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數字貨幣的中國之路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項目組
縱觀人類貨幣發展史,貨幣從來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活動發展而演化的。數字貨幣的出現被視為貨幣形態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有望成為新經濟時代的主流通貨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因此其發展備受學術界、產業界和各國央行關注。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表態并投身到數字貨幣的研究實踐當中,中國人民銀行組成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積極探索,正在深入研究并構建法定數字貨幣的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和發行流通體系。
我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動力與基礎
從歷史視角考察,以紙幣為代表的傳統貨幣信息技術含量低、安全性低且使用成本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全球范圍內支付結算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電子貨幣、虛擬貨幣、數字貨幣產品及其支付結算服務的創新試驗層出不窮。
全球央行一直在關注貨幣數字化演進狀況。早在1996年,10國集團(G10)的中央銀行專門在國際清算銀行(BIS)開會討論電子貨幣對支付體系和貨幣政策的潛在影響以及央行的應對策略,并委托BIS密切關注電子貨幣在全球的應用情況。自此以后,BIS定期發布對于電子貨幣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近年來,主要經濟體央行加快了應對策略的研究和評估進程。歐洲央行2015年詳細評估了最近興起的“虛擬貨幣”產品對貨幣政策與價格水平穩定性的沖擊;美聯儲提出了重構更快、更實時支付體系的行動計劃;英國央行最近在各個層面提出將數字貨幣沖擊以及法定數字貨幣發行納入其研究日程。
從中央銀行的角度來看,鑒于目前私人部門發行的數字貨幣方案本身具有的匿名性、低成本、跨區域、去中心化、高擴散率以及高波動性特征,中央銀行必須嚴肅考慮其對支付體系運行、貨幣體系運行以及金融穩定性帶來的沖擊影響,更主動地提出應對方案,優化升級法定貨幣發行流通體系。就此而言,研發并盡早推出我國的法定數字貨幣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基礎條件看,我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具備明顯的優勢。一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后發優勢,歷史包袱小,數字化程度高;二是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經濟最活躍的經濟體,終端用戶使用數字貨幣的潛在需求旺盛,應用場景豐富。因此,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于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貨幣政策實施、金融穩定性維護、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乃至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我國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究最重要的動力源泉和基礎支撐。
設計兼具安全性與靈活性的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
法定數字貨幣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國際上數字貨幣研究的最新進展,結合人民幣的發行流通體系管理框架,兼容并蓄,注重技術手段、機制設計和法律法規三個層次的協調統一,從而構建一個兼具安全性與靈活性的簡明、高效、符合國情的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首先,在技術路線上充分領會、吸收、改造現有廣泛使用的信息技術,確保法定數字貨幣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性與效率性。其次,在機制設計上要在現行人民幣發行流通機制的基礎上,保持機制上的靈活性和可拓展性,探索符合數字貨幣規律的發行流通機制與政策工具體系。此外,在法律法規上要實行“均一化”管理,遵循與傳統人民幣一體化管理的思路。
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在設計上仍然可以采用傳統紙幣所使用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體系,由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到商業銀行的銀行庫,再由商業銀行直接面向全社會提供數字貨幣服務。但數字貨幣的運送和保管方式與紙幣已經迥然不同:運送方式從物理運送變成了電子傳送,保存方式從央行的發行庫和銀行機構的業務庫變成了儲存數字貨幣的云計算空間。因此,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和回籠的安全程度、效率會極大提高。而在終端用戶實際使用中,法定數字貨幣體系可以分為基于賬戶(account-based)和基于錢包(wallet-based)兩種,也可分層并用而共存于同一體系中。
法定數字貨幣的安全保障機制將吸收借鑒加密貨幣的理念,采用傳統記賬方式或者通過以密碼算法為基礎的純數字貨幣來實現,利用安全芯片載體來保護密鑰和算法運算過程,這也是現階段網絡環境下較為穩妥的選擇。為便于普及與推廣數字貨幣,可分級支持輕量級軟件錢包的運用。同時也可以使用包括密碼算法在內的多種信息技術手段、機制設計來防止數字貨幣偽造,確保數字貨幣運行體系的安全性。與紙幣交易類似,法定數字貨幣也要重視匿名性。但數字貨幣的匿名性應是可控匿名,即在法律許可的應用范圍內是可以進行追溯的。匿名是為了按照憲法的要求,保證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但是,社會安全和秩序也是重要的,萬一遇到違法犯罪行為,在法律和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法定數字貨幣需要保留必要的核查手段。因此,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則是可控匿名,根據法律的要求,在保護隱私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之間尋求平衡點。
按照初步設想,法定數字貨幣的流通應用場景不僅要覆蓋紙幣的應用場景(即現場線下交易),而且要大于傳統紙幣的應用場景,重點推動在互聯網上使用。在這方面,系統將研究提供標準化的API,可無縫銜接線上和線下支付行為,以線上支付為主,并支持小額線下交易,以滿足各種經濟發展形態和多種支付交易場景的需要。
注重頂層設計與精益實踐相結合
人民銀行在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之前必須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影響分析,在推出以后仍將采用精益實踐方法論,密切關注其對經濟、金融、社會等各方面產生的影響,及時反饋評估,優化迭代,充分發揮法定數字貨幣的優勢,完善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體系和管理機制,讓法定數字貨幣真正能夠便捷民生,服務社會。未來法定數字貨幣推出后,以下幾個方面需要重點關注。
一是高度關注其對金融體系的影響,發揮數字貨幣正效用的同時防范潛在風險。法定數字貨幣推出后,隨著發行流通機制的進一步探索,其應用場景會不斷深化,應用范圍也會逐漸廣泛。因此,必須長期追蹤法定數字貨幣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尤其是關注其對金融基礎設施運行效率與安全性的影響以及銀行存款脫媒和金融資產轉換加速等現象,并根據監控、計量的結果,適時修正管理機制,降低負面沖擊,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二是密切監控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提升貨幣政策操作的準確性。長期以來,人民銀行對于紙幣在脫離金融體系后的流通情況并不是完全掌握,很難對基礎貨幣運行進行有效地監測,影響了貨幣政策決策的有效性。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將會有效改變這一局面,使得對貨幣供應量及其結構、流通速度、貨幣乘數、時空分布等方面的測算更為精確,可以有效提升貨幣政策操作的準確性。當然,這是一項具有開拓性的浩大工程,我們還需要加強理論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
三是做好法定數字貨幣與其他法定數字貨幣的對接研究,服從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需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金融體系早已密切相連。作為基于網絡發行流通的數字貨幣,更容易“走出國門”,實現境外流通。這至少會給我們提出兩個問題:其一,法定數字貨幣走向國際后如何推廣應用?其二,法定數字貨幣與其他法定數字貨幣如何實現兌換?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做好前瞻性布局,借鑒目前人民幣“走出去”的經驗,制定未來法定數字貨幣在境外使用的技術環境及推廣策略,做好數字貨幣的標準化體系建設。這是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發團隊未來的一個工作重點。
四是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廣應堅持強制使用與市場導向相結合。法定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具有強制使用的特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內,凡是具備接受條件的,均無權拒絕法定數字貨幣的使用。為此,我們需要做好法定數字貨幣接收、轉移的技術支持平臺。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法定數字貨幣是強制使用的,就忽視了市場規律,一定要按照現代支付的發展方向,重視市場需求,做好法定數字貨幣在各種場景下的應用支持,確保法定數字貨幣使用的便捷、安全、高效、友好,提高市場接受的主動性。
五是循序漸進地推進法定數字貨幣走向社會。中國人口多、體量大,像換一版人民幣,小的國家幾個月可以完成,中國則需要約十年,因此,法定數字貨幣的推出也應該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穩步推進,可以選擇一兩個封閉的應用場景(如票據市場等),先行開展推廣,觀察其使用效果,逐步積累經驗,隨時改進和完善,待成熟后再推向全國。另外,我們要認識到,法定數字貨幣和現金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會是并行、逐步替代的關系。后期現金的交易成本會慢慢升高,比如將來去銀行取現或提現也許就要收費了。有了激勵機制,大家自然會更多地使用法定數字貨幣。
當前,人民銀行正在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相關工作。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以包容的心態,開放的胸襟,廣泛吸收金融科技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規劃、設計好法定數字貨幣的實施路線圖,讓法定數字貨幣為我國金融經濟的提質增效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張林)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蔡越坤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