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建光
盡管當前中國經濟指標存在一定的背離,但整體來看,弱增長、低通脹、高利率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
今年1~2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波動較大。值得關注的是,其中的一些數據出現了相互背離。如出口大增與進口超預期下跌,CPI與PPI走勢相悖、剪刀差擴大,PMI數據轉好但主要經濟數據卻持續滑落等等。筆者認為,這些看似矛盾的經濟數據,恰恰反映了新常態下經濟運行的新特征,試做分析如下。
第一,外貿不振下順差再創歷史新高。2月,出口同比大增48.3%而進口同比下滑20.5%,遠遠超出市場預期。這也導致當月貿易順差高達606.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出口方面,今年出口形勢肯定不像48.3%反映的那樣樂觀。首先,2月出口數據大增,與今年春節在2月下旬有很大關系。一般而言,節前搶出口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加上去年春節在1月底,導致去年2月出口成為低點(當月同比為-18%),形成較低基數,因此今年2月出口有所反彈有很大的季節性因素。其次,從出口地域看,1~2月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8.2%,對歐洲、東盟的出口也表現樂觀,分別增長13%、38.4%。但如果考慮到上述區域經濟環境的動蕩,加之人民幣對非美貨幣升值,這些利好數據能否持續,則面臨疑問。而對日本出口同比下降4.1%,也不容樂觀。
進口方面,進口下跌程度超出預期與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大幅回落和國內需求疲軟密切相關。如1~2月,由于重點進口商品鐵礦石和原油的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導致兩者同比增長分別為-44.9%、-46.2%。
綜合上述情況,對2月貿易順差的再創新高,稱之為“衰退型順差”似更為妥貼,因其反應的并非是外貿活動的活躍度。當然,這對于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或有所裨益。
第二,CPI反彈與PPI持續通縮并存。基于PPI連續37個月處于負增長區間,且降幅有所擴大,一直有觀點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將面臨通縮風險。結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需求疲軟的態勢,筆者認為,通縮風險確實值得警惕。
而PPI與CPI的剪刀差擴大,部分原因來自2月份的季節性因素。食品價格方面,2月,春節來臨使鮮菜和鮮果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3.6%和8.9%,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67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方面,由于春運期間,交通、旅游價格上漲明顯,環比一改1月持平的局面,反彈至0.3%。由于是季節性因素所致,CPI短期反彈并不可持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將全年CPI目標定在3%,但筆者認為,預留空間似過大。
第三,PMI反彈而經濟指標普遍回落。盡管2月PMI比1月略有反彈,但工業增速、投資、消費等關鍵指標均降至低位。當前,中國經濟整體上仍然疲軟,上漲動力不足。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投資的大幅放緩。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3.9%,再創新低。其中制造業投資降至10.6%,房地產投資繼續下滑至10.4%,僅有基建投資還保持20%以上的增長。鑒此,一季度GDP或跌破7%,低于政府工作報告的目標。
總之,盡管當前中國經濟指標存在一定的背離,但整體來看,弱增長、低通脹、高利率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考慮到海外經濟走勢的分化、財稅改革短期內對增長的負面沖擊,今年面臨的穩增長任務仍然艱巨,未來政策面臨的挑戰不小。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1~2月社會融資總量均超出預期,這或許與決策層因對風險的擔憂而更加積極干預有關。但僅僅如此還不夠,仍需要繼續運用常規貨幣政策,如降息和降準。
財政政策方面,加大支出確有必要。將實際赤字占GDP之比調至2.7%,降低財政存款1萬億元用于民生支出都是可行之策。同時,還應前瞻考慮今年財稅改革對經濟增長可能帶來的負面沖擊,并采取相應的過渡性措施。財政部將提供3萬億元人民幣額度供地方政府用債券置換其高成本存量債務,這是緩沖期內平穩處理存量債務的積極之舉。
作者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