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金融曝光臺:理財遇飛單,存款變保單,理賠遭遇霸王條款,怎么辦?點擊“我要投訴”!金融機構申請入駐,第一時間傾聽用戶聲音。
文/董崢 編輯/史曉彤
2015年是中國信用卡誕生三十年,互聯網金融時代給了信用卡這個傳統行業更多的發展空間。在面臨創新與變革大潮的2016年,我們更加期待傳統的信用卡市場能夠創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2015年即將潸然而去,2016年又要翩然而至。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中國信用卡產業雖然遭遇了中國經濟的寒潮,但并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2014年,信用卡在加快了金融IC卡的遷移進程,并制訂了開放銀行卡轉接清算市場的大政方針。2015年,首先是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中國銀行卡轉接清算市場開放的基本框架確定;接著就是中國銀聯大刀闊斧地推進支付移動化、實體卡虛擬化的發展速度。中國信用卡市場在2015年已經顯露出強烈的創新與變革的趨勢。
三大陣營日趨分化
隨著2015年銀行中期年報的亮相,上市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三大陣營日趨分化的格局呈現在市場面前——以工、中、建、農、交和招商、廣發銀行[微博]為代表的第一陣營,以中信、民生銀行為代表的第二陣營,和以華夏、上海、北京銀行為代表的第三陣營。
數據來源于各行年報
從2014年報數據來看,各行發卡量增長依然不減。工行、建行、招商銀行繼續處于前三位領跑。各行增長速度漲跌互現,工行發行了1.01億張信用卡,建行和招行分別以6600萬和6000萬張居第二和第三,此外,建行以26%的增長率,開始逐漸拉開與招行的差距;華夏銀行2014年以40%的增長率位居第一,但是由于總量僅為589萬張,使這個“頭銜”缺失太多光環。
第一陣營中的五大銀行加上招商、廣發銀行的發卡量,已經占到了信用卡市場總量的77%,留給其它銀行的市場空間已經非常狹窄。尤其是建行、中行、農行幾家原國有商業銀行,利用其網點及多年累計客戶數的優勢,發卡量增速后來居上,連續幾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招商銀行發卡量雖然被建行超越,但是依舊保持很強的盈利能力;廣發銀行也在近幾年開始發力,從2010年的1100萬張增長到2014年的3400萬張。
第二陣營發卡銀行中,幾家銀行發卡增速保持平穩發展的趨勢,發卡數量都超過了1000萬張。但是第二陣營卻面臨著很大的市場壓力:第一,自身已經達到業務發展的極限;第二,市場也已經接近飽和,尤其對于非五大銀行而言,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分布和客戶基礎,還是讓信用卡業務發展的空間受到了非常大的制約。
因此,擺在第二陣營的發卡銀行面前的更應該是走“以質量求效益”之路,與第一陣營硬拼市場并非明智之選。中信銀行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或許就代表了一個方向,目前,中信已經與京東、淘寶、百度[微博]、騰訊等互聯網巨頭聯合發行了聯名卡。
第三陣營發卡銀行主要以原區域性商業銀行以及個別較晚發卡的全國性商業銀行為主。這些銀行在信用卡市場上發展的壓力無疑將無比巨大,且如不制訂出特殊的政策,改變原有的經營理念,很難在信用卡市場獲得充分發展的空間。
利潤風險仍為迷局
在發卡繼續保持數量增長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個可喜的現象,即信用卡的交易金額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工行挾1億張卡的威力,交易額達到1.8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卡量和交易額均居亞太地區首位;浦發銀行則以2996億元的交易額、同比增長103%的速度,位列交易額增速第一。
從已公布年報的發卡銀行來看,除工行交易額絕對數值很大外,其它發卡銀行的信用卡交易額增勢顯著,反映出發卡銀行已經將信用卡發展重心移向了鼓勵用卡方向,從粗放式管理的經驗模式轉向精細化管理的經營模式,信用卡業務轉型已成為2015年各家銀行的主要工作。
從八家銀行公布的收入情況來看,隨著交易額的大幅攀升,利息和非利息收入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長,招行以240億元位列第一,同比增長了43%;浦發以48億元、同比增長了85%的收入位列增長首位。其它六家分別為:廣發214億元、光大144億元、中信133億元、民生111億元、寧波14億元、北京2.7億元。
在發卡量增長的同時,信用卡透支余額也呈增長之勢,已公布的工行為3662億元,居總額之首;招行以41%的增速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銀行。以上數據也反映出各銀行對分期業務等促銷力度加大、信用卡活躍率上升。
目前,信用卡主要發展區域還是經濟發達地區,某些銀行單純為了卡量和市場份額,罔顧經濟發展狀況,盲目擴大發卡地區和發卡對象。盡管中低收入人群更鐘情于使用循環信用,也能為銀行帶來更高收入,但同時也必然帶來更高的信用風險。央行[微博]發布的2015年第2季度支付報告中顯示,信用卡期末信貸總額達到6.4萬億元,期末應償總額2.79萬億元,而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337億元,信用卡風險形勢險峻。
網絡化、虛擬化趨勢
伴隨著2015年互聯網金融等支付領域科技的發展,信用卡產業發展的思路與空間進一步拓寬。尤其是在大數據、云技術的應用場景下,將推動信用卡業務實現線上與線下的同步發展,支付已經成為金融的入口,眾多的非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在較高層次進行激烈的競爭,而客戶與賬戶成為了競爭的焦點。
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移動支付已是大勢所趨,移動終端的重要性也已日益突出。隨著首批民營銀行的誕生,以網絡銀行為核心的新型銀行系統將逐漸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例如,在對微眾銀行的測試中發現了類虛擬借記卡的出現,通過綁定它行卡向其轉賬成功。經向專業人士核實,該卡BIN號為銀聯標準的“儲蓄卡”,該卡號已可以接入銀聯系統。據稱,微眾銀行暫時不會發行實體卡。既然網絡銀行的虛擬借記卡已經悄然而至,盡管微眾銀行賬戶內的資金還無法用于消費,也不能向他人轉賬,消費應用場景尚未實現,但這個虛擬網絡借記卡賬戶可以看作是一個突破,那信用卡的虛擬化會不會成為2016年信用卡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呢?
之前,阿里和騰訊一直強調發行并被叫停的“虛擬信用卡”,更大的野心恐怕是不愿意像“京東白條”一樣,只做閉環消費信貸業務,而是想把這項業務從擅長的網上交易通過條碼支付方式延伸到線下。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地幫助阿里和騰訊在完全不占優勢的實體卡支付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從這次微眾銀行閃亮登場中,我們看到的是采用了銀聯卡BIN碼的虛擬銀行卡賬戶。
或許,微眾銀行與轉接清算機構解決了原來存在的市場矛盾問題,這就為網絡銀行發行虛擬信用卡奠定了基礎。這從微眾銀行的高管團隊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背景都是原傳統銀行的高管,他們應該會讓互聯網銀行模式與傳統銀行模式進行融合,讓互聯網銀行發揮出傳統銀行無可比擬的優勢,又不脫離傳統銀行對金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總之,2015年是中國信用卡誕生三十年,互聯網金融時代給了信用卡這個傳統行業更多的發展空間,信用卡產業中各個參與方應該積極投入時代帶來的創新與變革大潮中,共同創建一個全新的信用卡生態系統。
作者簡介
我愛卡網主編,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人士。專注于信用卡行業發展、服務營銷領域研究多年,從事信用卡產品及服務營銷的策劃及市場工作。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