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金融曝光臺:理財遇飛單,存款變保單,理賠遭遇霸王條款,怎么辦?點擊“我要投訴”!金融機構申請入駐,第一時間傾聽用戶聲音。
孫祁祥 朱南軍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十分嚴峻,已經對我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勞動力供給格局、社會保障體系、傳統家庭結構等都造成持續沖擊。能否科學應對人口老齡化、處理好人口老齡化與社會和諧發展之間的關系,關系到我國未來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和諧穩定以及人民群眾的福祉。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當前,我國人口結構正在經歷重大變化,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數據,201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3.3%,比2000年上升21.9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8.9%,比2000年上升1.9個百分點。從最新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1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1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8億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說明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從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狀況來看,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老年人口規模大且發展速度快。目前,我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上億人口的國家。從老年人口發展速度來看,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轉入老年型僅用了約18年的時間,而法國完成這一過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國用了60年,即使老齡化程度很高的日本也用了25年,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老齡化發展十分迅猛。
高齡化現象顯著。1982~1990年,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5%,大于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2010年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不同步。世界上發達國家基本都是在經濟發達的條件下進入老齡社會,即“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國卻是未進入經濟發達階段的情況下,提前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即老齡化呈現“未富先老”的特征。例如,美國194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為8832美元;英國于19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為22429美元,日本于197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為15162美元,韓國于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為12778美元;中國于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只有1128美元。
人口老齡化發展不均衡。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呈現城鄉、區域及省際之間的不均衡特點。從城鄉差異來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呈現城鄉倒置的趨勢,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始終高于城鎮;從區域差異來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東部地區逐漸放緩,中西部地區不斷加速的態勢,而伴隨中西部勞動人口向東部流動,這種態勢將進一步加劇。
失能老年人口數量較多。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失能老年人口數量超過1000萬人的國家,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發展藍皮書(2014)》的數據顯示,我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口已高達3750萬,這將給養老、護理等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原因分析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形成并非源于單一原因,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低生育水平加速人口老齡化進程。自從20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國綜合生育率迅速下降,在緩解人口總量增長壓力的同時,加速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為了實現代際人口平衡,總和生育率一般需要維持在2.1的水平,然而從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我國總和生育率已不足1.5。低水平的生育率助推人口老齡化提前到來。
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加重人口老齡化程度。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使得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快速增加。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僅為35歲,改革開放初期增加到68歲,2010年延長至74歲,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將促使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重。
三次生育高峰與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導致老齡人口疊加效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后出現過三次生育高峰,分別是1949~1957年建國初期的第一個生育高峰,1962~1970年自然災害過后的第二個生育高峰和1981~1990年的第三個生育高峰。這三次生育高峰將在未來演化成為三次老年人口的增長高峰。由于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使得后一波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步入退休時,上一波高峰期出生人口仍然健在,由此產生老齡人口疊加效應,預計2050年前后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
城鎮化水平的提高間接推動人口老齡化。在我國,城鄉之間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生育政策、生育意愿和生育率水平都存在較大差距,因而伴隨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生育意愿與生育率水平逐漸降低,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得到延長,從而推動人口結構的變化與老齡化的進程。
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對人口老齡化造成一定影響。根據統計數據,1982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47,1990年上升到111.14,2000年上升到116.86,2004年創歷史最高紀錄121.18。其后的幾年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在120上下波動,2008年后連續小幅下降,2010年下降至117.94。此后幾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一直在高位徘徊。人口性別結構的失衡導致部分育齡人口難以組建家庭生育后代,這將對人口老齡化進程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對于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對目前的中國來說,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供給方面來看,人口老齡化將改變導致勞動力供給格局發生變化,由此可能帶來勞動力資源短缺、勞動力老化等問題,進而阻礙經濟增長;同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隊伍的大齡化,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技術的更新與進步。從需求方面來看,人口老齡化可能導致未來需求乏力,從而影響經濟增長活力。
人口老齡化將帶來結構性勞動力短缺問題。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勞動力稀缺性將上升,企業會傾向于向技術、資本密集型方向發展,這將對勞動力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從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在我國1~59歲勞動年齡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僅占到約30%,大學本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僅占約5%,這說明目前我國勞動力總體受教育程度偏低。與此同時,企業在向技術、資本密集型方向轉型過程中,會放棄一部分低質量的勞動力,從而致使未來出現大量低素質勞動人口無法實現就業,而高素質勞動力供不應求的局面,即出現結構性勞動力短缺問題。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的影響。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將對我國未來養老保障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根據全國老齡委的相關研究報告,2011~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增加160.7%,勞動年齡人口減少24.2%,老年撫養比由19.7%上升到67.8%,養老負擔增加2.4倍。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的擴大、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養老金支出壓力不斷增加。若按保持養老金合理增長的基準方案測算,2050年養老保險資金總需求將占GDP的11.6%左右,比2012年增加近兩倍,這表明我國養老保障的壓力將大大加劇。此外,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和隨之而來的疾病譜的轉變,將導致我國的疾病經濟負擔和醫療服務需求急劇增加,帶來巨大的醫療費用壓力,這將給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
人口老齡化對家庭結構的影響。人口老齡化改變了我國傳統的家庭結構,由此帶來了諸多社會性問題。我國奉行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在微觀層面上,逐漸形成了“4-2-1”的中國特有的家庭模式。這種家庭模式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家庭養老負擔問題;其次就是家庭的生育問題,由于“4-2-1”家庭的養老負擔十分嚴重,加上生活、教育成本居高不下,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少生晚育。雖然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已經提出了全面放開二胎的政策,然而,究竟有多少適齡人口選擇生二胎依然存疑。
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建議
為科學應對人口老齡化,在分析我國人口老齡化成因及影響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政策建議。
第一,通過積極提升勞動力人口素質、適時延遲退休年齡、轉變農村勞動人口身份以及調整人口遷移政策以吸引外國勞動力等方式,來應對人口老齡化給勞動力供給格局帶來的沖擊。
首先,應逐步調整現行教育體系,提高勞動力人口的質量與素質,減緩人口老齡化的沖擊。隨著人口老齡化水平的迅速發展,勞動力稀缺性將逐漸上升,企業將逐步向技術、資本密集型轉型,這將對勞動力的質量與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減緩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這一沖擊,應逐步調整現行教育體系,將發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其次,應在延遲退休年齡的基礎上,實行更加具有彈性的退休制度。從宏觀層面來看,適時延遲退休年齡可有效緩解未來勞動力格局出現結構性短缺的壓力,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保險金收支不均衡的壓力。從微觀層面來看,適時延遲退休年齡可提高家庭勞動力供給水平,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下“4-2-1”家庭養老負擔過重的壓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已經正式提出了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建議,在具體政策實施上,可以考慮在此基礎上實行更具彈性的退休機制。國家可以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區域,針對就業和勞動力人口、收入分配等多項因素來制定彈性退休政策。
再次,應轉變農村勞動人口身份,提高其工作穩定性與雇用時間,以改善人口老齡化進程中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局面。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勞動人口處于就業不穩定狀態,這種不穩定一方面體現在就業機會的不穩定,即該群體的失業風險較大;另一方面體現在職業流動性較大。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農村勞動人口工作的不穩定性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因而,應積極通過公共政策推動農村勞動人口身份的轉變,提高其工作穩定性和雇用時間。
最后,應適度調整國際移民政策,降低對高技術人才引進的門檻,吸引國外年輕勞動力,以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壓力。具體來講,在移民條件上應著重體現專業化和年輕化,在技術級別、工作年齡、年齡等多方面對申請者進行考察和評估。值得注意的是,在放寬移民政策的同時仍要堅決反對并嚴厲打擊非法移民,以避免其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第二,應逐步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社會化養老支持體系,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將給我國未來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
首先,應逐步完善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建立多層次養老服務機制,將提升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作為改革的重要方向。具體來講,即通過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參數性改革或結構性改革,實現保障資金收支的長期均衡,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同時還要積極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充分發揮商業養老保險對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補充作用。另外,應逐步建立社會化的養老服務支持體系,形成全社會合理的養老格局。
其次,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對健康保障的挑戰。重視對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設完善老年健康支持體系。隨著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逐漸延長,社會疾病譜逐漸從以急性病、傳染病為主轉向以老年慢性病為主,對應地,健康服務也從醫院治療模式逐漸向健康維護模式轉變,這要求未來健康服務資源投放重點由疾病治療向預防保健和后期護理過渡,逐漸實現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
第三,應在全面放開生育管制的基礎上,提高適齡人口的生育意愿與生育水平,優化人口結構,建立應對人口老齡化沖擊的長效機制。
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全面實施二胎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策實施效果不如預期,其原因主要集中在生育成本昂貴和生育意愿不強。因此,今后應在全面放開生育管制的基礎上,還應著重考慮實施降低生育、撫養成本的措施,提高適齡人口的生育意愿。具體來講,一是應考慮為新生兒提供成長教育賬戶,即從新生兒出生開始成立單獨賬戶,專門為新生兒在教育階段的支出提供資金支持。該賬戶可采用個人賬戶形式,采用父母和政府按比例共同出資的籌資方式,以完全基金制為基本運行模式。賬戶可交給專業的商業保險公司管理,采取市場化運營,保證賬戶資金的保值增值,以保證兒童成長階段的絕大部分教育支出。對于父母繳納部分可以實行一些免稅措施,以鼓勵父母采用這種方式為孩子提供教育保障。二是應考慮成立規范化、全面化的兒童生活場所,減輕父母培養子女的壓力和負擔,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舒適成長的環境。總而言之,應在全面放開生育管制的基礎上,提高適齡人口的生育意愿與生育水平,優化人口的性別與年齡結構,建立應對人口老齡化沖擊的長效機制。■
作者孫祁祥為北京大學[微博]經濟學院院長、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南軍為北京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 孫芙蓉)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