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金融曝光臺:理財遇飛單,存款變保單,理賠遭遇霸王條款,怎么辦?點擊“我要投訴”!金融機構申請入駐,第一時間傾聽用戶聲音。
文/本刊記者 屈燕 閔文文
▲在REITs產生前,只有機構投資者和少數富裕的個人投資者能夠分享投資商業地產項目和權益產生的高收益。而在REITs產生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由于吸引了眾多中小投資者參與,其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經濟和投資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REITs作為一種重要的房地產投資金融產品,比起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現有融資方式,無疑提供了一種更好的金融創新選擇。但是,如何將REITs的特點與中國的具體市場狀況結合起來,穩妥地推進金融創新,同時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長遠發展,值得我們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按照國際上的定義,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s)是一種以發行收益憑證方式匯集投資者資金,由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房地產投資經營管理,并將投資綜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的信托基金,絕大多數公開募集,既可以封閉運行,也可以上市交易流通。
在REITs產生前,只有機構投資者和少數富裕的個人投資者能夠分享投資商業地產項目和權益產生的高收益。而在REITs產生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由于吸引了眾多中小投資者參與,其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經濟和投資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美國為例,過去20年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REITs市值年平均增長16%,從400億美元上升到9800億美元,資產價值增加了1.6萬億美元。
目前,我國正處在“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關鍵時期,一方面,社會擁有大量閑散資金無處可投,另一方面,大量實體經濟產業卻面臨高達10%~15%的融資成本。作為我國經濟基礎和先導性產業的房地產業以及大量持有優質物業的實體經濟產業,無法通過一個合適、有效的金融渠道與大量可投資的流動性資金直接對接的融資難問題亟待解決。
而REITs作為專門投資優質持有型物業的金融產品,能否彌合供需錯位,同時成為國內房地產融資乃至實體經濟產業獲取高效融資的重要工具,為機構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的新方向,拓展金融機構投行及投資業務收入來源,是十分值得探討的內容。
目前國內發展階段
▲ 沈炳熙 中國人民銀行[微博]金融市場司原副司長
從時間上看,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十年,已經臻于成熟;對融資方來說,REITs作為商業地產證券化中的特殊產品,有利于完善中國房地產業的融資渠道;對投資方來說,當前國內房地產開發從銀行貸款受到的制約較多,其他投資渠道則主要是通過信托公司設立房地產信托計劃,資金成本居高不下。“可見,當前已經到了將REITs作為一種商業地產證券化產品正式推出的最好時機。”中國人民銀行[微博]金融市場司原副司長沈炳熙認為。
事實上,中國REITs的推行進程堪稱一波三折,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期間雖有進展,卻未取得實質性突破。2005年12月,廣東越秀集團設立的越秀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只真正意義上以國內物業設立、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但自此之后的7年時間,盡管國內房地產業一直在上升通道中震蕩上漲,但國內真正意義上的REITs卻并未破繭而出。
自2013年以來,關于REITs的推進步伐開始有所加快。從當年8月,瑞銀環球資產管理(中國)宣布將與上海市虹口區公租房公司、太平資產管理和國投瑞銀基金[微博]聯合設立中國首只投資于公租房并持有其所有權的投資基金;到2014年4月,中信證券成功設立中信啟航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并將于發行后3年內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公募方式上市流通,成為國內首只接近真正意義上REITs的權益型房地產投資產品;再到近期萬科、萬達[微博]等發行的準REITs產品,跡象顯示國內REITs正逐漸步入產品爆發時期。
今年6月8日,國內首只公募REITs——鵬華前海萬科REITs正式公開發行,發行規模為30億元,基礎資產是確定的目標公司股權。發行期間單個投資者的單筆認購門檻為10萬元,在產品成立并上市后,在二級市場出資10000元即可參與交易。據產品資料顯示,鵬華前海萬科REITs將拿出12.67億元以增資方式持有萬科前海公司50%的股權。基金增資入股后將依據相關文件的約定,通過持有目標公司股權、獲得目標公司利潤分配以及萬科回購目標公司股權方式,獲取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23年7月24日期間目標公司就前海企業公館項目實際或應當取得的除物業管理費收入之外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將通過業績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進行收益調整。基金將主要通過目標公司逐月以對項目的營業收入(不含物業管理費收入)代深圳萬科支付部分股權回購價款以及目標公司利潤分配的方式實現項目收益。此外,鵬華前海萬科REITs還可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現金,以及法律法規或中國證監會[微博]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基金同時可參與股票、權證等權益類資產的投資。其投資組合比例為:投資于確定的、單一的目標公司股權的比例不超過基金資產的50%,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等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的50%。
▲ 楊廣水 北京市奮迅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奮迅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廣水認為,就投資人認購門檻而言,鵬華前海萬科REITs作為公募產品的創新試點,10萬元即可認籌;期限和流動性方面,鵬華前海萬科REITs基金在10年存續期內將采用封閉式運作方式,能夠有效保證基金在存續期對標的公司權益的投資持續性;基金成立后,場內份額可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微博]上市交易,給持有人提供流動性便利。可見,該項目的最大亮點在于:一是突破了私募REITs產品的限制,公募的形式讓更多投資者參與進來,達到了公開募集的效果;二是針對不動產降低了投資門檻,真正使得房地產投資實現了小額化和動產化;三是在封閉期內可上市交易,具有流動性。
而鵬華萬科REITs的發行也意味著,房地產作為大類資產,在經過證券化后,可以被分割為1000元或10000元等金額較小的投資份額,從而讓大眾購買投資,也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成為房地產項目的“股東”。
為什么要做REITs
▲ 尹作斌 中糧置地財務部副總監
“從投資者角度看,國內商業地產目前的投資模式仍處于近乎‘原始’的階段。”中糧置地財務部副總監尹作斌認為。在國內,個人投資者想投資商業地產項目,只能通過購買房地產開發商散售的商鋪才能實現,而機構投資者則需要單獨成立物業管理部等部門,再雇用相關人等管理、運營,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也未必能達到最佳運營效果。
“現代企業制度的一條重要根本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但這一點在目前國內的商業地產領域并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如果經營權能夠與所有權得到更好的分離,實際上能夠助推國內商業地產迅速擺脫原始狀態,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從這個角度看,REITs通過將資金集中起來委托給專業的機構或團隊進行房地產投資和經營管理,并使得投資者共同分享房地產投資收益的方式,恰能實現對商業地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進而助推商業地產領域的專業化分工。”尹作斌認為。
國內最早一批試點REITs的北京某地產公司副總經理對此表示認同:“如何解決現有資產的資本化問題,包括如何實現商業地產行業的持續滾動和發展,對任何一個大型的商業地產持有商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
他認為,從長遠來看,REITs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進房地產業和國民經濟的長遠繁榮。
首先,商業地產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加上當前整個土地成本的高啟,需要實現持續的快速發展。而且,目前國內除了萬達等仍擁有強大的金融資本支持,很難再誕生一個真正意義上純粹依靠商業地產持有而發展的公司。
其次,從資本配套的角度,一方面,民眾只能購買收益率為4%、5%的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產業開發商融資又面臨10%~15%的融資成本,兩邊資金配置的錯位狀態急需引進更好方式進行解決,才會有利于整個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共同發展。
最后,國外經驗證明了REITs能夠推動實體經濟產業的整體發展,推動社會資本的有效配置。但是,其與國內現行政策卻存在很多沖突,如何能促使政府通過稅收、政策導向合理將持有人利益、投資人利益、國家稅收部門的相關利益進行良好對接,考驗政府的決心和智慧。
▲ 王海天 中昂地產商業副總裁
一般意義上,商業地產開發一旦散售之后將面臨較大的經營管理問題,一方面,不能保證業態的合理規劃和設定,即開發商不能對業態進行統一的管理和布局,另一方面,在分散的產權商鋪里,業主對租金期望值和業態選擇等很難統一,經營能力也各不相同。“這會直接導致空置率較高,商業級次低,影響整體商業氛圍,已經租出去的商鋪經營業績也不會理想,多數地產項目經營慘淡,最后淡出人們視野,長期形成惡性循環。”中昂地產商業副總裁王海天指出,而REITs則可以保證商業地產的整體運作,僅在投資人層面拆小份額實現分散化投資。
事實上,散售作為一種常見的商業地產運作模式,是否合適和有效,長期以來一直是業內爭論的焦點之一。王海天就認為,做得好的商業地產項目一定是自持的,或者是整體持有型的。借助REITs,能否將散售后運營失利的商業地產“起死回生”?散售型的地產開發項目,如商業街或街區型商業等,是否都適合做REITs?REITs是否更適合租金收入比較穩定的社區型商業?是國內商業地產開發商關注的重點所在。
中信金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部負責人兼執行總經理羅霄鳴則進一步指出,在單純的為房地產商提供高效融資之外,REITs作為一種投資于優質持有型物業的金融產品,原則上可以服務于包括廣大實體經濟產業在內的一切優質物業持有方。當前許多優秀的實體企業在做好企業經營時,往往同時面對如何在保障財務安全的前提下解決快速擴張伴隨的物業融資需求以及如何分享企業經營帶來的正外部經濟效應的問題,中信蘇寧項目即為更好的利用REITs工具為實體經濟服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示范。蘇寧通過對前期購置自持門店的REITs化,分享了努力經營帶來的物業資產增值,同時進一步利用REITs及其衍生而來的基金鏈工具徹底實現了其主營業務的輕裝上陣,為其快速擴張門店資產以及物流倉儲設施提供了高效的資金支持。
這其中,理性看待自持物業的金融投資屬性,并對其進行獨立的REITs運作,使其成為企業高效經營的助推器,而不被其表觀上的“減輕企業經營租金負擔”這一似是而非的經營理念所左右,從而最終使自持物業成為沉淀企業資金而非拖累企業發展的絆腳石,正是將REITs作為廣大實體企業(而絕非僅僅針對房地產企業)的戰略金融工具,實現輕重資產分離、高效安全提升企業經營效率的核心理念。
投資者角色
▲ 羅桂連 中國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博士
從國際上看,截至2015年3月末,全球資本市場上的REITs市值近1.7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上市REITs約267只,市值接近980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市值近60%;歐盟上市REITs約100只,市值約190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市值11%;亞洲市場上市REITs主要集中在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市值接近170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市值10%。以美國REITs發展經驗來看,權益型REITs是REITs的主體,而從權益型REITs的持有者結構來看,保險機構尤其是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是REITs最主要的投資者,其次是各類共同基金。
從國內來看,國務院于2014年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在創新投融資機制等指導中明確要求保險行業積極探索,面向保險機構募集資產,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持。在此背景下,保險行業一直在主動作為,設計適合保險資金投資特征的產品。從2012年試點開始至今,已經有9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試點方式發行了22單資產支持計劃,共計812億元,資產范圍包括信貸資產、小貸資產、股權、資產收益權等,其中,資產收益權里面就涉及商業地產收益權。
但是,盡管近年資產證券化發展迅速,保險機構購買卻并不很多。統計數字表明,2014年底保險投資信貸資產證券化與企業資產證券化兩大證券化產品的金額只有195億元,其中,投資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51.3億元,投資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144.19億元,僅占保險公司總資產的0.19%。“主要原因是這兩類產品的期限都在三年期以下,收益率也覆蓋不了保險資金目前的負債成本,難以滿足保險資金的配置需求,造成現有證券化產品與保險投資需求之間的較大差距。”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羅桂連博士指出。
▲ 周以升 高和資本執行合伙人
而在各類購買REITs的基金投資者中,私募股權基金是相對較為特殊的角色。高和資本執行合伙人周以升就表示,在房地產投資中,私募股權基金發揮的作用就是將地產與金融市場進行有效嫁接。私募基金募集的對象范圍雖然較公募基金為窄,但是其投資人大多來自資金實力雄厚的機構或個人,使得其可以成為REITs重要的孵化者和推動者之一。
對于國內房地產投資市場,他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相對于住宅較低的租金收益率,商業物業的整售市場由于參與者多為機構投資人(外資和國內的機構),因此市場交易價格相對比較理性;二是國內商業物業此前有相當比例被散售,該現象是由地產行業的發展階段和周期決定的,在市場高漲期,個人投資人較為活躍且定價較整售更高,因此形成整售和散售市場的套利,催生了散售的盛行。隨著整售市場和散售市場逐步回歸理性,資產證券化將成為下一步發展方向,同時,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的理性化;三是從房地產周期來看,一般來說,市場調整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受制于定價壓力,債性的證券化可能發展更快,股性的證券化(REITs)隨著資產價格調整到位會逐漸出現較好的機會,在房地產周期調整的后期和重啟期,權益類證券化(REITs)將會迎來大發展。
周以升以曾參與的中華企業大廈項目為例說明,該大廈在上海位于頂尖地段,建成時間很早,隨著城市高速發展,逐漸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不能滿足產業升級的需求。高和基金購買該大廈后,通過對外立面進行改造,同時對租戶重新進行調整后,實現了大廈的整體提升改造和增值。從財務上看,改造之前,該大廈租金只有4~4.5元,改造之后,該大廈租金已經漲到7.5元。受制于國內REITs遲遲不能推出的壓力,最終選擇按層出售予若干大客戶,并與物業方簽署了十年管理合同,實現了“產權自由轉讓,統一管理”的模式,也代表了一種私募REITs的探索方向。市場迫切呼吁REITs的盡快面世和擴容。
事實上,有專家就認為,物業、商場通常都存在出售難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期限拉長、資金周轉率慢,持有物業壓力極大,REITs最大的作用是解決了開發商退出渠道的問題,從而可以使更多投資人參與投資商業物業,并使持有人能夠更有動力和耐心經營商業物業。
▲ 鄧大為 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結構融資部總經理助理
不過,REITs作為重要的金融工具,在發行時除了會面臨流動性、市場、經營管理、政策等風險,還可能面臨委托代理、信息披露、關聯交易、監管和法律等各種風險。因此,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通過公司信用評級,對以上風險進行有效評估,為投資者作投資決策時提供策略考量。評級因素主要從資產運營和運營主體的財務狀況兩方面考慮,包括:經營環境、市場地位、資產質量、分散度與穩定性、戰略與管理能力、資本結構、財務政策、財務彈性、盈利能力、現金流保護等。而在對具體的REITs公司進行評級之前,宏觀經濟環境、房地產市場環境、REITs細分行業環境也是影響REITs信用質量的關鍵因素。
隨著國內房地產投資業務的開展,國內評級機構對REITs的評級方法也在實踐中趨于完善,“以中誠信證評來說,通過將國際知名評級機構在REITs方面的成功經驗與國內實踐相結合,形成了針對不同REITs產品特性的評級體系,總體評級思路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個方面是對資產運營主體的資本結構以及財務杠桿進行評估;第二個方面是對現金流的穩定性以及資產的價值演變進行評估;第三個方面是對產品結構化設計中的內部增信與外部增信進行評估。”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結構融資部總經理助理鄧大為說。
面臨的阻礙
國際上,REITs持有的物業主要是商業地產,包括寫字樓、零售物業等,這一方面是由于商業地產的租金回報率較高且較為穩定,另一方面是因為商業地產類型眾多,可通過投資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商業地產分散風險。專家認為,這表明商業地產仍將是未來REITs發展的主要方向。而我國已出現的私募REITs產品,如中信啟航和中信蘇寧,持有物業分別為寫字樓和零售物業,亦均為商業地產。
其實,由于REITs涉及的物業通常以長期持有為主,且投資收益的絕大部分來源于穩定的租金收益,同時有利于資產價格的長期穩定,因此,早在2007年,監管層就成立了“房地產投資基金專題研究領導小組”,專門進行REITs的開發研究。隨后,REITs還被提上了包括國務院在內的政府及高層監管機構議事日程。
但時至今日,REITs在中國之所以久推不動,除了政策法規層面的制約外,稅收問題仍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國現有的稅法框架下,通過長期持有物業獲得租金收入再進行分配,需繳納房產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各項稅收,這在無形中提升了可供選擇的物業資產門檻。
羅霄鳴就指出,在當前國內的稅收體制下,直接持有物業并進行資產交易的稅負較重,對持有型物業的盤活存在一定影響。國際上,REITs是可以直接持有物業的,而根據國內當前的稅制安排,直接轉讓物業資產在轉讓交易環節的相關稅費約占物業增值收入的54%,約占交易對價的22%,故而當前需要通過一些諸如設立項目公司和產品結構化設計的方式進行適當的籌劃。但隨之而來法人持有物業的結構又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持有環節各類稅費的負擔。大量中間稅費直接造成投資者收益低下,而融資方卻成本高企等資金供需雙方之間的嚴重失配,成為目前影響此類產品發行的一大阻礙。
此外,制度缺失也決定了并非有能力管理REITs或者物業的專業機構就能夠直接在市場上發行產品,而必須與交易所產品進行對接,導致國內發行準REITs產品時需要多設置一個環節。目前發行REITs的產品載體是交易所專項計劃產品,其本身流動性不強,仍屬于面向機構投資人的私募產品。
“首先,解決重復征稅問題是推廣REITs最關鍵的步驟,需要研究哪些環節應該征稅,哪些環節不應該征稅。其次,一些產品沒有將商業地產本身納入資產池,而只是將租金作為證券化的基礎,會很難將產品的基礎資產與其他資產進行有效隔離,一旦出現風險,很難進行清償。最后,國內與房地產投資有關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有許多是以私募形式立項,如何轉變成公募形式,增加更多投資者進入,同時加強產品流動性,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沈炳熙表示。
2014年4月,國內離REITs最為接近的產品——中信啟航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成功發行,由中信金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產品總規模逾50億元人民幣,投資標的為北京中信證券大廈及深圳中信證券大廈。退出時,該基金計劃將持有物業的項目公司出售給由中信金石基金發起的交易所上市REITs或第三方。
中信啟航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發行及掛牌交易,標志著中國第一單權益型REITs產品的順利破冰,在中國市場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該計劃募集的證券投資基金是新《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以來第一單非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其管理公司成為證監會批準的第一個專注于包括REITs業務在內的不動產金融業務基金管理公司。相較于之前的產品,該產品最大的突破在于可通過深交所[微博]綜合協議交易平臺掛牌轉讓,從而實現了REITs產品的流通。
但對其他房地產私募基金來說,由于融資渠道狹窄,以及基金募集的法律限制,房地產私募基金依托外部渠道,如商業銀行私人理財部、理財機構和信托公司等平臺完成募資成為一種較為理性的途徑。但是,這些平臺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房地產私募基金做大規模的可能。“由于流動性受到了限制,導致底層資產的價值發現功能受到了削弱。”羅霄鳴說。
政策說
▲ 劉薇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研究中心博士
20世紀90年代,美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極大的調整,1992年商業房地產開發貸款凈損失率升至歷史最高峰2.1%。面對危機,美國政府出臺了《1986年稅制改革法》和《1993年收入調節法》,大幅減低個人邊際稅率,取消對長期資本利得的優惠稅率,取消機構投資者的限制性規定,增強REITs的吸引力,使得REITs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REITs不斷收購價格下跌的商業地產用于出租,獲得穩定回報的機構投資者不斷為商業地產注入了新的大量資金,令REITs在90年代后期獲得驚人發展的同時,對商業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起到了較好的支撐作用。美國房地產市場重新走向復蘇。
周以升認為,美國的案例表明,REITs并非令房價大起大落的“元兇”,而是幫助平抑房價、熨平周期的“良友”。
▲ 羅霄鳴 中信金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部負責人兼執行總經理
羅霄鳴則指出,適當的財務杠桿有助于提升投資者收益水平,是全球REITs投資中經常采用的財務手段。在海外各國的實踐中,均允許REITs進行對外融資,美國上市REITs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3%,新加坡市場允許REITs的最高杠桿比率為60%,從而為REITs提供了一定的資本運作空間,有利于提高產品活力和對投資人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稅收對REITs整個交易過程的影響,主要涉及土地增值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契稅、印花稅等,以及其他稅收優惠政策。實際上,在公租房和保障房領域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究已非常充分,尤其是在公租房、保障房領域REITs產品中的稅收政策對下一步REITs稅收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與此同時,政策制定部門要加快REITs立法,一是明確REITs的法律主體地位、稅收主體和稅負等問題;二是在推進REITs的過程中,加強現有信托法、投資基金法、公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協調;三是充分考慮REITs產品的特殊性,避免‘多頭監管’帶來的不良影響。”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研究中心劉薇博士說。
她同時指出,近兩年來,與REITs相關的稅收制度改革也在有序推進。從營改增來看,改革目標是2015年全面完成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但房地產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營改增是否能在2015年年底之前取得進展,目前尚不確定。事實上,營改增從2012年上海試點以來,緊鑼密鼓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展迅速,直至2014年6月1日將電信業納入試點改革,步伐一直很大,但此后進展緩慢。
房地產稅則是目前已經納入人大立法規劃的重要稅種之一,其正式開征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不動產統一登記體系的完善,預計2018年底可以完成;二是房地產稅立法。其改革關鍵點在于使一部分消費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調節從無到有。“從稅制改革定位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稅制改革定位從國家稅收向國家治理稅收轉型,更強調稅收在宏觀調控中對經濟的協調作用,促使從經濟市場化向國家治理現代化轉變,由效率激勵向公平有序轉變;稅收增長由超常增長向穩健可持續增長轉型。稅制改革的基本原則是寬稅基、簡稅制、調稅率、嚴征管,保持稅負基本不變。”劉薇博士表示。
總而言之,REITs作為一種重要的房地產投資金融產品,在國際上已經普遍運用并為國內實踐開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比起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現有融資方式,REITs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更好的金融創新選擇。但是,如何將REITs的特點與中國的具體市場狀況結合起來,穩妥推進金融創新,同時防范可能出現的投資風險與市場風險;如何更好地健全國內相關法律法規,保證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長遠發展,值得我們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原標題為《中國版REITs進化論:房地產創新金融》,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5年第10期)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