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忠義 編輯/劉洋
本輪A股大漲,關鍵要素是融資量很大,投資人選擇向券商融資來購買股票,資金效用因此被放大。但是,通過融資方式炒股,漲得快,跌的時候恐慌性也比較強。
牛氣沖天價量齊漲
股市近日牛氣沖天,價量齊漲,直接推升了券商業績。更驚人的是,在沒有漲跌幅限制的香港股市,中資券商股漲幅更高,有個股單日漲幅高達近60%。中港兩地券商族群暴漲的盛況,揭示了一個淺白的道理:“牛市來了,券商股最先牛;而牛市走了,券商股行情也可能會率先結束。”
本輪A股大漲,關鍵要素是融資量很大,投資人選擇向券商融資來購買股票,資金效用因此被放大。但是,通過融資方式炒股,漲得快,跌的時候恐慌性也比較強。過去股市上漲,基本上投資人都是用自己的錢在買,但這次A股融資的量很大。雖然報導近期股市融資量約占當日交易的17%,但以目前只有900只股票可以融資,如果用融資量和可用來融資購買股票的當日總交易量相比,粗估應該有27%。這個比例相當高,過去臺灣最高達到28%后,股市就一落千丈。
官方釋放利多1萬億元活水入市
自人民銀行[微博]宣布降息后,A股融資融券余額不斷攀升。在人行持續營造市場資金寬松氛圍下,滬深兩地股市一路高奏凱歌,上證指數一路飆升至3,500點,投資散戶跑步進股市,全民炒股時代再度來臨!
銀監會近期緊急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允許商業銀行以理財產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賬戶和證券賬戶等相關帳戶,鼓勵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市,但理財產品僅允許投資股權項目和股權基金,而不是直接投資本市場,且只針對高凈值客戶開放。不過,券商估計未來幾年將帶動1萬億元資金進入股市。股市近日飆漲,加上官方有意引導資本市場發展,銀監會對理財辦法的“征求意見稿”,也被解讀為官方對股市再度釋放利多。
不過,據騰訊財經報導,銀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楊東寧否認“征求意見稿”對股市利多的解讀,他表示這是誤讀,是直接投資不是直接融資。《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評論,“征求意見稿”為防止出現交叉性金融產品的風險擴散,規范理財資金運用應以直接投資形式為主,杜絕出現多重嵌套的投資模式。
《華爾街見聞報》報導,根據海通證券估算,未來幾年新增理財規模在人民幣20萬億元以上。目前居民儲蓄總規模約在人民幣50萬億元,假設有一半左右被理財取代,則未來幾年新增理財規模在20萬億元以上。
假設按照35%配置非標(非標準債權資產)、60%配置債券、5%配置股票的比例,20萬億元新增理財就會帶來12萬億元新增債券投資需求,與1萬億元新增股票投資需求。銀監會此舉旨在改變理財產品投資結構,從根本上解決理財業務中銀行的“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問題。
政府主宰貨幣游戲
近期,央行[微博]繼2014年底降息之后,再次降息。醞釀20年之久的存款保險制度破冰而出,這絕不是偶然行為。
彭博《商業周刊》指出,中國政府正在推動新一輪“四萬億”;但有別于2008年以政府投資為主導,大興基礎建設的“舊四萬億”,“新四萬億”將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的作用。一旦上證指數從2,000點漲至4,000點,新增民營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潛力就會達到人民幣4萬億元以上。
去年12月18日,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微博]在臺北“經濟投資展望論壇”發表專題演講指出,觀察中國的“貨幣游戲”,說穿了很簡單,就是政府透過各種方法將民間的超高儲蓄引出來,以填補公共財政的窟窿。過去幾年的房地產就是將房價炒高,讓地方政府可以透過賣地來籌措基礎建設經費,這幾年很熱的“理財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陶冬再說,“當這兩個都玩不動時,下一個打的主意就是資本市場。”
過去中國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是銀行貸款;而今,銀行不愿意放貸,影子銀行也開始縮手,實體經濟“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資本市場顯然已成為人行將流動性打入實體經濟的載體,成為官方經濟政策延伸的主要渠道。
盡管短期來看,A股走勢與企業盈利預期并不匹配,但中國社科院去年12月15日“適時”公布最新的《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仍指出,目前中國股市已出現“結構性牛市”,隨著房地產價格逐步下跌,資金將轉戰股市,預料今年股市將出現緩漲的“慢牛行情”。社科院報告稱,盡管今年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國內經濟面臨諸多困難,但在改革及其預期帶動下,仍將帶動今年股市行情不斷,大盤接連上漲,結構性牛市已露崢嶸。
去年以來A股上漲了50%,已充分體現中國政府對股市的各種意圖。比如“滬港通”的開啟,就是希望更多資金進入股市帶動股市向好。但當看到“滬港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人行突然啟動有28個月沒有動用的降息工具,A股立即大漲。就目前情況來看,政府希望讓股市向好,來化解當前金融體系之風險及帶動經濟向好意圖,十分明顯。
A股牛市或是初升段
富蘭克林坦伯頓(Franklin Templeton)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墨比爾斯(Mark Mobius)表示,現階段正在加碼中國股市,因為A股近期上漲,將是長期牛市的開始,A股的本益比不高,以及政府致力開放官方壟斷的產業,A股還有一波漲勢可走。陶冬則認為,由于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政策中的地位已發生變化,中國股市正在成為國際資金周轉的主渠道。因此,A股這波牛市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但他同時也指出,“2015年A股會很有意思”。
摩根投信整理過去十年A股表現,可以看出中國股市曾在2005年和2008年分別走了一至二年的多頭行情,波段漲幅高達502%及101%。拉近至2014年來看,自7月起漲迄12月下旬,上證指數漲幅逾47%,在滬港通刺激、人行降息及進一步寬松預期等官方政策持續作多加持下,A股牛市行情正如火如茶展開。
由于目前股市的“掙錢效應”明顯,而實體經濟下滑以及房地產低迷,A股在中國民眾資產配置中的地位上升,引發增量資金加速進入市場。此外,新增資金在操作性質上具“類游資”屬性,這從融資、融券余額的攀升、房地產抵押融資量的增加等方面都不難感受到,全民資金正集體進入股市。
2015年經濟情勢充滿不確定
從宏觀經濟面分析,近期原油價格不斷探底,美元強勢不減,2015年經濟情勢恐將是一場確定以及不確定性因素的拉鋸戰。2015年經濟有四大不確定因素,包括油價持續下跌、中國經濟趨緩、美國升息時點不確定以及歐盟、日本復蘇力道不足。
國際原油價格大跌將是宏觀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其影響層面可分為二,雖會對石油輸出國的財政所有影響,但對石油需求國而言,則有相當大的幫助,整體而言,對宏觀經濟是正面因素。惟需關注石油價格崩跌所造成的金融、政治動蕩。市場現今憂慮油價崩跌、盧布重貶、爆發俄羅斯資金嚴重外逃,恐將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2015年的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或成為經濟和投資的一大變量,投資人要做好心理準備。
匯豐公布12月中國小微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跌破50的盛衰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并沒有緩解,全球市場風聲鶴唳,但這些要素對A股卻沒有絲毫影響,相信對于A股最近的暴漲暴跌,沒有多少人能找到理由或規則。這就是散戶投資占比六成至八成的A股樣態。在A股劇烈波動里,散戶很難掙到錢,通常淪為被屠宰坑殺的對象。套用馬克吐溫的名言,“歷史未必重演,但相似的事件卻會一再重復。”
社會參與成本,只有在潮水退去,才能估算實際得失,而此波“羊群效應“,必然會有很多投資者為此犧牲。當然,從掙錢策略來講,要手疾眼快,擇機參與這場游戲,與泡沫共舞。
定額或定值配置ETF掙錢
中國股市要走大多頭了嗎?中國五大銀行呆賬攀升,“滬港通”吸引國際資金涌入使人民幣相對抗跌,如何搶賺牛市才不會受傷?
許多分析都認為,A股可望持續上演軋空戲碼,滬指站上3,500點也只是第一目標,至少漲到“中國大媽都怕”為止。但美元長期升值已無可避免。一旦美元持續升值,全球資金勢必重返美國,新興市場經濟“必有一劫“,不想與泡沫共舞,可得慎選配置資產。
A股在最近短短1個月內大漲超過3成,市場已開始出現雜音,主要是近期推升A股大漲的買盤來自散戶,散戶常用高財務杠桿買股,且多在中升段或末升段時開始進場,相較法人較早進場、布局成本較低來說,未來股市再狂飆,拉回后會形成股市風暴。因此,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接下來A股表現,若未來政府祭出調控或降溫股市的措施,屆時A股可能會有一波震蕩拉回的走勢。
針對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股市,定額或定值配置“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以下簡稱ETF,簡稱“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稱“交易所交易基金”)或是不錯的選項。若從國外的ETF產品經驗來看,ETF的主力客戶多是法人與退休基金,代表ETF是相當適合長期投資的核心資產配置工具。ETF可視為投資人在傳統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外,另一種創新理財工具。不論機構投資人或個人投資者,都可以使用ETF投資世界各國股市的指數,進行資產管理,ETF屬于被動式投資工具,不但交易成本及管理費用低廉,而且流動性也高。
ETF是一種跟蹤“標的指數”變化、且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投資人可以如買賣股票那么簡單地去買賣“標的指數”的ETF,可以獲得與該指數基本相同的報酬率。利用ETF基金,投資人可以投資上海或深圳整個市場,而不須要投資某些個股,即可避免股市漲,個股不漲的選股問題,這對或將長期慢牛又不免上下震蕩的A股,以ETF做資產配置工具再適合不過。
中國中小型股今年以來漲幅居亞洲股市之冠,中證500指數、滬深300指數ETF基金皆是長線投資佳選,投資人可依自身投資屬性,采取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定值)方式投資。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