強調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核查并重;研究專項統計的新方法,實施新版貿易信貸調查制度,研究完善國際運輸項目的調查或估算方法,研究保險業務和間接衡量的金融中介服務統計測算方法等。

  不斷提高監測分析機制的適應力,為把握和應對跨境資本流動新局面提供重要依據。適應世界經濟長期低速復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常態,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國內重大改革落實等帶來的新影響,梳理和剖析在這一環境下的跨境資本流動新變化和新規律;進一步完善數據整合平臺,優化國際收支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繼續加強部門合作,加強監管部門與科研機構、市場機構的交流等,最終為政策調控和風險防范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建議。

  繼續提高數據和信息透明度,加大面向公眾的跨境資金流動形勢解讀力度。按照國際收支手冊第六版等國際標準的要求編制和公布更多的國際收支統計產品。試編月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研究分國別、分幣種報表的編制。繼續通過《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季度數據發布會、不定期答記者問等方式介紹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實際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注熱點。■

  作者系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

  (責任編輯 紀 崴)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金融e觀察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