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論依據和架構選擇
范一飛
近年來,數字貨幣熱潮興起,與之相關的一些底層技術,如區塊鏈技術以及分布式記賬方法,也顯示出廣闊應用前景。數字貨幣從理論走向現實,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正在接受市場檢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某些類數字貨幣在私人部門率先得到應用。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也正在積極研究探索法定數字貨幣的制度設計和關鍵技術。作為中央銀行,應基于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促進金融創新、契合技術演進路徑等因素綜合考量,逐步實現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對私人部門類數字貨幣的有效監管。
數字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貨幣演進中包含很多有趣現象。最初的以物易物是一種完全去中心化安排。但由于這種情形下的供需雙重耦合很難,交易效率極低,極大地限制了貿易開展,也無法進行價值統一衡量。在“市場”推動下,貨幣媒介隨之出現,并從開始的實物貨幣逐步過渡到貴金屬貨幣,再到金銀貨幣,貨幣形態和價值越來越趨于穩定,媒介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實物貨幣、金銀貨幣的發展經歷了漫長歷史,但因公信力問題,這類非中心化貨幣容易出現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現象。而隨著國家法定貨幣的出現,人類才終于進入貨幣中心化時代。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另一個巨大跨越。為解決金銀貨幣存在的天然損耗、攜帶不便等問題,國家憑借公權力和公信力發行紙幣替代實物貨幣。紙幣一開始也錨定黃金或白銀,以維持幣值穩定和公眾信心。后來人們發現紙幣可以脫離金銀而存在,于是純信用貨幣出現,這是更為典型的中心化貨幣。紙幣自身價值與票面價值相脫離,不僅節約了發行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促進貿易發展,貨幣政策操作亦自此成為可能。
進入21世紀,互聯網技術大行其道,建立在互聯網和數字加密技術基礎之上的數字貨幣水到渠成。數字貨幣與紙幣一樣,本質上都屬于純信用貨幣,但數字貨幣可以進一步降低運行成本,并能在更廣泛的領域內以更高效率加以應用。從現有的一些類數字貨幣看,其背后都運行著去中心化機制,主要通過分布式記賬方法建立信任體系。但這些類數字貨幣依然存在著與歷史上私人貨幣一樣的根本性缺陷:價值不穩,公信力不強,可接受范圍有限,容易產生較大負外部性。因此,由中央銀行推動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勢在必然。央行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為保證,可以最大范圍實現線上與線下同步應用,最大限度提升交易便利性和安全性。
法定數字貨幣的形態和運行框架
法定數字貨幣必然受到現有支付體系、信息技術的影響,但也需要與現有支付體系適當區分,以專注于自身服務領域,發揮其替代傳統貨幣的功能。從理論上說,支付體系主要處理的是廣義貨幣中的活期存款部分(M1-M0),而數字貨幣則主要屬于現金(M0)范疇。任何一種貨幣都需有具體形態和攜帶方式,實物貨幣、金銀貨幣或紙幣如此,數字貨幣也不例外。數字貨幣的具體形態可以是一個來源于實體賬戶的數字,也可以是記于名下的一串由特定密碼學與共識算法驗證的數字。這些數字貨幣可以體現或攜帶于數字錢包中,而數字錢包又可以應用于移動終端、PC終端或卡基上。如果只是普通數字配上數字錢包,還只是電子貨幣;如果是加密數字存儲于數字錢包并運行在特定數字貨幣網絡中,這才是純數字貨幣。電子貨幣的優點是形式簡單,在現有支付體系下稍作變動即可完成;缺點是對賬戶體系依賴較大,防篡改能力較弱,KYC(了解客戶,Know Your Customer)與AML(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成本較高。純數字貨幣的優點是可以借鑒吸收當今各種類數字貨幣的先進技術,以更難篡改、更易線上和線下操作、可視性更強、渠道更為廣泛的方式運行;缺點是需要構建一套全新生態系統,技術要求更高,體系運行維護難度較大。以上兩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補性,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可以擇優使用以滿足不同需求。
法定數字貨幣的運行框架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可以有兩種模式選擇:一是由中央銀行直接面向公眾發行數字貨幣;二是遵循傳統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模式。第一種也是目前一些類數字貨幣的常用模式,在這種情形下,央行直接面對全社會提供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維護服務。第二種仍采用現行紙幣發行流通模式,即由中央銀行將數字貨幣發行至商業銀行業務庫,商業銀行受央行委托向公眾提供法定數字貨幣存取等服務,并與中央銀行一起維護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正常運行。我們傾向于第二種模式,原因很簡單:一是更容易在現有貨幣運行框架下讓法定數字貨幣逐步取代紙幣,而不顛覆現有貨幣發行流通體系;二是可以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共同參與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適當分散風險,加快服務創新,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
法定數字貨幣運行的技術關鍵和競爭優勢
法定數字貨幣的安全運行必須依靠強大的技術支持,主要包括數字貨幣整體架構,以及由協議、數據格式、數字簽名機制、數字錢包等要素共同構建的數字賬本技術。
從當前行業發展情況看,私人部門推出的各種類數字貨幣主要運用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技術,通過競爭性記賬、公私鑰簽名驗證的方法來保證體系運行的安全性。法定數字貨幣不同于私人部門類數字貨幣:后者去中心化;而前者必須中心化或部分中心化,以保證效率和安全。這一特點決定了法定數字貨幣必須在借鑒吸收私人部門類數字貨幣技術基礎上進行持續創新和改造。例如,變扁平網絡為層級架構,變公有鏈為聯盟鏈,變競爭性記賬為合作性記賬,并讓一些關鍵節點參與到記賬體系中來。
法定數字貨幣賴以運行的另一大技術支柱是密碼算法。從私人部門類數字貨幣運行情況看,正是基于嚴密的密碼算法,使用私鑰簽名才能對賬戶進行操作,由此保護用戶交易安全。但遺憾的是,由于私人類數字貨幣的匿名特點,我們經常會看到因私鑰泄露導致貨幣資產被盜卻難以追償的情況發生。法定數字貨幣必須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既要通過密碼學算法保證數字貨幣用戶安全,又要通過技術手段建立可控匿名機制,實現一定條件下的可追溯,以進一步增強法定數字貨幣安全性。
法定數字貨幣必須接受公眾和市場檢驗,只有被公眾和市場接受的法定數字貨幣才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實現對傳統貨幣的替代。因此,法定數字貨幣從研發之日起就必須高度關注自身服務能力和競爭能力,包括市場公信力、支付便捷性、體系安全性、操作靈活性、應用場景多元化、系統高效性等。雖然法定數字貨幣天然具有法償地位,在具備流通環境的條件下任何人、任何機構不得拒收。但如何科學決定并調控數字貨幣發行量以確保幣值穩定,應成為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最重要的考量,也會日益成為不同貨幣當局在網絡世界展開數字貨幣競爭的關鍵。
法定數字貨幣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法定數字貨幣會對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帶來深刻影響,尤其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更為深遠。目前對這些影響還無法進行準確評估,但邏輯上可能出現幾個結果:第一,貨幣結構發生變化,貨幣乘數增大;第二,實物貨幣需求持續下降,金融資產相互轉換速度加快;第三,貨幣流通速度的可測量度有所提升,大數據分析的基礎更為扎實,有利于更好地計算貨幣總量、分析貨幣結構;第四,降低KYC與AML成本,提高監管效率;第五,提供高效的共享金融環境,驅動金融創新。
法定數字貨幣對金融體系還可能帶來另一個重要變化,即更易引發金融脫媒,影響貨幣創造。由于數字貨幣使存款(M2-M0)向現金(M0)的轉化變得十分便捷,金融恐慌和金融風險一旦產生也會加速傳染,加劇對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破壞性。鑒于此,特定條件下必須設置適當機制加以限制。
當然,法定數字貨幣對金融體系的實際影響只有在其已經作為貨幣發行流通后才能真正為人們所知。我們必須審時度勢、積極穩妥進行制度安排和宏觀調控,以保證法定數字貨幣對金融體系的正面影響最大化、負面沖擊最小化。
將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引向深入
在周小川行長的關心和指導下,中國人民銀行一直高度關注數字貨幣發展,并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從2014年起就組織專家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并于2015年初進一步充實力量,對數字貨幣發行和運行框架、數字貨幣關鍵技術、數字貨幣發行流通環境、數字貨幣面臨的法律問題、數字貨幣對經濟金融體系的影響、法定數字貨幣與私人類數字貨幣的關系、國外數字貨幣的發行經驗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研發工作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內容包括加強內外部交流與合作、設立專門研究機構、進一步完善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和流通體系、加快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構建、深入研究并嘗試應用法定數字貨幣涉及的各類信息技術等。在這一進程中,我們將本著科學、嚴謹、開放的態度,積極探索、審慎實踐,不排斥任何安全有效的新技術、新方法,也期待與社會各界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合作,以共同推動中國法定數字貨幣早日成為現實,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蔡越坤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